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chi Buddhist Philosophy Forum政大佛教哲學論壇

Re: 新啓蒙運動 開啓人工智慧之光-青年日報社論2018/3/7

新啓蒙運動 開啓人工智慧之光

2018年全球行動通訊大會甫於西班牙巴賽隆納圓滿落幕,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為主題,聚焦在智慧手機、人工智慧(AI)、5G行動網路、虛擬現實(VR)/擴增實境(AR)、物聯網、自動駕駛等6大亮點,吸引來了2300家廠商、超過10萬人士參加。AI,仍舊是最熱門的顯學,雖然該技術還處於十分原始的啓蒙階段,然而各界對於AI科技會對人類生活形態的改變,仍然存有巨大的信心與豐富的想像。人們一方面相信越來越聰明的資訊系統將帶給人類更為便利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也擔憂能力越來越強大的資訊系統將會排擠甚至取代人類的生存空間。我們應該怎麼樣來展望這樣的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並將自己準備好去享受其果實呢?

在世界第一次大戰與第二次大戰期間,特別在30與40年代,第一波的人工智慧熱潮席捲了歐美。因應戰爭當中各種諸如彈道運算或者密碼破解等龐雜運算的需要,電子技術在被拿來作為計算的媒介之際,讓電力系統能夠「思考」悄悄地成為了一個令普遍科學家呲之以鼻、卻又十分令人著迷的夢想。設計並建造了第一座數位電子計算機的John Mauchly與Presper Eckert便是在這樣獨排眾議的美夢中,獲得了美國軍方的挖掘與大規模的資助。1950年Alan Turing在知名哲學期刊《Mind》(心智)發表了《運算機制與智慧》(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一文提出的「圖靈測試」,並非這個熱潮的開始,而是峰點;正因隨處夢想已紛飛,一個足以令眾人都信服的驗證標準才會一槌定音、擲地有聲。

瞬間百年將屆的今日,AI熱潮再起,雖然許多類似人類行為模式的系統功能大規模地被設計、開發,其夢想紛飛程度或許千百倍於圖靈測試問世之際,然而在這個驗證標準之前,讓電力系統能夠「思考」的夢想,可曾有一點靈光乍現的頭緒?電子系統能夠「思考」的標準又是什麼?倘若電子系統功能的表現都只能是被數據化與被編程化的重複步驟,以及較為複雜的數據應用,充其量而言,都不過只是經過專家調節,單純進行邏輯分析與推算的「運算機制」,依然是屬於被人類所操控的機器,而不是有自由意志能思考的智慧體。如同李開復對AlphaGo的評價:其思考,只能說是「被人的大腦啟發」的思考,並非真正的、自我啟發的智慧。智慧,是自我啓蒙,不是被催動。從這個角度來看,單純的運算機制,早就為人類大腦遠所不及,我們不足為奇;既然電子系統無法展現智慧,無法自主行動,我們科幻想像中電腦對人類的宰制、陷害與奴役,並非AI發展趨勢當中人類的真正危機。

相較之下,電子運算本身在效能上的優勢,對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性,恐怕蘊含人類生存空間更大的傷害與危機。隨著運算效能越高、「學習」能力越強、數據規模越大,各種單純規則重複性的應用專業,將大幅度地交給電子運算來應付。憑藉著其高效率的運算能力,不需休息的勤奮耐力,以及沒有情緒成本的廉價特性,大部分可重復性操作,或者繁複分析推理的專業工作,交給電子運算處理,都會比交給人腦處理好。從簡單的數學運算,到醫療診斷與治療、生醫科技與基因工程、描述性資料處理與重複使用(如搜尋引擎、教學系統以及大眾集體行為分析與預測等)、財務分析與規劃、精密機械操作等等,都沒有理由交給表現較差的人腦來處理,而我們將坐享電腦優越效能的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一切專家所能為我們做的服務,都將以更優越與更廉價的方式供應。這一方面是便利,一方面卻大規模地排擠人類的勞務空間,使人們長期處於無聊、空虛狀態。

啓蒙運動中重要角色的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其《問何謂啓蒙?》一文中,明白指出,人因為懦弱與懶散兩大劣根性,而普遍傾向自甘墮落地將自己困在心智矇昧孱弱的狀態之中,苟且偷生;唯有「勇於思考」並努力發揮心智的力量,克服懶散與懦弱的劣根性,智慧之光才得以啓蒙,而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人性崇高的價值。心智矇昧的狀態,就是不敢勇於思考,而只因循苟且,享受重複操作所帶來的安全感,而喪失自我實踐的機會。若以這樣試圖停留在矇昧狀態的心念中開發智慧,果真能成功開發出「智慧」嗎?想來,這或許是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與科技之間所一直糾纏的情調;我們開發科技來豢養我們的懦弱與懶散,用聰明才智來削弱我們的智慧之光。一旦我們的生存基本需求都不再需要努力付出便能獲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還會想要培養自己的才能,實現自我的人生目標,或者追尋超越基本生活需求的一切崇高美好的人性價值嗎?這種強化我們「反啓蒙」的效果,恐怕是電子運算技術高張所帶來最大的危機,如同《大般涅槃經》所描繪的末法時代,魔王將令眾魔被覺者的袈裟,破覺者的正法,我們就這樣吃著包裝著智慧糖衣的聰明才智,長養我們的懦弱與懶散,無法自拔,持續矇昧我們自己,阻止我們自我實現的奮鬥。

相反地,若真能發展出具有思考能力的人工智慧,其創造者又怎麼能被所開發出來的智慧所消滅?這個問題並非悖論,亦非背反,而是唯有持續自我啓蒙,我們才能自我啟發智慧之光,並且將智慧之光藉由科技的力量發揚光大,在自我實現的同時也與眾人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在那之中,人的智慧,就是科技的智慧,科技的智慧,也同樣是人的智慧。這啓蒙與不啓蒙的關鍵,恐怕不在聰明才智的發揮,而是在於人性的道德光輝有沒有自在舒展!

https://www.ydn.com.tw/News/280206





Edited 3 time(s). Last edit at 03/07/2018 07:03AM by Chun-Ying WANG 汪純瑩 .

Re: 新啓蒙運動 開啓人工智慧之光-青年日報社論2018/3/7

的確,model的設計必須出自人類之手,這一點就是李開復據以宣稱「Alphago只能是被人類大腦所啟發的思考」的理由,但是他也忽略了,我們人類心靈的「model」從來也不是人類自己所創設,要以此為理由去否定電腦的自主性以及肯定人類心智的自主性,都是不充分的。人類,倘若真有自由意志,怎麼樣在一切可能經驗的條件都是被給予的情況之下,還能夠開創一個新的、無前因的因果序列,還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

棋盤的有限規則所能允許的棋路,並非無止無盡,這不同於人類的經驗。雖然人類經驗的條件,相較于棋盤的規則來說,更為單純,但是人類經驗的可能性,卻是無止盡的。這兩者之間差異的奧妙,不止是解開人類自由意志奧秘的關鍵點,也是佛陀見證之空性真理的印證,也是你所謂人類心靈無限豐富的泉源所在。很可惜,相較于「它」,我們很喜歡擁抱「棋路」,更喜歡窩在按棋路走的安全感,不敢啓蒙。

其實,技術的開端,從文字名相、石器的發明開始,就是人工智慧的開始了;要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其實不需那麼先進的技術,重點是,要在技術的應用的當下,有智慧地同時超越技術的應用,並且讓這些超越成為修養的基礎,但是,這個超越,總是很容易被遺忘。真假實在是得互相為用才共同成立,若以為真可離假或假可離真,恐都是妄想;但當我們執著于妄念時,即便佛性之光端坐當中(事實上佛性之光必然端坐當中),我們都只見到假象並與假象共舞,這恐怕就是我們容易一股腦地發展並應用技術,但是不記得同時要超越它們,不管是電腦,或者咒語儀式,都一樣。

Views: 63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