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Re: 汪純瑩 筆記 20081218:「即」

汪純瑩 筆記 20081218:「即」

汪純瑩

筆記20081218: 「即」
閱讀範圍:陳英善《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

細細回想起來,我印象裡第一篇覺得讀得懂的佛經經文,是《地藏菩薩本願經》中的《覺林菩薩偈》,近日獲贈一部精美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現在忽然欣然發現《覺林菩薩偈》就是華嚴。多年前(認識康德一年後),機緣下聽一位師父講解《心經》,師父也很仁慈聽我講康德,相談甚歡。再反省這半年來的心得,我發現雖然稍有多聞些、多思些、多修些,可是思考的範圍好像還是圍繞著「即」這個字,為什麼對「即」這個關係這麼不能離棄呢?我想,「即」這關係,就是轉生死入涅槃的轉依,其中意含著的,包括本體發生的轉入關係之直接所依,以及我們可據以理解轉入關係的線索,前一個意含,是對體悟蘊空相即的心說的,意味著「相即」在經驗發生中實屬本然、必然,毋庸置疑;然在後一個意含中,還意味著對於尚未體悟蘊空相即的心來說,相即還是很難「理解」的。體悟蘊空相即,或二門(真如心、生滅心)相即,有何好處?我想這正是華嚴宗嘗試秀給我們看的。體悟相即,則事事無礙,也就是「心經」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會柔軟、寬廣、自在,進而有餘裕可以化解其對象的衝突、困難。相反地,假若沒有這種餘裕,心會為理、為事、為物所挾,會僵硬、狹隘、彆扭,對其自身來說是苦的狀態,對其造作的現象裡的諸事物則是處在衝突與困難的狀態中。或者出於一同回歸本然,或者出於一同離苦,我們都可、都應體悟相即。

康德的先驗理想主義,是另一個我同意的談論「相即」的方式。他(在第一批判)鎖定「一切可能經驗的條件」,這條件制約一切經驗且使一切經驗如此地成為可能,他(在第三批判)進一步說這條件被賦予(於心),是故具有同心者可以共存與溝通,且據此條件而經驗得的自然與此心的主體是一致可溝通的(他說,「主體的系統與自然的系統,是一致的」)。先驗條件之制約與使成可能,是一個體悟「相即」關係很好的比興。心靈活動按照一定的方式活動,並按照一定的方式展現(與我們),前一個「一定的方式」與後一個「一定的方式」,正是「相即」的介面,只是一個是發生歷程的活動、一個是(與我們)的展現,在境界上有所差別。

我認為,「相即」關係,是系統與功能之間關係,某些物料在一系統結構下被賦予動力與生命而能運作。系統,(A)既為一切可能功能發展的諸法之體,而(B)萬法統攝一切可能功能的樣貌、型態與互動,(C)系統既如此同為功能發展的諸法之體和功能發展本身之所共依,又功能的確實際發生(實存),也就是說,是系統允許了功能發展如是存在,這反過來表示這系統是超脫功能面的,(D)既然超脫功能面,對功能面相對來說系統就具有絕對性。這,似乎可與《勝鬘夫人會》中佛陀所言:「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是法身藏、出世間藏、性清淨藏」相互註解?

Re: 汪純瑩 筆記 20081218:「即」

这篇笔记写的颇正点,我也认为佛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体观面向

一个是 “即”,一个是 “如来藏”

越南著名的一行法师就大为提倡 "互即互入”, 他也是用此概念来诠释华藏世界的。

我的理解是 ”即“ 是时态语,是物象同时态相互感知的一个 conjunction,
从即而入不作思议的人基本上就是进入了 “如来藏” - "tathagata-garbha",
仿佛是从固态世界进入液态世界,回到子宫般温暖舒适 。如来藏也就是佛家的法体,浩瀚无边,包容万象,是各种无始因缘的源头和终点,在其中观得的色相境界乃随个人心量业力而显示。

前两天我在查找 “缘起” pratityasamutpada 一词适当的英文翻译,看到一堆有趣的翻法 :
dependent arising, interdependent arising, contingency, conditioned genesis, conditioned origination...
最有意思的就是一行法师翻译的 "interbeing", 这个翻法一目了然,既可以当“缘起” 解,也可当 “互即互入”解。

"即" 和 “起” 是时态暗示上的差别尔尔, “即” 是中性的,“起” 有方向性

先扯到这儿,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