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庫巴之火:一條鯝魚的警示

庫巴之火:一條鯝魚的警示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庫巴之火:一條鯝魚的警示

2012-3-08 22:31


作者: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今年春天,阿里山鄒族特富野部落依照慣例舉行春季播種儀式miyapo時,部落的領導家族peongsi(汪家)首度使用了不是來自部落旁曾文溪的鯝魚,而是使用長者囑咐旅居台北的孩子到烏來南勢溪釣來的一條鯝魚。這是前所未有的做法,原因是現在的曾文溪上游靠近部落的溪流已經釣不到鯝魚了!

近年來由於天災人禍不斷,曾文主溪由上游幾條支流開始,被大大小小的石頭與泥沙覆蓋著,平時看不到水流,等降雨較多,原本的伏流抬升,水勢漫越土石之上,沖刷溪岸,讓兩岸的坡面不斷崩塌,土石滾入溪床,讓溪床再度抬升;等到雨勢較緩,溪流減少,溪水又成伏流;這種現象週而復始,不斷循環。

曾文溪這條曾經水流豐沛,溪岸兩側長滿樹林、茅草的溪流,經過曾文水庫系統不斷的整治,基本上已經成為死溪!

溪流兩側,由上游到下游接近水庫處,到處可見崩塌的山坡面;由於土石填滿溪谷,加以每隔一段溪流就出現沒有魚梯蝦路的攔水、攔砂壩,生態已經產生重大的改變,所以溪流中的絕大多數生物已然滅絕。當地居民曾經熟悉的鱸鰻、鯝魚(苦花)、石斑、爬岩鰍、蝦、蟹等早已失去蹤影。

當初水利部門為了嘉南平原區域民生及灌溉用水,在這條溪流流入嘉南平原之前的大埔山谷地段建築水庫,預估其運轉的年限約當百年,未料地質環境與氣候的急遽改變,加以阿里山公路的開闢,導致更多遊客進入,而上游區域農耕與旅遊民宿產業增加,居民自有或承租的宜林地往往超限利用,作為農牧用地或建地。

山區處處可見淺根系的檳榔、竹林、茶樹與蔬菜植地,複雜而糾結的人為擾動,對曾文水庫的壽命形成威脅,而數以千萬噸計的土石日夜沖下、堆積溪谷,為阻擋土石流入水庫,工程部門就使用最簡單、有效而效果極其短暫的方式──建築攔水、攔砂壩。

這幾年看見美國陸續將過去在河流中建築的攔水、攔砂壩予以拆除,嘗試回復河川的自然生態與流動,看見許多成功的例子;當然,台灣地狹人稠,荒溪型的溪流特質與必須的民生及灌溉用水,建築水庫也許是不得不的抉擇,只是我們不知道台灣的水利工程專家對於我們自己的溪流有沒有更好的維護與整治方式?攔水、攔砂壩是否最好?有沒有替代方案,譬如妥善規劃在中下游處積極疏濬溪中土石,不致流入水庫?

對於阿里山鄒族而言,這條可以通達台南的曾文溪深具歷史文化意義;它曾經是早期族人進入台灣「府治」購物、聯繫與洽事的捷徑;據說攻擊嘉義中埔社口庄通事吳鳳者,也是由溪畔部落出發;被族人稱為長辮子兵的清軍曾經在這條溪流遭到鄒族戰事的伏擊,傷亡慘重……。

春天播種祭儀中,族人象徵性的開闢一處小範圍的粟園,播種時,主祭者以茅、竹、桑枝及小鋤並持於手中,用來挖穴及壅土,再將茅插立土上,割開上端,嵌上魚骨,此魚骨必須首尾完整,不能斷折或少一片、一段魚骨,否則觸犯禁忌。

人類學者認為這種儀式試圖藉由茅、竹、桑與魚等充滿活力之物,期待日後之豐收。這是一種巫術性的儀式。鯝魚在阿里山鄒族語稱yoskü aülü,其意為「真正的魚」,部落可以用於儀式的魚種竟然消失,要遠向烏來泰雅族的溪流求援,真是情何以堪!這不是簡單的事,特別記錄下來作為警惕。(文化大學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