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蘭嶼之子掌鏡 記錄離島心聲

蘭嶼之子掌鏡 記錄離島心聲

分類標籤: 原住民
蘭嶼之子掌鏡 記錄離島心聲

2011-6-28 22:57


【記者唐澄暐蘭嶼報導】一陣狂風暴雨把蘭嶼高中屋頂上那面國旗吹得翻來滾去。經驗老到的校長陸集珊卻對訪客說:「聽到打雷就知道沒事了。」他知道,會讓蘭嶼對外交通徹底中斷,變成「關島五日行」的颱風,是不會形成雷雨胞的。而這靠的並不是將蘭嶼歸在旅遊天氣的氣象局網頁,是直接和當地觀測站密切聯絡的資訊。畢竟,想從蘭嶼連到中央氣象局網站,可能比直接打給觀測站負責人,還要來得耗時。況且,這裡的天氣變化,本來就跟台東關聯不大。




蘭嶼就是這樣,自得其樂地浮在離台東90多公里的太平洋上。坐擁5百多公尺的高山群,蘭嶼的居民不像其他離島,動輒面臨缺水問題;豐沛的森林更能供應傳統生活所需的各種資源。然而,外來文化的強勢影響,還是無遠弗屆地來到島上。從1982年的核能廢料,一直到今日的觀光文化,都將蘭嶼徹底納入台灣本島的影響下,但蘭嶼與本島的距離,卻依舊如過往一樣,超乎觀光客想像的遙遠。

越過一片海 訊息很珍貴
蘭嶼與台東每日有6班飛機往來,但冬天易受十級強風而停飛,夏天則要提防颱風、對流雨,尤其在旅遊旺季,一個不巧,就是整團的遊客滯留在航空站。然而,比起遊客在閒暇中的一點焦急,受影響更大的,是當地居民基本的行動權利。蘭嶼居民來台東辦事,回程遇上一兩團觀光客,就連著塞滿幾班19人小飛機,本來打算趟速去速回的行程,一旦補位不成,就得盤算在台東找地方過夜。




飛機不僅每日乘載遊客,也是唯一能每天運送報紙的媒介。島上的訂戶藉班機收到當天的報紙,但分配若有差錯,也只能看機上剩什麼,將就把蘋果當聯合看。平面新聞得來不易,電視訊號相對更加重要。遍佈全台的有線電視業者,面對不敷成本的遙遠小島,自然打了退堂鼓;居民能收看的15個電視頻道,靠的是「共星共碟」計畫的補助,將台視、中視、華視、民視等頻道訊號由單一衛星發送給原民會補助的家用接收碟;多數在台灣耳熟能詳的頻道,在蘭嶼只能驚鴻一瞥—可能是頻道業者的免費促銷,或是溢出的訊號,不付錢就沒了。

除了報紙電視,現在獲取資訊更先進自由的方式就是網路。但所有在蘭嶼用過網路的人都會發現,網路速度非常慢。蘭嶼6個部落都有網咖,或隱身在早餐店,或藏於商店中。實地走訪才發現所謂網咖,其實只是互連的投幣遊戲機,並沒有對外通訊的功能。老闆解釋道,由於蘭嶼連外的網際網路只能透過中華電信的微波傳送訊號,不僅承載量低,天氣稍微不好,就完全不能用了。

觀光客登陸 文化成幻影
儘管蘭嶼對外聯絡不順,但外界對蘭嶼的好奇與嚮往,卻隨著便利的旅遊資訊網而逐漸擴散,吸引越來越多觀光客,在每年夏季湧入蘭嶼。儘管飛魚季已過,但島上仍是人聲鼎沸,彷彿置身離台東不過33公里的綠島。

兩兩一騎的觀光團,彷彿成群結隊的飆車族,呼嘯過環島水泥道,在朗島部落的海灣前停了下來。帶頭的人繞過寫滿說明和警語的告示牌,直奔海灘上的獨木舟,儘管立刻有居民出面勸阻,說明依習俗不得觸碰船身,但剛點完頭的觀光客們,還是個個卯足全力,在不碰到船身的毫厘間擺出摸到船身的模樣,並拍下他們親身體驗蘭嶼文化的幻影。

儘管嚮往接觸心目中的蘭嶼,他們卻怎樣也不情願去面對眼前真實的蘭嶼文化。「我們是來放鬆的呀!」這是蘭嶼高中一位老師所描述的,一名自稱大學教師的人,在硬闖祭祀活動拍照被勸阻後的辯解。

實質的距離,或許能藉交通工具縮短時間;通訊的距離,也能藉技術來拉近(如以海底電纜或衛星訊號來代替微波,其資金可由電信業者提撥NCC的普及服務基金來實施);甚至可以反過來說,這樣的距離反而保護蘭嶼,使其免於過度受擾而徹底失去文化特色。但觀光客與居民的價值觀差距,已然降臨島上,直接影響蘭嶼未來的嚴重問題。


蘭嶼人對觀光客有什麼想法?在一個平等如達悟(也因其意見平等,「達悟」是否能作為全族稱呼,在島上仍有異議)社會的輿論中,每一個人都能提出形形色色的意見。6月19日於蘭嶼高中舉行的媒體素養師資培訓課程中,就算是面對來自台灣的教授,或是島上的校長、師長,5位將參與拍片計畫的國一學生,也能侃侃而談他們不希望觀光客做的事,像是「不要撿東西回去」、「不要亂丟垃圾」、「不要亂拍別人家出殯」、「不要飆車」,就算是那些參加所謂深度旅遊的遊客,也有同學希望他們「不要再拿手電筒照角梟,牠們都要夜盲了。」

孩子談觀光 剛剛好就好
在觀光客的往來中成長,精明的蘭嶼小孩也知道觀光客能帶來的收益。當被問起他們希望觀光客來這邊做什麼時,除了「多聽老人講話,講蘭嶼的歷史」之外,他們也不諱言「希望他們來消費」,但「剛剛好就好」。然而這樣的心聲,要如何有效地讓觀光客聽見?

在6月19日的媒體識讀課程中,師大大傳所所長陳炳宏除了讓國高中老師了解媒體的意義、權力關係和解讀的方式外,更花了一個早上以實例討論新聞與真實的差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土地,以自身觀點向外界發聲。如何讓觀光客不是繞過告示牌和居民起衝突,而是在事前就理解習俗規範,而能賓主皆歡、盡興而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