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先歧視再道歉 難消族群裂痕

先歧視再道歉 難消族群裂痕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先歧視再道歉 難消族群裂痕

2011-5-16 22:15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原住民族與漢人結婚所生的孩子,被漢人族群視為「並非純種的原住民族」,在相關原住民族政策推行上,恐怕不利於原住民族文化與語言的傳承。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在中常會中建議,應限制原住民與其他族群通婚,以保持血統純正,引發極大爭議。

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16日回應,文化延續關鍵不在血統,以血統論族群是狹隘觀點。政策著力在保存生活方式、祭典、語言才對原住民族有幫助,各族群應同時學會包容與尊重。原民會並要求廖萬隆對不當用詞給予公開道歉。

內政部長江宜樺則說,不可能用法律禁止不同族群的人自由戀愛與結婚,所生的子女也不該遭受污名化對待。

廖萬隆本人原本認為自己出於好意對政策提出建議,後來國民黨決定祭出處分,他立即在16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但廖萬隆認為,媒體斷章取義,自己的公司中有雇用原住民員工,他一向都和原住民族人是友好關係,不理解新聞為何鬧這麼大。

政策不力 與血緣無關
台灣原住民教授協會理事長蔡中涵說,台灣的漢人比較多,所以不會有人去檢驗漢人的血緣是否為「純種」。但由歷史觀之,漢族的血緣是不斷在與各族融合的,用純種或雜種的說法來看一個人,是很奇怪的事。

蔡中涵說,如何認定原住民族,原住民身分法中有相關規定,從父母雙方都是原住民到1/8的血緣是原住民,都可以選擇成為原住民族群。更何況,若是國家政策執行不力,怎麼能推到人民身上?「自由戀愛與選擇結婚對象是基本人權,法律或政策不夠好應該思考修法改進,不是叫人民別和他族結婚。」

至於「純種雜種論」的深層因素,是否在於因相關特別補助或優惠政策而起的歧視或不滿?他認為,這應是漢人思考中漢人民族中心思想主義作祟的原因。

歧視言論 加深矛盾
蔡中涵以不久前的警察罵原住民「死番仔」為例,國家的執法人員可以在執行任務時發表種族歧視言論,事後只要道歉記過就平息風波,但族群裂痕仍在。「理性壓不住的時候,就會冒出來。」

蔡中涵認為,這一次又一次對原住民的歧視言論與道歉戲碼,只會加深原漢之間的族群鴻溝,面對真正的多元文化衝擊,多數族群並沒有放下以自我為尊的思想。「無心之過也是『過』,與其道歉,不如拿出實際行動。」

台大地理系二年級學生Hafay說,16日看到新聞報導時:「這就是在說我吧!」他說自己的父親是漢人,母親是阿美族,父母結婚後,媽媽離開部落隨父親在漢人社區中生活。自己是「一半的」原住民。

Hafay認為,用血統看一個人很奇怪,令人感到不舒服。在學校中,有同學或老師知道他的原住民身分,「質疑補助或者加分的事情,這是從小到大都有的」,Hafay說,當然很不好受。

在此一相關新聞中,另有一說法是「鼓勵原住民與原住民通婚」。看似與「立法禁止原漢通婚」不同,實際上仍然代表了多數族群的自我中心思考,並且認為「原住民族只有一族」;原民互相通婚所生之子,對於不了解原住民族的漢人來說,難道就是各種政治正確的「純種」?蔡中涵也說,原住民不同族互相嫁娶很常見。

再者,這次原民會雖立刻做出反應,卻難免給人順風駛舵之感,因為國民黨已經表態要對廖萬隆處分,順著而要求道歉是十分安全的舉動。

但原民會為原住民族政策最重要推手之一,應為族人尊嚴與實質利益嚴格把關,總是只能在被打了巴掌之後要求別人道歉,或是按照中央意志當傳聲筒,只會讓原住民族人更失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