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庫巴之火:台灣黑熊的故事

庫巴之火:台灣黑熊的故事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庫巴之火:台灣黑熊的故事


2011-8-11 22:05 作者:巴蘇亞‧博伊哲努 22


日前台鐵列車司機在台東海端段的鐵道上,目睹一頭胸部有V形白色圖文、約百餘公斤的台灣黑熊,於是趕緊通報後頭跟隨的列車車長,後車來到同樣的地點,車長看見黑熊仍然在鐵道上行進,於是停車約一分鐘後才繼續行進。

後來附近的養蜂場主人發現有蜂箱遭破壞並取食其蜂蜜;被稱為「黑熊媽媽」的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美秀到現場勘查,根據糞便、足跡與行進路徑,研判是野生熊,可能是因為到了交配期或者山區棲地、食物來源變化等因素,才會離開其原居的1千公尺以上的山區,下到低海拔且有人類活動的區域。

原住民對於熊的認知與漢民族有很大的差異。魯凱族人認為不能獵殺熊並將其帶回部落,否則會帶來疾病;卑南族認為殺熊與殺人一樣是很嚴重的事。鄒族與布農族則認為殺熊並帶回部落,會為部落帶來穀物歉收與飢餓。

根據鄒族昔日獵人傳說,黑熊對於食物貪欲的程度遠超其他掠食動物,對於捕獲的獵物總要一回就吃盡,不會留存一部分,同時據說熊進食會取草類、樹枝作墊,但是週遭總見到嘔吐、排遺之物,那是拚命進食的後果。由於進食的毫不節制,糟蹋食物,族人覺得這樣的的行為值得警惕,於是衍生一套禁絕獵熊的觀念與習俗。

猶記得幼時,大約3歲許,一天午後,父母都到旱田工作去了,照顧我的祖母把我喚來,低聲說我們一起到部落東邊的山洞吃東西;當時生活艱苦,但平常時間祖母都會將最好的留給我吃,所以當下就滿懷欣喜的跟隨著她出門。開闊的山洞在部落東方獵徑旁,約有一小時的路程,偶有獵人返回部落前會在此休息或肢解、燒烤獵物。

原來是部落有一位獵人原本設下要套野豬、水鹿、山羊的套索,卻意外逮到一頭熊,這算是觸犯了禁忌,獵人當場要進行撫慰熊靈的儀式,再將牠帶回,不能棄置不管;但是熊決不能帶進部落,於是獵人將牠揹回部落附近,找一處隱密的地方,再央人逐一通知部落內的親友,一起在現場肢解、分食。

這種分食,其實也是種儀式,讓親友一齊承擔殺熊責任,讓熊靈不會作怪,阻礙收穫。這樣的經驗,我從小到大僅有那麼一次,熊肉好吃與否,我早已經忘了,不過印象中大人們低調、詭異的舉止言談讓我記憶深刻。

熊在傳統原住民部落獵人的眼中,其危險性遠低於擁有尖銳獠牙的野豬,所以過去評斷好獵人的標準是依據所獵野豬的大小、數量;台灣黑熊極少攻擊人類,除非是在熊育養幼熊的時期接近牠們。

我出身的阿里山特富野部落曾有位石姓獵人在山林無意間靠近幼熊窩,遭到覓食返回的母熊攻擊,身體留下嚴重的撕裂傷,身上的衣物也全被扯破了。

鄰居也傳說祖父年輕時也曾好奇欲窺探獵徑旁的巨樹熊穴,遭母熊由後拍擊頭部,幸好有強韌的皮帽保護,得以保住一命,但是聽說拍擊力道之強,竟讓祖父在草叢間翻滾了好幾圈,最後是連滾帶爬,趕緊逃離,才能讓子孫得以聽聞其故事。

原住民族文化中原本蘊藏許多細微而極其珍貴的儀式、禁忌、觀念,卻讓族人在遇見商業利潤的驅使下,快速的將之逐一遺忘、放棄。

這無法不讓我們回想:台灣平原曾經到處跳躍的梅花鹿,到底是明朝陳第《東番記》所稱「習篤嗜鹿」的西拉雅族人所殺戮殆盡,還是到處鼓動獵人認真獵鹿以取其皮與肉的行商、社商,或是中土、扶桑之地富貴之家的飲食服飾之欲有以致之?

這些珍貴的禁忌維繫著脆弱的生態環境,卻因資本文化的侵蝕而被遺忘,導致狩獵的失控。黑熊下山,是否要帶來些許提示?

(文化大學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