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寶島大劇場-《賽德克.巴萊》的台灣現象

寶島大劇場-《賽德克.巴萊》的台灣現象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寶島大劇場-《賽德克.巴萊》的台灣現象
2011-10-19
中國時報
【邱坤良】
 台灣電影與本土歷史或族群文化有關的影片,極少像《賽德克.巴萊》一樣,製作嚴謹又氣勢磅礡。這部電影敘事主軸闡述賽德克文化─男人/女人、紋面、獵 場、祖靈的觀念與霧社事件本質:日本帝國來了,族群生存的獵場沒了,必須起來對抗「異族」,因為連山豬都知道反擊,否則不配做祖靈的子孫,也會被自己的獵犬看不起。

 魏德聖導演連續兩部影片皆造成空前狂潮,在台灣電影史誠屬少數。《海角七號》藉由口碑,形成一股氛圍,再轉換成民氣,觀眾愉悅地湧入電影院;《賽德克.巴萊》則是未演先轟動,社會集體進入《賽德克.巴萊》現象,台灣也變成生態電影院,每個人都是觀眾、編導兼評論者。電影片頭標記「本片根據霧社史實改編」,在編導敘事之外,各界的補充教材紛至沓來:莫那魯道、花岡一郎與霧社事件,賽德克與其他族群的矛盾、原漢衝突或日本「理蕃」政策、殖民主義…,一「綱」多「本」,全民反省原住民歷史、族群政策與當前處境,社會大眾也對原住民文化多了一層瞭解與尊敬。

 《賽德克.巴萊》講究細緻的影像結構,史詩般的敘述流暢,對白多象徵性詞彙,沒有僵化的教條。影像內容涉及文明/野蠻的辨證,十分有力:帝國帶來的文明,就原住民看來,不啻是一種屈辱。「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這句話賽德克人說得擲地有聲;然對日本人而言,卻是自以為「叫你們文明,卻逼我們野蠻」的傲慢。電影對這種強烈落差多透過人物敘述,較少營造情境與圖像,例如原住民被安排參觀台北、東京帝國建設的情節。

 影片中若干獵人首的鏡頭與殺戮畫面曾引爭論,從電影敘事結構來看,這類場景循著情節展開,有其說服力,不過一路殺戮到底,也少了更深沉的刻劃。魏導演或許認為缺乏這些殺戮畫面或沒有五個小時、分上下集的影像敘述,不足以彰顯霧社事件的前因後果,也無法看清賽德克「出草」的意義。上集推出之初,各大媒體佳評如潮,似乎皆已預知下集的精采。作為觀眾,我於九月十八日看上集,導演細膩舖陳的原住民死生概念與族群關係已有領略,三星期後續看下集,卻感覺殺戮過程稍嫌重複與冗長。

 這部耗資七億元的電影人物造型與戰鬥場景設計、製作極具水準,顯現日韓技術團隊的功力,觀眾也不難察覺錢花到哪裡了。《賽德克.巴萊》原被預期能整合國內電影技術人材,成為國片振興的象徵,可惜最後對本土電影工業影響似乎有限。魏導演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認為,台灣電影人才一直存在,只是散布在各角落…。

 《海角七號》異軍突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行銷策略成功;《賽德克.巴萊》進一步鋪天蓋地,從政界、電影傳播界到各行各業,連電視談話性節目都推出特別企劃,請名嘴大談《賽德克.巴萊》,與電影製作或原住民有關的片場、故事館與週邊創意商品也因應而生。魏導演在《海角七號》之後已累積不少社會資源,拍片過程中仍不斷增加經費預算,也常為錢傷腦筋,這些多半屬於基本財務管控的問題,製片卻能把它轉換為「美談」,行銷手法可見一斑。

 魏導演要《賽德克.巴萊》觀眾不要心理武裝,無須挾帶太多意識形態。話沒有錯,問題是《賽德克.巴萊》經各界禮讚,早已承載沉重的文化意義。從製作到上映,它的微言大義變得博大精深,有如孫中山《三民主義》演講稿經過各家解讀、闡揚,一躍而成《國父思想》。在這種氛圍下,任何批評也容易變得政治不正確,儘管問題不在一心一意想拍好電影的魏導演。

 聲譽日隆的魏導演對電影的執著讓人欽佩,各界也殷切期盼他的作品能為台灣電影文化建立新的標竿。然而,不得不提的,《賽德克.巴萊》狂潮其實也反映台灣社會好搶熱門的生態。(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