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hao 的所有文章
Page 1 of 272
Pages: 12345
Results 1 - 30 of 8132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30
南應大原資中心辦微歧視主題展 盼尊重差異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綜合行政、社會關懷、藝文活動
記者:Nabu (孫俊憲)
地點: 台南市 全部
學生透過藝術創作,抒發過往受到歧視心境。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資中心舉辦「藝術的對話跨越原共鳴」微歧視主題展,透過畫作、舞蹈,更收集近年的新聞事件,讓社會了解微歧視對原住民造成的影響。
南應大學生 Kacu:「之前在上國中還有高中的時候,其實也是有遇到一些問題,他們自以為的一些玩笑,實也對我造成滿大的一些影響,像是之前因為原住民加分,其實也覺得滿受傷的。」
課外活動組老師 張嘉欣:「主要是因為刻板印象這種事情,其實從以前到現在,已經刻入大家的骨子裡了,我主要想要表達是並不是你們表面看的這樣,其實我們原住民還是有很多的文化所在。」
南應大原資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2/01
南迴農遊體驗活動 邀民眾認識排灣傳統生活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產業經濟、綜合行政、部落發展、歲時祭儀、觀光旅遊
地點: 台東縣 金峰鄉
導覽人員解說排灣族四部與八部舞的文化,讓民眾了解每一個舞步都有它的文化意涵。這是位在金峰鄉歷坵村的小米學堂,是由已廢校的歷坵國小改建,戶外空間建置瞭望台、工寮、盪鞦韆、情柴等,體現排灣族傳統生活文化;而台東縣政府農業處也藉由南迴農遊體驗,帶領民眾深入部落,親身體驗了解排灣族文化。
民眾 陳邦閣:「整個排灣族整個祭儀的介紹,然後可以知道說整個我們生活上的時序可以去怎麼安排,然後再來是重要的節日來講,我們可以怎麼去做、然後去發現這個生命的美,所以我很喜歡到部落去體驗這些老人家們、他們傳下來的文化。」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藉由南迴農遊體驗,邀請多位社群媒體經營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3.12.16
【活動】《記憶砌成的石階:翻越關門,布農丹社歸鄉路》新書聽享會
族群: 布農族
主題: 音樂、藝文活動、圖書出版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地點:台北市 大安區 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
活動網址:https://tiprc.cip.gov.tw/blogDetail/-1/1857
《記憶砌成的石階:翻越關門,布農丹社歸鄉路》新書聽享會
2020年,花蓮縣萬榮鄉馬遠部落與南投縣信義鄉地利部落的丹社群布農青年組成「布農丹社傳統領域守衛隊」,分別從中央山脈的東西兩邊出發,歷經8至10天的路程,延續同年4月馬遠部落的「修路回家」計畫。這條回家路,循著祖先因日本人「集團移住政策」而遷徙的腳印,從花蓮縣萬榮鄉馬遠部落徒步跋涉,這趟路程負重近30公斤,最高爬上海拔2,960公尺的中央
by
cmchao
-
原住民
《文化的困境》導讀
馬凌諾斯基遺產與當代民族誌覺察
2023-11-28 書介民族誌文化
作者:
林徐達
當代提到「人類學家身影」的意象,肯定會想起「馬凌諾斯基的帳篷」這張經典照片(ethnographer's tent; Malinowski 1922: 15, 233)。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介於一九一五至一九一八年之間,畫質不免受限於當時的攝影設備,但仍舊引人遐思:由於帳篷內外光影的緣故,照片切分出一個輪廓鮮明但不完整的等腰三角形構圖,看似表達了「田野裡的帳篷」此一主題。與此同時,在帳篷外、占據三角形左半部位置的,是初步蘭群島中基里維納島嶼居民,或坐或站地與拍攝者的鏡頭直面相望,人物形象相對淸晰,仿若是帳篷構圖下的聚焦人物。然而,他們的現身也同時襯托出三角形右半部那位側身坐在帳篷內、被陰影遮掩,未面對鏡頭的田野工作者。照片中馬凌諾斯基剪影般的身姿,與這些表情略顯困惑的在地者,
by
cmchao
-
原住民
《神聖生態學》推薦序
2023-11-21 書介生態
作者:
林益仁
這一篇推薦序一方面介紹我如何認識Fikret Berkes教授以及他的這本經典作,另一方面則是提供此一生態人文思想是如何引介至台灣學界的一段社會歷程。值得一提的是,在幾年前的一場晚宴中,當時林務局(現在已經升格為林務署)的林華慶局長提出翻譯的邀請,於是點燃了這本書翻譯的初衷。當時,我協助林務局帶著Berkes教授以及林務局各林管處的同仁代表,首度與魯凱族民族議會合作,以「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標題在魯凱族的傳統領域裡進行走動式工作坊,探討自然資源的共管機制可行性。Berkes教授在旅途中,始終保持著謹慎與留意的態度適時地給予建議與促進彼此對話的鼓勵,讓我印象深刻。也是因為這趟走動式的工作坊,後來催生了如今的林務署與各原民部落的狩獵共管的相關討論與機制。這本《神聖生態學》承載了Berkes教授畢生的學術精華,但更難得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28
卑南語新約聖經出版 感恩禮拜謝翻譯人員
族群: 卑南族
主題: 外來宗教
記者:Bunkiatr Katatrepan (陸浩銘)
地點: 台東縣 卑南鄉
為了慶祝卑南語新約聖經出版,基督教卑南族群區會26日在卑南遊客中心廣場舉辦感恩禮拜,希望透過活動感謝所有參與聖經翻譯的族人以及志工。
牧師 哈路蔚.達邦:「聖經翻譯早在1986年就已經開始了,一直到了1989年才有一個雛形,就是馬可福音單行本,也給我們審議同工越來越有一個方向,一直就有聚焦到說,到底我們可以用什麼語別來做出版。」
牧師表示,卑南族共分為四個語別,教會經過多方的協調取得共識,最終以”西群卑南語”作為翻譯語言別,三十多年來透過教會牧師、志工以及部落耆老們的協助,才終於完成第一本卑南族語新約聖經。
牧師 哈路蔚.達邦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28
來義鄉水圳生活節 邀民認識在地生態人文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部落發展
記者:palang paljaljuman
地點: 屏東縣 來義鄉
泰武古謠用動聽的歌聲為來義鄉二峰圳「水圳生活節」揭開序幕,今年適逢二峰圳完工啟用百年,為讓民眾更認識在地部落人文歷史、產業發展,來義鄉公所安排導覽小旅行、音樂饗宴、健走活動等豐富多元活動,延續到12月3號。
喜樂發發吾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達敏:「我們大家都非常的那麼重視,我們這個小而美的社區,特別是有故事在我們的裡面,不要忘了我們這邊,有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景點,能夠在假日、平日,都可以攜家帶眷到我們部落來。」
來義鄉鄉長 莊景星:「今天能夠走到這一百年,也感謝這幾年我們在地部落的族人,特別是我們喜樂發發吾,這裡的我們鄉親,這幾年來維護我們這個文化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28
原民會113年總預算 共編列111.93億創新高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綜合行政
記者:Aras Sawawan(陳鵬飛)、uliu(郭亞文)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今日(27)立法院審查原民會113年總預算;明年度原民會共編列111.93億元,同時也是歷史新高,尤其在教文、社福領域占最大宗。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3.12.22
【活動】向海立生--曹永和院士「台灣島史」史觀的理念和實踐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歷史
主辦單位: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台灣歷史學會、臺灣大眾史學協會、國史館
活動地點:台北市 中正區 長沙街1段2號
活動網址:https://www.drnh.gov.tw/p/423-1003-460.php?Lang=zh-tw
專題名稱:向海立生--曹永和院士「台灣島史」史觀的理念和實踐
主講人:林玉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合聘教授、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時間:2023年12月22日(四)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本系列講座由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台灣歷史學會‧臺灣大眾史學協會‧國史館 共同辦理
by
cmchao
-
原住民
EP19 7up! 生物演化史七大事件
生物的演化歷程經常是世界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主要展示內容,
聽聽張博士深入淺出的講述,
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生物演化經歷了七大事件!
從早期的寒武紀大爆發,到今天海陸空繽紛多樣的生物面貌,
鑑古推今,體認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之奧秘之處。
02:40 淺談世界著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06:43 向祖師爺達爾文朝聖與朝拜
11:31 了解46億年的地球歷史 保護地球的未來
14:05 生命開始大量出現於顯生宙
25:01 簡述人類歷史與臺灣歷史的重要事件
30:38 生物演化史七大事件 肇起於寒武紀大爆發
31:26 四足動物登陸、鳥類飛上天及開花植物的繁盛
35:48 恐龍大滅絕與哺乳動物新生崛起
36:54 最終章--人類新世紀
收聽平台
Apple Podcast http
by
cmchao
-
原住民
【演講資訊】
地點:清大人社院C205教室
時間:13:20-15:00
講者:莎瓏・伊斯哈罕布德 Salone Ishahavut(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日期:2023/11/23
演講主題:紀錄片論壇:紀錄片再現原住民(族)的倫理爭議—以《未來無恙》、《阿查依蘭的呼喚》為例
主辦:台灣原住民族研究
合辦:清大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
也歡迎有興趣的人一同參與這場演講呦❤️❤️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觀點部落進行式】預告 第255集|新港社道卡斯族的每一步
中斷半世紀的道卡斯族牽田祭,2002年在苗栗新港社再度看見,是目前唯一持續舉辦的地方,不僅是傳統祭儀,族人也積極重振族群文化。
在新港社聆聽道卡斯族追尋歷史與推動文化的故事,請鎖定11月23號 晚間十點 原觀點部落進行式。
📌首播112/11/23(四)晚上22:00~23:00
📌重播112/11/24(五)上午02:00~03:00
📌重播112/11/24(五)下午16:00~17:00
🗣️訪談來賓:
🗣️苗栗縣道卡斯文化協會理事 劉秋雲 kala (Taukat)
🗣️新港社Taukat青年會會長 劉沛維 Habu(Taukat)
🗣️文史工作者 簡史朗
🗣️受訪來賓:
🗣️祭儀主持人 鍾文進 (Taukat)
🗣️新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朱劉素榕
🗣️牽田祭旗手 陳逸森(Taukat)
🗣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17
聲援馬遠布農族遺骨案 台大學生會提4訴求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文史資產、生命禮俗
記者:Aras Sawawan(陳鵬飛)、 uliu(郭亞文)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這周三15日馬遠部落族人北上,向台大表達返還先人遺骨訴求,卻沒想到引發了警民衝突,台大校方的處理方式,讓許多族人、學生感到不滿;因此今日(17)台大學生會以及各學生團體,就到台大校門口再次向校方喊話,提出四大聲明。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17
繪本「東邊的西魯凱」收錄5語言 探尋移居足跡
族群: 魯凱族
主題: 族群語言、圖書出版
記者:udjuy
地點: 台東縣 金峰鄉
從屏東霧台遷居到台東金峰鄉的西魯凱族人故事繪本日前正式出版,雖然是一本講魯凱族的繪本,卻是全台第一本同時收錄魯凱族、排灣族、客家、河洛、華語等5種語言;要讓各族群的人都能來認識「東邊的西魯凱」。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17
書寫本土語言 族語文學獎34作品脫穎而出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文學、族群語言
記者:Batu Yumin(戴亞盛)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每兩年舉辦一次、邁入第八屆的「原住民族語文學獎」,近日舉辦頒獎典禮,今年總計有135件投稿,最終34篇作品脫穎而出,落實終身學習也鼓勵更多人員參與族語創作。
by
cmchao
-
原住民
埔里鎮立圖書館
·
中部平埔原住民族群入埔200年(1823-2023)紀念
—不能被遺忘的島嶼足跡
臺灣中西部地區遼闊的平野丘陵地帶,十七世紀以前,皆屬平埔原住民族群的生活空間與社域。然自荷蘭、明鄭、清代等政權先後治理臺灣,以及閩、粵兩籍大量漢人渡臺拓墾,在土地競爭與地權的爭奪下,中部地區平埔原住民族群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為了力圖生存以及尋求民族命脈的生機,試圖尋求新的園地。
1814年(嘉慶19年)「郭百年侵墾屠殺事件」後,埔里蛤美蘭社透過邵族思猫丹社(Shwatan)的引介,求靠中西部地區平埔原住民族群移入埔里盆地來加以自保。自 1823 年(道光 3 年)起,開啟了西部平原平埔原住民族群遷移埔里盆地的浪潮,包括道卡斯(Taokas)、巴宰(Pazeh)、噶哈巫(Kaxabu)、拍瀑拉 / 巴布拉(Papora)、阿立坤(Arikun)、羅亞(Lloa)、巴布薩(Ba
by
cmchao
-
原住民
平埔族群入埔200年紀念活動系列
〈埔里平埔族群家譜尋根認同工作坊〉
隨著世代變遷,平埔族群相關傳統文化快速式微,其維護與保存工作更顯重要!為鼓勵原生於台灣平埔各族群部落認同自我身分,透過專題演講、戶籍資料的申請與判讀,提升平埔族群的認同感與凝聚力,並與原鄉的連結及故地尋根。促進更多族人和鄉親認識埔里的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讓博物館走入社區,並藉此徵集入藏的平埔族群家譜,發展平埔認同與文化創生力。
指導單位 / 文化部、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 / 埔里鎮公所、埔里鎮民代表會
第二場
日期:2023年11月18日(六),下午14:00─17:30
專題演講:〈以故鄉為名—平埔族群入墾埔里之聚落及地名察〉,
主持人簡史朗博士主講
家譜分享:乃俊廷族親、潘泰運族親、蘇彙伶營造員
活動地點:埔里鎮立圖書館
報名專線:049-2420401#11
註: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14
西拉雅聖詩譯本分享會 近150人共同演唱
族群: 平埔族群
主題: 音樂、外來宗教、族群語言
記者:Nabu(孫俊憲)
地點: 台南市 左鎮區
首本「西拉雅族聖詩譯本」終於正式完成!這是由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邀請音樂家萬益嘉進行翻譯,同時也邀請台南、高雄多個教會舉辦分享會,將近150人共同演唱,讓族語融入族人生活當中。
by
cmchao
-
原住民
台灣大學違反善良風俗與研究倫理,為學術利益挖掘馬遠村丹社群遺骨,卻不想補償善後。
Maqa Tavang zaingaku’un a, tuqaqau’un tu daingkaku, qaal tu anqailu nanu inaam bunun siduq tu samu, pin’uniun imuu tu kikingkiu’un tu muki. .
Tis’uni na pin’uniun ispasnanava tu ispinqansiap, lamangmang’un makai inaam takiVatan Bahuan asang tu kasalpuun tu mailantangus a maihubung.
Niitu taidangaz zami papisihalun pulumaq saulaupaku.
研究過程中死亡4年的遺骨被起掘、直到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爭取以羅馬拼音登記姓名 興訟勝訴
2023/11/08 15:52
原住民寶杜巴燕(Bawtu Payen,見圖),前年申請「單獨」以羅馬拼音的原住民族語「Bawtu Payen」登記為身分證姓名,遭拒而興訟爭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他勝訴。(資料照)
〔記者張文川/台北報導〕泰雅族原住民寶杜巴燕(Bawtu Payen),前年申請「單獨」以羅馬拼音的原住民族語「Bawtu Payen」登記為身分證姓名,遭拒而興訟爭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改名於法有據,判決戶政所應依其申請,作成准予變更姓名登記為Bawtu Payen的行政處分。可上訴。
判決指出,寶杜巴燕2021年4月向蘆洲戶政事務所提出申請,要求單獨以羅馬拼音文字登記為身分證姓名。但戶政事務所認為,原住民的傳統名字登記形式,包括「以漢人姓名並列原住民傳統姓名的羅馬拼音」、「原住民傳統姓名並列原住民傳統姓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06
鐵花村年底熄燈 台東文藝界人士錯愕惋惜
族群: 南島語族
主題: 音樂、文化創意、產業經濟
記者:Bunkiatr Katatrepan (陸浩銘)
地點: 台東縣 台東市
台東市「鐵花村」自2010年成立後,成為當地旅遊觀光景點,除了音樂展演活動,也擔負培育部落年輕人的責任,未料經營13年後,日前無預警宣告於今年(2023)12月31日正式熄燈,讓台東文藝界人士錯愕不已,而執行鐵花村公益計畫的台灣好基金會也表示,雖然鐵花村已確定結束,但未來仍會在其他地區執行公益計畫,希望台東的族人能持續支持。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07
少女城變身社照基地 三地門共融中心啟用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社會關懷、醫療保健
記者:palang paljaljuman
地點: 屏東縣 三地門鄉
長輩們敲著樂器口唱詩歌歡迎來訪的貴賓,三地門共融生活中心歷經1年8個月的改造,設置包含生活機能訓練、社區支援整合、日間照顧、失智據點、A級社區整合服務中心、生活創藝工坊六大服務空間,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可以相互支援,撐起社區生活互助網,接住部落裡的每個人。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董事 周文珍:「專業跟社區的力量,一起來照顧這邊從兒童到親子,到健康、亞健康、失能失智的長輩,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我們在這裡也提供了社區照顧的支援中心,我們提供就是教育的教具或者是專業的訓練。」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 劉侃:「特別是年輕人,特別是孩子,特別是小的孩子,就對老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07
匯集賽夏7大知識領域 明新科大展研究成果
族群: 賽夏族
主題: 傳統技藝/工藝、部落發展、文史資產、典藏單位
記者: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Kawa(施俊銘)
地點: 新竹縣 新豐鄉
賽夏族傳統編織工藝師透過簡報分享過去一年的研究。「賽夏族知識體系研究成果論壇」6日在明新科技大學正式展開,有別於以往以學術論文為主的原住民族知識體系論壇,明新科大邀集了在地文史工作者、產業界人士以及學者分享一年多的研究發現與成果。
賽夏族傳統編織工藝師 ya’aew a kalaeh ba ba:i''(風順恩):「透過了這個計畫,我們重新再去把這8年來做調查的一些資料再把它做一個整理,我們才很有順序的可以知道自己服飾演變的一個過程,然後為什麼會不見、然後為什麼會消失,我們怎麼把它
by
cmchao
-
原住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sSrptedonoct83i1t5l2l03t30
1
5li9f3al44t0tf
時
h2h57f
小
169406ml1
6
·
展場「微」開箱🌟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霧台共作展在什麼樣空間展覽呢😉
透過上週末導覽培訓的畫面,讓大家先瞄一眼展場~
這次的展場位於谷川部落的石板家屋,是一個兼具傳統與當代的空間。是不是很期待文物們會如何在「家」中呈現呢?
本週部落和館員們將加緊衝刺!
讓文物們用最美好的姿態與大家見面✨
歡迎預留時間來參觀唷🤗
Kadadalranane路.手舞.足蹈
🌿展覽日期∣2023.11.11-2024.02.29
🌿展覽地點∣屏東縣霧臺鄉霧台村谷村巷8號(谷川部落)
🌿開放時間∣每週六日08:30-16:30開放免費參觀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06
探討文化保存傳承 「魯凱學」研討會揭開序幕
族群: 魯凱族
主題: 民族誌、文史資產、族群教育、學術研究
記者:gese paljaljuman
地點: 屏東縣 長治鄉
國立中山大學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與魯凱族語言推動組織,在長治百合部落舉辦「魯凱學」研討會,邀請國內魯凱族相關議題的學者專家發表論文,交流研究成果,並探討魯凱族文化的保存、傳承與創新發展之路。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3「原住民文學經典暨山海30周年座談」
2023/10/30
臺灣原住民文學華語書寫發展近30年,累積豐碩成果,
然新世代面對「原住民文學」之挑戰及發展,更待見解與突破;
臺文館廣邀原住民作家及學者,共創一個跨世代深度對話的機會;
期盼激發、拓展台灣原住民更具主體性的文學想像與前景。
座談時間:2023年11月18至11月19日(星期六、日)
座談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國際會議廳(台南市中區中正路1號B1F)
座談對象:原住民作家、文學相關研究/評論者、原住民文學愛好者。
座談名額:80人(座位有限,敬請把握難得機會)
報名方式︰請⇒點這裡⇐,填妥資料。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山海文化雜誌社、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臺南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原住民文學經典暨山海30周年座談」議程表
第一天11月18日 (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1/01
都會區族語營造行動 排灣一條街傳習文化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部落活動
記者:No(林遠沖)
地點: 台中市 全部
台中市南屯區一處巷子裡住著一群排灣族人,其中第一代的族人,都是早期從台東原鄉到台中市謀生的族人,隨後因為工作關係就此落地生根,甚至繁衍至今已到了第三代,並漸漸地匯聚及演變成一個排灣族小聚落,因此當地族人稱那一條街為「排灣一條街」。由於排灣一條街是很難得自然形成的排灣族聚落,裡面又住著老中青至少三代族人,相當適合作為發展以及傳習排灣文化的地方,因此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就與一條街族人合作,進行「都會區族語營造行動」,希望打造成排灣族語以及文化的發展場域,讓幾乎是在都會區長大的排灣族年輕人,也能藉此學習到排灣族傳統文化。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23/11/01
原博館進度卡關 立院內政委員會高雄考察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綜合行政
記者:Nabu (孫俊憲)
地點: 高雄市 全部
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在104年選址後,將近10年過去,現在仍無法啟動工程,因此今日(1)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特別前往原博館預定地,高雄澄清湖進行考察,並邀集相關部會到場,希望了解目前進度以及推行困難。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0/27
霧社事件93周年 南投縣祭活動追思傳承
族群: 賽德克族
主題: 歷史
記者:No(林遠沖)
地點: 南投縣 仁愛鄉
今日(27)是霧社事件93周年紀念日,南投縣政府、仁愛鄉公所及霧社事件遺族後裔,上午在仁愛鄉霧社事件紀念公園,辦理「霧社事件93周年」紀念追思以及獻祭儀式,現場除了相關單位代表參加外,許多在外的遺族後裔,也藉著這個機會一起來參與這樣的追思儀式緬懷祖先。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10/29
響應國際小米年 新北聯合文化活動串聯彼此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農耕漁獵、部落活動
記者: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許家榮
地點: 新北市 板橋區
為了響應聯合國將2023年訂為「國際小米年」,新北市政府就將小米帶入一年一度的原民文化活動節,期盼開啟大眾認識小米與原民各族文化之間的關係,進而從永續農業的政策中,協助族人復振小米文化。
by
cmchao
-
原住民
Page 1 of 272
Pages: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