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天鵝城的清明節與華人認同

天鵝城的清明節與華人認同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天鵝城的清明節與華人認同

2012/04/02 . 專欄 . 清明節祖先華人認同馬來西亞


作者: 徐雨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最近幾天,天鵝城的朋友們一定又為了這個深具華人文化特色的儀式,忙得不亦樂乎。且讓我把時光撥回2009年,談談清明節與華人認同的關係。



清明節與華人認同

眾家朋友可能會問道:清明節與華人認同有何關聯?這麼說,清明節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之一,不論是受英文教育、華文教育、馬來文教育,或者是信仰基督教、傳統宗教、佛教的華人朋友們,大多選擇在清明節回到祖先在馬來西亞的落腳地點上墳祭拜。在馬來西亞,最負歷史盛名的華人義山(墓園)是馬六甲(舊稱麻六甲)的三保山(Bukit Cina)及青雲亭(寶山亭)(圖一與圖二),在1983年政府為了發展計畫準備強勢整平,引發華人的抗爭與串聯。而在各地的華人義山,雖然不如三保山那麼有名,卻全都是華人葬祖先骨骸於此,認同這塊土地及自己華人身份的根本。話說回來,這個認同跟三保山事件後形塑的泛華族意識關連不大,而是大部分深植於鄉屬(籍貫)意識,各個鄉屬有自己的義山,採用自己祖先流傳下來的方式來祭拜。




圖一 馬六甲三保山


圖二 青雲亭

在天鵝城的華人社群有七個鄉屬(方言群或籍貫),更是目前佔砂拉越華人族群人口最多的福州人的發跡地,散居各地的遊子在華人農曆新年未必會回到天鵝城,但在清明節大部份會設法回來。平日交通尚稱順暢的天鵝城,到了清明節一出門就塞車。在墳地則因燒化大量金銀紙帛,終日煙霧瀰漫。即使說1901年由黃乃裳帶來的大批福州移民有許多基督徒,但後世子孫依然有可能改信傳統宗教,在祭拜時焚香燒化金紙。基督教衛理公會為此在墓園樹立一塊看板,請後世子孫尊重先人的宗教信仰(圖三):


圖三、衛理公會墓園看板



金紙店生意興隆,而且福州人常用的金紙「滿金」頗受歡迎,老闆娘說,「有些漳泉人或客家人覺得福州人特別有錢,所以也會買滿金,希望能跟他們一樣(富裕)」。金紙店也同時供應紙紮的機車、汽車、房屋、衣帽、化妝品,以及面額高達一百億的冥府鈔票、車船票與國際冥府護照(圖四)。可見得人們相信不僅生者經常跨國旅遊,亡者也有此需要。




圖四、國際冥府護照

即使大家抱怨清明節的種種不便,但這個節日成為鄉屬公會及同學會舉辦年度晚宴的極佳理由,不僅是慎終追遠,更能呼朋引伴,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其中,隱含著悠久歷史情懷以及鄉屬認同的儀式,就是哥羅多島的公祭。



哥羅多島公祭

在天鵝城的七個主要鄉屬當中,漳泉人、客家人、潮州人與廣惠肇人維持在清明節前往天鵝城對岸的哥羅多島(Pulau Kerto),以公會或慈善社名義舉行「公祭」祭拜「老祖」。最早來到天鵝城的華人先驅在1850年代開始定居在哥羅多島,陸續過世的先人就葬在哥羅多島的義塚。隨著砂拉越王國的國王白人拉者布魯克(White Rajah Brooke)於1863年在天鵝城興建宣示主權之用的布魯克堡,華商漸漸移居到天鵝城,但依然返回哥羅多島埋葬故舊骨骸,直到1920年代在天鵝城外的木杰立麻(Bukit Lima)設置新的義塚為止。這個祭祀老祖的習俗象徵這四個鄉屬的先驅者地位,這是相對於1902年之後來到天鵝城鄉區墾荒的福州人、廣寧人、興化人而言。同樣在1900年代來到天鵝城巴剎(城區)居住的海南人,雖然人數甚少,卻團結建立了自己的義山「厚德山」,在那裡舉行海南人的公祭。

據這些先驅者後代所流傳的一則共同傳說,以往四個鄉屬的後人都在清明節當天(正日,四月四日)前往哥羅多島,大家都必須從天鵝城的碼頭搭船前往,先到者先祭拜,但是後到者往往需要苦候數個小時。有一年,為了先來後到的順序發生爭執,拉者政府介入調解,由四個鄉屬抽籤決定順序。漳泉人抽得正日,其他三個鄉屬則往前排,客家人四月二日,廣惠肇及潮州人四月三日,但廣惠肇一大清早出發,祭拜結束後,才由潮州人接著舉行儀式。

哥羅多島公祭的地點是「廣福山亭」(圖五),中間祭台的石碑寫著「廣東福建義山之公塚」,年代是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立碑者是「廣福公司」(圖六),也就是當時天鵝城在林曼岸河沿岸店家的福建幫(以漳泉人為主)與廣東幫(客家、潮州與廣惠肇的統稱)所組成的超幫(跨越方言群)組織,只可惜廣福公司留下的文獻資料很有限。


圖五、廣福山亭


圖六、廣福山亭中間祭台石碑



如今四個鄉屬各自祭拜的事實,顯示他們並未發展出一個共同祭祀老祖的傳統,或者說沒有一個以廣福山亭為名義所建立的認同。各個鄉屬依據自己的儀式規章,準備各自的祭品、祭文,用自己的語言來跟老祖致意。在2009年清明節期間,我參與了其中三個鄉屬的公祭,再加上一個由部分漳泉人士加上幾位福州人老闆所組成的「祭拜小組」自辦的公祭(三月廿九日),在六天之內,一共去了哥羅多島四次。所幸通往哥羅多島的陸路暢通,不需要搭船,驅車前往約半小時。

祭典的內容大同小異,參與者先在公會門口集合,敲鑼打鼓後啟程。抵達哥羅多島之後,清掃廣福山亭內外,擺放祭品,對公塚的祖先以及土地龍神行禮,由主祭者讀祭文。祭祖的最高規格祭品全豬全羊是不可或缺的,再加上烤雞烤鴨、糕餅水果、茶酒米飯這些依循華人文化傳統的祭品,以及具有本地風味的檳榔、荖葉、捲菸等等。老祖喜歡的東西還包括鴉片。有一位報導人說:「政府禁止鴉片之後,我們每年祭典還是會偷偷準備一些。到了十多年前,主辦祭典的爐主想盡辦法就是買不到,我們只好就這樣去公祭。祭典即將結束,爐主向老祖卜杯,確定他們是否已經吃飽喝足,結果都得不到老祖的聖杯(一正一反表示同意)。我們終於想到是沒有鴉片的關係,於是向老祖請求,現在政府規定不能買賣,求求他們戒掉鴉片。老祖終於同意,這才得到聖杯」。

三個鄉屬群體在祭典上各具特色,漳泉人希望老祖賜予福氣財運,所以準備了大量的金銀紙帛,一群人花了一個多小時才燒完(「祭拜小組」也是如此)。客家人展現超高的效率,一個上午跑完廣福山亭以及兩座往後建立的客家義山公塚,大家還藉此機會到已故會長林廣明墳前,敬上幾罐他生前最喜歡的啤酒。潮州人不忘展現其優雅氣息,準備了好酒好菜以及鍋具,祭典結束就在廣福山亭裡面升火,炒肉、炒粿條、切乳豬一起享用。好酒則等到晚上的清明聚餐舉行「標酒」,讓自己人競標以充實公會經費。


圖七、漳泉人準備給老祖的金銀紙帛


圖八、客家慈善社在客家公塚的祭拜


圖九、從古晉專程回來的潮州大廚正在炒肉

儀式結束之後,大家回家梳洗一番,晚上參加各自鄉屬公會所舉辦的清明晚宴。透過祭拜老祖以及晚宴,這些鄉屬又再次宣稱自己屬於先驅者後代的地位,而且在平日以福州話及華語為主流的天鵝城社會中,藉著這個共同節慶跟同鄉聚首,以鄉音聊天,緬懷先人及昔日的美好時光。



inShare.

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徐雨村 / 天鵝城的清明節與華人認同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