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部落新聞眼:山林盜砍誰蒙羞:誰來守護山林

部落新聞眼:山林盜砍誰蒙羞:誰來守護山林

分類標籤: 原住民
部落新聞眼:山林盜砍誰蒙羞:誰來守護山林

2012-4-18 22:31

作者:施聖文



本月11日自由時報一篇《神木守護神盜神木 司馬庫斯蒙羞》,揭開盜砍宜蘭南山部落檜木群的「執行者」,是來自新竹司馬庫斯部落的成員之一。

而在這篇報導之後,司馬庫斯主要的部落組織「泰雅爾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也發表聲明譴責,並釐清這些「執行者」為個人行為。靜宜大學人文生態學系林益仁老師也投稿《原住民為山林守護者之未盡論述》,論及山林盜砍的社會結構層面的問題。

其實,山林盜砍時有所聞,據一篇2009的新聞指出,光宜蘭太平山區域,一年約有20多件盜砍案件。姑且不論這樣的數據是否精確,但稍微搜尋一下山林盜砍的新聞,比比皆是。無論地區、盜砍樹種等各類新聞,其報導內容始終都有一個相同點:「林務局人力不足」。

每每這樣的新聞出現,林務局總是拿人力當做搪塞的藉口。其實在一些擁有重要林產物的原住民部落,對於維護傳統領域的責任感,在這幾年的部落發展過程中,展現以「部落作為主體」的發展模式,無論是集體性,或是組織、團體法人等,試圖重新構建出一種生態的、可持續性的經營模式。

其實,山林盜砍並非防治不了,大型機具、卡車等上山,蹤跡十分顯著,在加上運送林木的山徑、裝載點與出入途徑並不複雜,只要能紮實的與部落合作,是可以加以防範。

當然,觀察這幾年林務局透過社區林業的模式,與在地部落建立合作關係。但部落始終無法參與進入管理山林的範疇中,最基本的是管理山林的心態,林務局始終握住原住民在山林活動的最大支配權力。這樣的對立與不信任,由來已久,尤其是在《原住民基本法》尚未頒佈之前,每當山林盜砍新聞一露出,加強查緝下的替死鬼,總是部落族人的採集活動。

如果說巡山制度是那麼地無力與消極,十幾年來並未看到林務局有任何重大的檢討與改進。因此,與社區山林守護隊的合作成為必然之趨勢,例如上個月台東林管處與利嘉部落共同合作巡護台灣最大的牛樟樹,防範山老鼠集團。然而,這也已經是等到這棵牛樟被開膛破肚之後才積極的作為。

這次的新聞的產製,一方面戲謔、扭曲了「司馬庫斯」從事山林守護的作為,另一方面喪失新聞工作者應該有的敏感度:真正蒙羞的是林務局的管理能力。

而且不僅是這次事件,十幾年層出不窮的組織性盜砍集團之所以能夠持續的存在,完全就是掌握了林務局管理上的漏洞。而且心態上的不妥協,不僅讓部落居民飽受盜砍集團的威脅,同時也逐漸讓部落與傳統領域的緊密結合,逐漸地疏離。

如何賦權給部落進行管理,這才是共管機制中最微細,但卻最為核心的關鍵,這不需要現行制度、法令修定或制定。

但透過這個新聞事件又讓政治人物開始炒作「馬告國家公園」、「共管機制」等等政治性、制度性的問題。有時候「魔鬼總是在細節中」,要管好山林,林務局要先檢討自己、放掉老大心態,承認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價值,與部落共同建立管理網絡,做好最基層的共管機制。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