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黃哲斌:通往花東之路

黃哲斌:通往花東之路

分類標籤: 原住民
黃哲斌:通往花東之路

2013/03/26
作者:
黃哲斌
關鍵字: 池上 農民 伯朗大道 大波池 台東 美麗灣

月初,在台東採訪,卻遇上幾位台北人,一位原本在台北公關公司上班的女生,因為負責東台灣的行銷案,於是愛上台東,辭職,移居,為在地小農行銷農產品。

另一位是法律研究所碩士,男友承租台東關山的台鐵廢棄木屋,與友人親手修繕,開設民宿,為了愛情,她搬到關山陪伴經營,即使花東縱谷交通不便,每天開著小車,「往來台東市區與關山,至少五百次」。

還有一家人,年輕媽媽是台北的英文老師,目前專職照顧四歲大的女兒,爸爸是在迪化街長大的西餐廚師,因為長期吸入廚房油煙,呼吸道嚴重過敏,經常夜咳,無法入睡。



如今,他們定居米鄉池上,買了一戶磚屋,幾分水田旱地,種稻,種水果,農忙之餘,爸爸王群翔發揮本業專長,以左右鄰居的蔬菜、阿婆的養生米食,烹煮清爽的西式料理,去年,他在台東縣政府的縱谷慢食套餐評選中,獲得最具食材創意研發獎。

王群翔說,移居台東,因為他辭去台北餐廳的工作後,曾旅行台灣各地,「只有清境與台東池上,讓我的咳嗽不藥而癒」,他現在不再倚賴藥物,就能安穩入睡。

當然,我也結識了幾位台東人,包括從台北搬回家鄉的公務員,他們的言談舉止間,既反映了集體潮流下的個人選擇,也隱然述說東海岸最獨特的競爭力,與其說是無敵海景,不如說是土地、空氣、價值態度、人情物意,還有,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池上鄉有個全國知名的場景,兩百公頃農田舉目望去,只有綠色稻浪,看不到一根電線桿,因罐裝咖啡廣告在此取景,聲名大噪;然而,這片良景得以保留,背後是當地萬安社區的自主意識,曾有農戶申請拉電線到田中央的農舍,在社區居民的勸說下,地主打消念頭。

之於台灣,花蓮與台東的可貴啓示,在於展示了迥異西半部的另種發展典範;在於迄今仍能抵抗速度、財富、便利、效率等城市主流價值;在於相信破壞與掠奪之外,文明還有另一種可能。

然後我們看到,交通部在花蓮壽豐的鐵路高架工程,竟然以水泥擋土牆堆高路堤,遮斷田野,破壞天際線,這道沿著台九線,與自然景觀格格不入的灰色人造物,被譏諷為「新柏林圍牆」(新聞連結)。

四公里長的圍牆,恰恰是西部開發思維的縮影,誤將簡便、偷懶、粗魯,視作文明進展的代名詞,殊不知,他們毀壞了花東的重要資產,也背叛了東海岸獨有的平衡關係。

八十幾年前的八田與一,就以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示範科技與自然的和諧之道;近一世紀後,我們卻仍以為水泥與巨型建物,才是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指標。

四月四日起,台東有一群人預計花十五天,從杉原灣步行兩百七十公里到台北,抗議美麗灣開發案。是,那座醜陋的土黃色水泥量體,雖然去年九月,早已由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是違法開發定讞,成為台灣第一起公民訴訟的勝訴案例。

然而去年底,台東縣政府以充滿程序爭議的補環評,企圖讓美麗灣飯店就地合法,律師詹順貴則向環保署提出訴願,要求撤銷縣政府的環評結果。這是一場漫長的公民戰爭,對抗的是單一化的政商體制、以永恆環境換取經濟活動的短視交易。

然後我想起,去年我為天下雜誌採訪金曲奬歌手舒米恩Suming,這位都蘭出身的阿美族青年,他有一段話因篇幅所限,僅只摘錄幾句見刊,完整原意如下:

「尋求發展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不反對開發,我們反對的是破壞自然的開發;我們也不反對蓋飯店,如果政府投資我們,將海岸交給原住民,我們會蓋出傳統茅草屋,我們自己來BOT,而且會有Wi-Fi」,舒米恩笑了,然後又認真起來,「土地不屬於任何人,土地只屬於土地自身,我們只是短暫生活其上的人,而且要交給後代子孫。」

他的話,是質樸簡單的道理,花東開發與觀光,絕不該是迪士尼城堡的童話奇觀,而是以當地文化與社群為主體的旅程;通往花東之路,也不會是時速三百公里的高鐵,或是呼嘯於高速公路上的遊覽車,而是悠緩、尊重自然、與萬物共好、謙遜永續之路,但願,我們終能理解。

你可以關心,四月初這場兩百七十公里的東海岸苦行,相關資訊;甚至可以加入他們,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