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Re: 自證(svasamtti)~絕對的主動覺察



什麼是「存在」呢?我們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與意識所察覺到的東西,就是存在的東西。可是,去察覺這一切的那個「覺者」是永遠無法成為透過這些感覺而被覺察的對象,那是一種「自覺」,只能「主動覺察」,不能「被覺察」。

佛教思想相信,人在臨終的那一刻,若覺察到的是恐怖,就會投生恐怖處;想到的若是遺憾,就會投生遺憾處;若想到的是光明,就會投生光明處。總之,若我們只能夠「覺察到」被覺察的東西(一切存有),那麼,我們就只能投生到輪迴之中。佛家的修行目的,是希望能夠時時將心入定於未定,也就是時時覺察於那個「永遠主動的覺察」自身,為的就是,能現世入三昧、或者在大限來臨的那個剎挪,不會因為肉身的習慣,只能著於五感意識的對象,而投生往更不好的境界去。

不管觀念如何,如果有堅定的信仰,覺得死後會有救贖者來救贖,從佛家觀點來看,想念的都是善的,那投生之處也應該是善處。但是,信仰請要夠堅定,能夠面對死亡的壓力時,信仰還堅貞不移(不管是信上帝、耶穌、或者阿彌陀佛、或者某種信念,如自由、正義、真理等等)。

若沒有這種把握,最好還是早一點開始好好熟悉那個絕對主動的覺察者(那個永遠不會被透過五感意識而出現在時間與空間當中的東西),也還要減少對於許多負面價值的依賴習慣。(C) gustav 2013/03/27

All rights reserved © gustav



Edited 6 time(s). Last edit at 04/23/2014 11:45AM by 汪純瑩 Gustav Chun-Ying Wang.
(編輯記錄)

Re: 自證(svasamtti)~絕對的主動覺察

分類標籤: 佛法,謝謝!
正如《易經.繫辭》所謂「易」之真義,「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03/29/2013 01:30AM by gustav.
(編輯記錄)

Re: 自證(svasamtti)~絕對的主動覺察

分類標籤: 佛法,謝謝!
不是往生時那一念很重要,時時刻刻能真誠對待自己,有這樣的功夫,才能在面對任何處境時,都保持清明。特別是臨終時,那不是理智上認定如何就如何的,是要以整個全人全心全意去面對的,在此刻,沒有任何的自我欺騙的技巧派得上用場的。這才是真正的考驗點。(C) gustav @ 2013/03/28 facebook discussion
[hr]
如果當事人意識不清、或者恐懼紛亂,旁邊有人幫忙協助穩定身心、以身體、語言、意念寬慰。或者告訴他萬緣放下、不需牽掛、不需內疚了;或者提醒他要往生他信仰所歸之處(天父或者阿彌陀佛等等);這些外在幫助,都應該有助於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死亡。

善業的累積養成緊急時憶念善處的習性;惡業的累積養成憶念惡處的習慣,相對於在死時只能憶念到不好的事物,能夠含笑而終當然是比較怡人的。但,只要還帶業,只要還在習氣中,佛家的觀念認為,總還是在生死流轉之間輪迴不已,而生死輪迴,總歸是苦。佛家的目標,還是想從生死當中出離,最好能現下親證「不生」,要不,也能在面臨死亡時,回歸「不生」,不再流連於輪迴生死之際了。(C) gustav @ 2013/03/28 facebook discussion
[hr]
《僧伽吒經》中佛陀說「識滅名死,福德因緣識起名生」,生死在此,不是一種物理或者生物事實,而是一種經驗事實,只要因緣條件具足,一個覺察者的覺察生起,就是生,而因緣條件不合,覺察者不再能生起覺察,就是死。可是這裡的生起或滅去的覺察,實際上是「被覺察的」,「它」被覺察到時覺察者即生,它無法再被覺察到時覺察者即死。但覺察本身,永遠不是被覺察的對象,而是一種永遠只會主動覺察,這個覺察,本身就與生死無關。每個覺察經驗當中,那個主動覺察的力量一定都在,但是能否對它有所覺察,就因人而異了。若首先能區別那個與生滅無關的覺察力量與我們的意識經驗的差別,那再進一步去談論「不生」就更為方便了。(C) gustav @ 2013/03/28 facebook discussion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03/28/2013 01:29PM by gustav.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