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大山孩子上學去系列5:資源匱乏 農村缺學前教育

大山孩子上學去系列5:資源匱乏 農村缺學前教育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大山孩子上學去系列5:資源匱乏 農村缺學前教育

2012-2-02 22:27

【記者呂淑姮雲南報導】因應「優化教育資源」相關政策,將學校撤點整併以及讓學生住宿等方案,在中國的教育圈也對此多有討論。綜合所述,不少人皆認為,整併資源可以避免師資和教育經費的浪費,但學生長期住宿,對於家中經濟的負擔顯而易見,也讓教育中欠缺了家庭教育的一環。

麗江市玉龍縣教育局局長王建軍說,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中,要讓教師和學校產生最大效益,學校整併是必然的方向。他說,老師能在不同的課程和學習領域裡兼任教學,既可精進自我,也能節省人力成本。

玉龍縣初中小學校數,從2003年開始整併至今,從4百多所減為1百多所。

資源集中 貧童就學更艱鉅
但王建軍也說,目前的教育政策方向,將資源集中後,造成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學生就讀的成本提高。初中與小學雖能享受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補助生活費,但由國家與省市各級財政所支出的教育經費就相對提高。在高中就學方面,高中生無法申請免除學雜費與住宿費,貧困農村家庭的孩子可能因念不起而無法繼續求學。






▲貧困縣市的教育資源,以學前教育與高中教育最缺。(圖文/呂淑姮)




以中國目前的各級學校數量來看,高中學校數量與學前教育的托兒所資源最少。玉龍縣政府教育局網站資料顯示,2004年時全縣托兒所僅有1間,高中就學率不到30%。也就是說,全縣3到6歲的兒童幾乎沒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而初中畢業生每10人僅有3人能考上高中。

學童住校 家庭教育遭犧牲
王建軍說,住校另一個問題就是親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失能。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住校,只有週末與父母相見。貧困家庭的孩子甚至沒車錢回家,只好長久地待在學校。這樣的成長過程,對於人格培養與健全發展不是好現象。

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因在雲南開辦「少數民族女童助學計畫」,與在地各級官方單位合作,於2012年1月在麗江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

簽署會議中,包括玉龍、寧蒗、永勝3縣婦聯會代表,以及古城區教育局、玉龍縣教育局、古城區政府辦公室都出席參與,並由出席代表交換助學計畫相關執行經驗。






▲致力發展經濟中的國家裡,偏鄉與農村人口結構均十分相似:老人、婦女、小孩。青壯人力因經濟需求,離鄉背井進入都會區工作。無論在都會區的「新移民」或留守家鄉的老弱婦孺,都有各自要面對的問題。(圖文/呂淑姮)




在簽署合作會議上,寧蒗婦聯會主席彭咏梅、永勝婦聯會主席張惠梅都提到,從2006年計畫試辦至今,已有許多受助學生完成學業,進入職場。但在兩縣農村,都有糧食水電短缺問題;偏遠山區人口分散,也加大對受助家庭照顧的困難度。

麗江市古城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和國周則建議,貧困家庭孩子就學困難的問題,在農村裡其實無分男女,男女學童都有相同的問題。目前計畫重點在幫助女孩上學,未來應可朝向男女都有均等受助機會。另外,和國周也強調,學前教育資源缺乏是農村的普遍現象,在國家能擴及補助前,還需各海外NGO團體協助。

世界各地NGO駐點中國,其中以麗江市的海外NGO駐點最多。古城區就有來自如台灣、新加坡的NGO團體對教育資源提供幫忙。

玉龍縣政府調研員趙正剛也建議,未來工作重點的方向,可從幫助女童開始擴大到有需要的男童,更可以納入幼兒教育資源挹注,也能把培養農村婦女就業能力的區塊共同納入。因為在農村的人口結構,不外乎老人、小孩、婦女。青壯勞動人口往城區集中,家鄉僅有老小留守。

跨國援助 衡量能力與需求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則說,海外NGO團體跨國做援助工作,首先應考量自身能力與對方需求。他說,在國際間發生重大災難,或是一地的醫療與教育資源不足時,NGO團體介入後,應思考投入的軟硬體設備使用期限與維修技術、成本。

在古城區第二中學,因2003年麗江二三震災導致校舍倒塌,日本NGO團體曾捐助太陽能發電裝置,在重建的新大樓使用。但學校用了3、4年,裝置就損壞無法維修,相當可惜。

在學前教育方面,至善在台灣也有協助與陪伴原住民族運用部落資源,打造原鄉孩子學前教育環境的經驗,例如尖石泰雅族馬里光部落。洪智杰說,無論在尖石、越南或雲南的NGO工作,都需有人力長期駐點陪伴在地,未來也將從實驗計畫開始,與雲南少數民族孩子繼續接觸。

至善基金會董事長袁立德呼籲,協助弱勢孩子上課不分地區與國籍,若有意願深入了解幫忙的朋友,可逕洽詢基金會02-235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