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汪純瑩:知識論(因明)與龍樹的系統?

Posted by gustav 
汪純瑩:知識論(因明)與龍樹的系統?

分類標籤: 中觀
順著上學期修讀陳那量論已帶有的問題「為何中觀的論師看起來似乎認為陳那之屬的知識論是不可取的路數?」來進入中觀,這個問題進一步轉變為「是否中觀、龍樹的否定辯證背後依舊有個體系在運作,而這個體系到底來說是否應為一知識論體系, 或是一形上學體系?」但存在於這個問題上面還有著一個更空泛的問題:「倘若知識論與本體論的劃分起初就不是那麼絕對(因為不論就意識對本質的直接掌握或間接理解、推論來說,能所的相應與前面所說的「直接掌握或間接理解、推論」的有效是一同被支撐的,而意識的世界與我們所(能)認為的實體的世界則必為同一;雖然有很多錯誤的理解與推論的確存在而使得意識的世界多於實體世界,但也正因為意識的世界與我們所認為的實體世界緣起之初便是同一,前面所謂的理解與推論才有基礎可謂作「錯誤的」,而反過來我們正可拿既有的「錯誤的理解與推論」來支持認識論與形上學界線的取消),那尊重實際現象的形上學本當就與知識論無礙,而態度上不狹隘的知識論(即,直觀與理解、現量與比量,兩者同樣都為「量」的知識論)也可以滿足形上學的需求?」若這個論點能被肯定,則路數的選擇只是對救渡或道德目的來說的一種經濟考量,而非理論效力的考量;若這論點不能被肯定,則兩種進入的論爭還是得直逼深理抉擇。

帶著前述問題進入中觀、尤其是以(歐洲)哲學興趣進入中觀的論理系統的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得徹頭徹尾保持警覺。Westerhoff在《Nargarjuna's Madhyamika》中自陳其建構龍樹中觀思想的哲學系統的最高方法總則為:緊依著帙卷繁浩的註解傳統,「補滿」龍樹頌文論證的缺口(Introduction 7)。Westerhoff 的這則自陳,暴露出其基本解讀設定,即,頌文傳統目的在於方便記誦,因而不能「完整」論述,因此需要大量的註釋與解經來「補滿」論證缺口。第一、這遺棄了另一種也非常有可能的解讀方式:經典作為樂譜或樂器,藉由傳頌、演奏在「人際之間」喚回其生命來,而像 Westerhoff 眼中補遺用的註釋與解經依此設定來看,是後設語言,不可能用來「補滿」第一語言,同時經典本身並無缺口;第二、假若所謂的「缺口」是有意圖地造作,藉由「斷裂」激發解讀者「詫異於假名而領略空性」的機會,那為了後設系統造作而去找材料「補滿」缺口,不正打消了這樣的設計,也抹煞這些有心的解讀?當然,Westerhoff的「補滿缺口」說或許只是一種修辭,不能完全代表他的研究必然會忽視後者,但上述只為了具體化這個憂慮:假若龍樹故意避免系統,我們要怎麼找到、再現他的系統而不對該系統造成傷害,是得小心注意的問題。

不過,回過頭來說,若一種以「詮釋材料」對「斷簡殘篇」的重建工作之為一種後設系統,它與陳那或康德式的由「量」出發、以量評量且講量的「批判系統」是否相異,這還是一個問題,但是個相對單純、可立即解決的問題。出於把「人人所具有的認識的前在條件必然一致(因為究竟來說,確實相異的個體之間仍舊可以溝通、可以同意彼此共存於同一時空)」當作既有事實,這個「前在條件」是一切系統的起源,但作為該前在條件的結果,一切系統都不同於這個前在條件,因此,對這個前在條件只能以這個條件自身去考察,且考察必然是系統的、考察結果也必然是系統的,因為系統正式這個前在條件的產物,誠如人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是系統的。而以該系統考察該系統本身,與用某一系統去考察另外一個系統(後設考察)是兩回事:前者是一個單純的迴圈,如同有電路有電源有燈泡便有光一樣單純;後者是一綜合的、可無窮後退的迴圈。前者是條件與功能之間的關係,後者是功能與功能之間的關係。前者是有與無之間的關係,後者是有與有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由於統一與分裂的同時發生正是認識的前在條件核心(陳那認為現量與比量皆為量、量與量果同一;康德認為直觀與概念的統一為意識生成的條件等等說法,應該都直指這個條件核心),因此我們若不能將觀點鎖定在以該系統考察該系統自身,我們必然陷落於用某系統考察另一系統(如以我們所處的語言系統、文化系統,或甚自我們的自身經驗來考察他人的語言系統、文化系統或單單他人作為一個個體的經驗自身,卻誤以為我們在考察這個考察能力的自身),則必然把「系統研究」變成一種「後設系統」,這樣迴圈將永遠不能完滿、或考察永遠進入不了這個迴圈。這樣的景況,恐怕為陳那、康德之屬所憂慮,但或倒也可能是龍樹特別的論證方式勝出且可以幫上忙之處~~當然這是得進入中觀之後才能確定的事!



Edited 7 time(s). Last edit at 09/23/2009 08:30PM by gustav.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