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馬里光河流文化:不滿國教壓迫 原民回鄉找文化

馬里光河流文化:不滿國教壓迫 原民回鄉找文化

分類標籤: 原住民
馬里光河流文化:不滿國教壓迫 原民回鄉找文化

台灣立報

C【記者許純鳳專題報導】上山兩天的「重新體現—泰雅族河流文化」工作坊中,總看到40多歲的泰雅族媽媽芭翁.都宓拿著小型攝影機、錄影筆、筆記本,跟著馬里光部落頭目哈用.尤命,認真記錄,為何如此積極?她堅定地說:「努力採集傳統文化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她擔心現在不做,下一代將無法了解自己的文化,之所以有這麼深的感觸,來自於曾受到國民教育壓迫的不愉快經驗。



泰雅族媽媽芭翁.都宓認真地紀錄製作魚箭的過程,希望未下一代留下珍貴資料,避免泰雅族文化逐漸流逝。(圖文/楊萬雲)

4x"w~w5UI1fR w_0台灣立報qo"e ]JH
台灣立報(Cv+mm!dAM


*pX3`4R u;AB"T J0台灣立報@"|8xM~;d9BAE
芭翁.都宓表示,泰雅族有自己的規範,但是環境和政策迫使她們改變生活方式,例如國語化。她仍然記得,上小學前,在家和阿公、阿媽自在地說族語,但是上小學之後被迫說國語,一旦違反,便必須穿上「我要說國語,不准說方言」的背心,直到抓到下個說族語的同學,才能脫下。這種錯誤而專制的管教方式,引起她們強烈不滿,國小五、六年級時,一度集體逃學,走到半路,才被老師捉回來。非但如此,國語化政策也對部落耆老洗腦,認定小孩都應該學習國語,結果造成泰雅族文化逐漸流失,談到這些過往,她久久都不能釋懷。台灣立報P?dB|k^F3s

堅持泰雅傳統規範
*z+Xi5H'U0芭翁.都宓如此盡力紀錄保存泰雅族文化,始於十多年前,因為婚姻變故,原本移居桃園縣復興鄉的她,放棄幼兒園的工作,帶著兩個孩子搬回新竹縣田埔部落,從事教會和社區營造的工作。芭翁.都宓察覺,泰雅族文化接連遭受日本、漢人殖民而逐漸凋零。泰雅族原本被認定為「最會織布的族群」,然而,編織衣物的必需品—苧麻,在當地已經不復見,於是她重新種植、訪問耆老,試圖回復泰雅族的織布傳統,延續泰雅文化。

X}/jL:N MtF0
diT4A8s#Z.c$b(j7L0對於兩個孩子的文化教育,芭翁.都宓自有一套方法。曾受過國民教育「荼毒」的她堅信,「接受越多國民教育,越容易遭到漢化。」所以她很堅持,即使孩子搬離部落,到外唸書,每個禮拜還是帶著孩子回到部落,學習泰雅族的傳統規範,這些知識是「體制內的教育給不起的。」就像在部落集體生活裡,孩子必須受到所有族人監督和教導,這點和漢人不會管教別人的孩子非常不同。

7N&tAP_p B0
!fV{7v ql0
1Y|o`}4F(_ ?w~T0

C0lig&k7x~)\0
台灣立報:lB ?CX:jG{1@#w.K/s

馬里光部落文化大部分都是跟馬里光溪有關係,從河中的苦花魚到沿岸的動植物都關係著部落的衣食住行。(圖文/楊萬雲)

'?9|u Lw0台灣立報EAt`V|u

] re,[4VDLkf0台灣立報 CWK Rgrinning smileyC4r"H

台灣立報&IE2|!Z[
對於她的堅持,漢人老師很難理解。芭翁.都宓回憶,大女兒就讀國中時,恰巧模擬考前一天,晚上有獅子座流星雨,她和老師商討,希望帶大女兒回到部落觀星,老師無法諒解,為何選在模擬考前將孩子帶回家。直到後來該名老師拜訪部落,才體會到她的用心良苦,原來部落裡藏有許多寶貴的文化知識。台灣立報l5X2T'~N|T

離鄉才知部落好
台灣立報%[9?Tz(pD
原鄉部落的孩子進入國中階段,注定要離鄉背井。泰雅青年瓦旦.達陸指出,部落只有國小,小學畢業後,必須下山到尖石國中唸書,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個衝擊,就像他下山唸書後,才第一次看到公車,吃到麥當勞,也才發現原來同學在寒暑假到很多地方遊玩,這些和部落的生活截然不同。瓦旦.達陸笑說,在部落,從國小開始,早上五點被爸爸叫醒,到田裡幫忙農務,相當辛苦,他一度發誓「死都不要回到部落」,所以拚命唸書考上大學。沒想到,到了大學,接觸許多社會運動,反而觸發他返鄉服務的動力。台灣立報]?wB7^

台灣立報0f4U+cf.j!GO*D}M
台灣立報6P bC9ThA5|LV C


jE,g:ksU0


*s4K#NH(P/o:@8^.c0台灣立報A3NA-V0}|%F
台灣立報l!n {0cq

馬里光部落的小朋友放學後,在部落空地玩耍。(圖文/楊萬雲)

RJ5f$ieW0台灣立報ol6M't7zUU1`P |

~Z0s{3[tongue sticking out smiley0台灣立報$ot#b"?g0gM
台灣立報? ?1h&r:L5j A r p!]U
台灣立報 ?l&SN3O

'D:Uh+Xk:].i0瓦旦.達陸回憶,大學時期,認識很多原住民社運人士,參加正名運動,慢慢喚起他對原住民身分的認同,寒暑假時,他接受彩虹協會每個月7千元的資助,返回部落為學童上課輔班。然而,他也察覺到,課輔班教授的內容,只是一再複製漢人的教育,於是在博幼基金會進駐後,他終止課輔班。

$h\$B3k/G"i#U,y0
U(s0ehc0很會唸書的瓦旦.達陸,畢業於政治大學民族所博士班,他執意留在部落,原因很簡單「看不慣部落的人生活不好」,他看到很多原住民小朋友因為家計無法支持而放棄升學,於是決定在部落推廣爸爸的自然農法,教導族人種植有機作物,透過網路行銷,打響知名度,改善家計,也善待土地。台灣立報 HOj.[x:\_

[v+gv4Rmi*}^0
X5q{T!| dZ-G0

5^K OaP:Eg6dH7U-l1H0


f AZ+~wk1U0
馬里光部落頭目哈用.尤命(右)指導泰雅族青年瓦旦.達陸(左)製作魚箭的倒勾。(圖文/楊萬雲)台灣立報]"d-{+s%P8A

台灣立報B5y4P3\-U/Mz

M-tUh0_J8Q8H0

#cy zI|-W0
"LC@8D M$Gu a0這次「重新體現—泰雅族河流文化」工作坊,由瓦旦.達陸承辦,他期望透過回復射魚文化,喚起部落青年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拉進彼此的距離。未來,他還想帶領部落青年一同認識原住民的冰箱,也就是整個自然環境,這次到溪邊射魚,希望下一次將到山上打獵,向部落耆老學習,為下一代記錄寶貴的泰雅文化。

P!yFt {`M)qF0
0c1r`b#JS0(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