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4 中國時報 【何榮幸、高有智/專訪】
前言:技職教育是台灣競爭力重要環節,近年卻在升學主義下逐漸變調。許多技職學校迷失在升格風潮中,失去自己特色;許多技職學生則加入拚升學行列,未來前途茫然迷惘。本報特別製作「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專題,呼籲官方正視技職教育的重要性並加速改革,鼓勵家長、老師、學生打破升學主義迷思,讓「行行出狀元」的多元價值能夠真正落實。
長期關心技職教育的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透露,為了改變「無實務經驗的博士攻占技職體系」現象,他曾自掏腰包聘請國際名廚,希望協助東部一所技職學校轉型,校方卻表示「部定課程無法接受」而作罷。他感概強調,技職教育應該堅持核心優勢,無法面對市場嚴苛考驗的技職教師應該「下架」,不分藍綠領導人更應檢視技職教育沉疴,著手提出解決方案。
日前出版《教育應該不一樣》一書抨擊技職教育亂象的嚴長壽指出,此書不但獲得熱烈迴響,更有科技大學教授拜會他表示認同,「從范巽綠當教育部次長時,我就已提供技職教育建言,過去十年我不斷提出警訊,卻絲毫影響不了教育政策,因此希望家長、學生覺醒,形成選票壓力,改變技職教育現狀。」
嚴長壽強調,他當初拜會教育部長吳清基發現「自己又做了一次豬頭」,沒想到出書後教育部只是解釋雙方秘書沒有敲定時間,「那根本就不是重點!」也許他要感謝教育部長在會面時的心神不寧,這樣他才會放手一搏,決定跳到第一線為學生請命。
針對技職教育拚升格亂象,嚴長壽說,技職教育偏差已造成基層技術勞力短缺,無實務經驗的博士攻占技職體系、業師努力拚博士、技職教育以招生而非就業需求為導向,「如今要改回頭很難」,建立退場機制則是最後的選擇;眼前最重要的,還是讓技職體系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從「學」走到「術」,再走到「藝」,這個「術」不只有「技術」,甚至包括從技術往上提升到精深的「美學與藝術」。
嚴長壽並透露,他曾經想要協助東部一所技職學校轉型,願意出錢幫該校聘請國際級名師,包括法國和日本的廚師,校方卻表示無法接受,原因是教育部制式化課程中,根本沒有空間接受這樣的資源協助。
在百般無奈下,他只好透過公益平台基金會設立「駐會廚師」,專門教學生做出一流壽司,並接受中輟生等特殊學生學習,並接洽餐廳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以強化當地的技職教育。
嚴長壽強調,當前技職體系盲目崇拜學歷的虛榮感,一昧競逐「拚升格」的競賽,助長了「高學歷通膨」。他甚至說重話抨擊,缺乏實務經驗,無法面對市場嚴苛考驗的技職教師應該「下架」。
他主張,技職體系的業師必須要經歷輪調與磨練,好比在學校教餐飲的業師,必須能夠跟高水準的餐廳或飯店合作,教職兩年就回到飯店擔任副主廚,而五星級飯店的副主廚也有機會到技職學校當老師,「如果學校的業師離開學校都找不到工作,沒辦法證明自己可以在業界生存,那他的學生有怎麼會有前途?」
嚴長壽也憂心弱勢地區的教育資源問題,花東地區的部分學校,缺乏頂尖實務經歷的專業教師,有些考上證照就開始教書,沒有真正的實戰經驗,根本聘不到名師,造成「弱者愈弱,強者愈強」,「偏鄉原住民如果得不到一流的技職訓練,怎可能脫困?到台北也找不到工作。」
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原本對官方已不抱期待的嚴長壽,仍呼籲藍綠領導人正視問題的嚴重性,提出對策讓技職教育重回正軌,藉此重建台灣的競爭力。
[size=large][/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