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牡丹社事件 教科書缺部落觀點

牡丹社事件 教科書缺部落觀點

分類標籤: 原住民
牡丹社事件 教科書缺部落觀點

2011-11-23 22:50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台灣的教科書中,在國中小、高中職的社會科與歷史課本裡,提到1871年琉球人與排灣族人在當時的高士佛社部落發生衝突,以及後來日本出兵攻打台灣、史稱牡丹社事件,都以「原住民殺害琉球人,成為日本出兵藉口」此一角度陳述。

現存教法 缺乏多元反思
但在這段歷史中,從台灣教科書到日本歷史記載,都沒有原住民族的觀點;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認為,要穩定台灣,則要「開山撫番」,對此,主流社會也難以在教材中看見原住民社會的看法,無法達到反思效果和教育意義。

行政院文建會23日舉辦「1871八瑤灣琉球人事件國際記者會」,會中出席的包括140年前高士佛社部落後代、曾任牡丹鄉長的華阿財,琉球被害者宮古島家屬代表野原耕榮、當年協助琉球人返回故鄉者的後裔楊士葳、主動調查牡丹社事件並發文糾正各部會的監察委員黃煌雄。

黃煌雄說,發起調查的主因在於希望帶給下一代正確的教育觀:「目前的教材都是日本史觀,缺少台灣觀點。」黃煌雄認為,台灣觀點就是要讓排灣族人自行發聲,告訴台灣的後代,當年這個影響台灣、並讓日本有機會出兵攻打,也讓後世認為是殖民開端的重要事件,從日本角度的教材中跳脫。

逾百年後 雙方和平往來
華阿財說,2004年族人已經率團到琉球去與宮古島受害家屬道歉,雙方自當時就展開交流活動。他也說,在1871年時,66個因風浪過大從琉球漂流到屏東的琉球人,從屏東八瑤灣上岸,初到高士佛社的第一天,是受部落族人以禮招待的;但次日琉球人卻不知去向,排灣族人遂提高警戒,以為琉球人可能是敵人,於是發生衝突。雖然疑點重重,但到了現代,排灣族人與琉球人都希望和平往來。

長期研究牡丹社事件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內容設計系副教授楊孟哲說,當時部落人口僅有16戶,對上外來的66人,雙方是在何種情況下發生衝突?部落對領域捍衛本就視同捍衛國土,但日本和台灣的教育卻不會提及排灣族人對外來人士進入部落的看法,原住民族並非使用文字的民族,後期又由日本統治,歷史真相需要呈現原住民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