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轉載] 《社論》政府已從八八水災學到寶貴教訓? [新生報 2011-08-01]

《社論》政府已從八八水災學到寶貴教訓?
更新日期:2011/08/01 00:37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01/128/2w1z2.html

八八水災迄今屆滿兩周年,馬英九總統日昨出席高雄中山大學舉辦的莫拉克颱風災後家園重建與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肯定災後重建妥速,但對救災不力的指責,事隔兩年還是不平的說,當時國軍等等單位救災並不慢,釀成重大災情主因在於未能落實「災前撤離」,以致增加後來救援的難度。

兩年前八月八日襲台的莫拉克只是一個中度颱風,但所帶來豪雨卻重創南台灣,有「三日內降完一年雨量」的說法,造成六百四十三人死亡,六十人失蹤,農業損失高達新台幣一百六十餘億元。或許如馬總統所言,「災前撤離」非常重要,但國軍內部亦有研究指出,導致救災動員緩慢的關鍵,係因第一時間沒有接獲山區災情慘重資訊,地方政府也未提出救災需求,想救也不知該到哪裡救,影響國軍的救災速度與效率。

災後的檢討與評估非常重要,不僅在記取教訓,亦在因應未來可能挑戰。不難分別的,馬總統側重於災前的預防整備,而國軍內部則重視災害爆發時的應變。我們不能否認「災前撤離」的重要性,但如今年日本的三一一大地震等,更提醒著世人關於災害來臨之際第一時間應變能力的必要性。很巧合的,這兩個重大災害襲擊之初,政府的通病是:無法掌握災情全貌,不知如何動員,不知如何安頓災民身心。

台灣可能面對的災難,絕不只颱風一種,因而「災前撤離」必然是政府與人員必須的認知與作為之一而已。而當前政府災害防救相關機關(如消防署、警政署、海巡署、衛生署、國防部等)跨部會通訊系統之間的整合、聯繫與指揮,是否已能符應對和滿足危機溝通的需求,當是更為迫切問題。八八災後第五天,新聞媒體記者才能翻山越嶺來到被土石流淹沒的村莊,災後第七天還有災民製作海報向媒體鏡頭求援,相信這些影像仍留在人們的心頭上。

對於任何災難救援,都有「黃金七十二小時」的定律加以考核。人命關天,更關乎政府效能,如今事隔兩年,馬總統親自解釋此一水災,仍堅持「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的看法,會不會避重就輕了?是否做到確實檢討了?有沒有對症下藥了?台灣已是高度開發的島嶼,難道奉行「災前撤離」原則,就能將天然災害危害與破壞程度減到最低?政府在這兩年的教訓與反省當中,都沒有體悟出一些「災初應變」的道理嗎?

其實,兩年前莫拉克來襲前,國防部已整備部署二萬六千名兵力隨時待援,此種軍方的「非戰爭軍事行動」自九二一地震以來即是常態性工作。雖然國軍面對各種災難救援,均有待不斷訓練而提升救援能力,但更要的樞紐是,政府救災機制如何運用此一救災部隊。倘若救災部隊士氣高昂,但與政府其他部門不能整合一起運作,其效率不就大打折扣!

還有,從八八水災和日本大地震的教訓來看,災害發生第一現場的災民才是最直接的資訊來源,政府若要即時掌握災區比較完整災情,有賴與災區民眾或網友同步互動,直接取得資訊納入救援體系決策機制,這是當前網際網路時代,全民廣泛使用新傳播科技帶來的救災契機,也是標榜電子化政府應該正視的課題。

台灣新生報 2011.08.08

今日是父親節,兩年前的今天,莫拉克颱風肆虐南台灣。在八八風災兩周年前夕,馬英九總統特別南下訪視重建區,夜宿屏東縣瑪家鄉禮納里永久屋,並提醒民眾面對天然災害,最重要的是預防、滅災和離災。

此外,在最新的治國周記中,馬總統也邀小林村災民與國人分享災後重建的心路歷程,肯定小林村的重建,從絕望到產生希望,他也不忘強調,政府從八八水災學到最大的教訓是災前預防,其次是減災,讓每位居民在災難來的時候,可以有條不紊的知道避難所在哪裡。

從最近馬總統對於八八水災發表的言論,不難理出他堅持「災前撤離」的重要性,但他的理解和所謂的「教訓」,是否真的做到正確認識?身為國家領導人和三軍統帥,如果他的理解和認識是「偏知」的,那很有可能影響到政府整體救災體系的運作能力,也很難說政府已從八八水災學到寶貴教訓。

我們在上周社論就已指出,「災前撤離」是政府面對災難必須的認知與作為之一而已,更重要的是「災初應變」。很簡單的道理,台灣可能面對的災難,不只颱風一種,試問類似九二一和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等災難來臨時,就無法貫徹「災前撤離」。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強震發生於一時四十七分,國軍部隊不待命令投入救災,衡山指揮所立即於二時卅分下達救災命令,但八八水災時的國軍不知要往哪裡救,主要因為災難資訊不明。

不要忘了,八八水災時的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被批「彷彿無政府狀態」,因為政府救災單位只會依據其內部程序辦事。民眾是一手向一一九報案,另一手向媒體求援,然而耗資近十五億元建置的防救災緊急通訊系統竟是:一一九電話滿線不通、衛星行動電話幾乎完全失靈。值得再三反省的,當時對於災情掌握和資訊流通,政府機構遠遠不及新聞媒體、公民記者與私人部落格,迄今已兩年,不知政府這方面能力長進了沒?

以民間組織台灣數位文化協會所建立的「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來說,它是藉由資訊志工的結合,透過推特、噗浪、GoogleWap等網站蒐集和發布災情及災區物資需求,而且應台南縣、高雄市、屏東縣等地方政府之邀,進入協助災變中心。號稱電子化的政府,其救災體系和網路世界原是不銜接的,在這塊新媒體領域裡的危機溝通,不再只靠幾個少數重要的幕僚與發言人支撐,而是「多對多」的訊息交流過程,不知迄今兩年,政府是否已對此專業人力建制補漏洞了沒?

從八八水災和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兩個案例,都可知道災區受到自然力量破壞,可能形成與外界隔絕情形,如何在第一時間建立有效通訊,取得災區正確資訊,確為防救災的首要工作,美軍對此稱為「狀況覺知」。如果馬政府對此方面無法覺察和認識,那真難保八八水災的慘痛經驗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