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041614 從社會─生態系統看泰雅族傳統領域觀

041614 從社會─生態系統看泰雅族傳統領域觀

分類標籤: 原住民
041614 從社會─生態系統看泰雅族傳統領域觀

主題:泰雅族的傳統領域觀:一個社會生態系統的探討
時間:2014年4月16日(三)下午15:30-17:3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302室
講者:林益仁 博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演講內容從介紹社會─生態系統[1]的概念開始,講者再以長期參與泰雅族傳統領域地圖繪製及其他經驗,說明泰雅族的傳統領域觀念,進而討論原住民族共同管理所面臨的現況和問題。

社會─生態系統的概念能補足過去自然資源管理上偏重自然與生態研究,缺少社會人文面向的問題,並且指出「系統」是立體、多維度的,具有內在回復、可持續性及適應力。其基本架構是由以下四項組成:自然分類系統、環境利用技術、社會分工組織和宇宙觀,彼此相互交疊,呈動態變化。而泰雅族的傳統知識和實踐中也可以標記出相對應的類似項目,背後有gaga為基礎。

在台灣發展「社會─生態系統」概念的過程和經驗中,林老師認為跨族群溝通合作時,良好的語言及文化翻譯者是不可或缺的。再者,「地方」是關係連結的社會空間,例如一群社會─生態系統專家學者共同處於一個部落的現場,針對當地的情況提出問題和想法討論,比起都會區中的研討會更為有效,同在一個「地方」是非常重要的。要回應和討論目前的生態環境問題,講者認為結合環境哲學、環境史、人類學、政治經濟批判等跨領域的專業是必要的。

講者接著回顧過去執行泰雅族傳統領域調查計畫案,透過當地耆老的口述、訪查和定位製作遷徙地圖,發現泰雅族群的遷徙路線與河流流域相吻合,統整出泰雅空間遷徙模式有以下幾點:降低人口、社會競爭與環境壓力;先佔使用;交換分享;領域擴張而非放棄原居地使用權。然而,群體的遷徙和活動的界線是浮動的,因此在不同的時空脈絡所記錄下的傳統領域範圍會是不同的。

最後,講者提到共同管理的執行方式,第一步即是確立社會─生態系統,因此,需要先建立相關的知識、內容及架構,以回應現有國家政策及災害處理方式的不足。政府治理和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並非相衝突,然而要推行原住民族自然資源共同管理,政府與原住民族雙方需要有互信的基礎,政府及相關單位應開放嘗試實作的空間,留意不同族群對於傳統領域概念的差異,揚棄追求操作實行的通則,與主體性強的部落或群體合作,建立成功的個案做起。

演講中提到的書目:

Berkes, Fikret
1999 Sacred Ecology: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Philadelphia, PA : Taylor & Francis.

Leopold, Aldo
1970 A Sand County almanac: with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2] New York : Ballantine Books.

Ostrom, Elinor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 :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社會─生態系統」說明請參考台灣大百科全書「社會生態系統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71

[2]中譯《沙郡年記》,天下出版。

POSTED 四月 17TH, 2014 BY 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IN 大家來開會, 學術活動, 最新消息 TAGS: 傳統領域, 林益仁, 泰雅族, 社會─生態系統 瀏覽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