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大山孩子上學去系列2:付不起學費 貧童求學艱難

大山孩子上學去系列2:付不起學費 貧童求學艱難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大山孩子上學去系列2:付不起學費 貧童求學艱難2012-1-30 22:39 作者:呂淑姮



【記者呂淑姮雲南報導】麗江市以束河古鎮、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等景點聞名,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也是台灣人喜歡的中國旅遊景點之一。在麗江古城區,老房子被保留下來經營餐廳、pub、商店街,人們在古老店面裡購買最新潮的商品或娛樂。

走進麗江古城裡的pub,一瓶普通的啤酒要價50到100人民幣(1人民幣=4.7台幣);商店街店面裡擺放著七彩雲南似的手織圍巾,一條大約10到30人民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如納西族、苗族人喜愛的銀器銀飾,一公克從12人民幣起算。閃亮亮的銀手鐲、銀筷子、耳環掛飾,少說都要上百元人民幣。






■麗江古城是雲南觀光熱點,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圖文/呂淑姮)




一個麗江的高中生上學,百元人民幣可以做什麼?通常,可以用來交付250人民幣左右的住宿費,或者400人民幣上下的教科書錢。

如果再加上1,500到2,000元左右的註冊費,以及參考書、體檢費用、保險費、班費等雜項,一學期的開銷起碼要從2,150人民幣起跳。

年收入如同一學期學雜費
不過,回頭看看農村農民的年收入,扣掉耕作所需的成本之後的所得,如果以新的扶貧標準來看,收入在2,300人民幣以下的為貧困戶,一個貧困家庭要供孩子念高中一學期,得要花掉一年的年收入;也就是說,貧困農民若要供孩子念書,家中其他成員可就要開始愁吃穿用的問題了。

但實際情況是,家中孩子多半不只一個,若父母還要奉養雙親,家庭經濟支柱的父親恐怕無力支撐。

納西族、就讀玉龍一中一年級的張亮芬,家中狀況就是如此。亮芬和就讀初中的妹妹,每學期的學費與生活費,都讓父母傷透腦筋。張亮芬的父親張雙全在九河鄉南高村以種植土豆(馬鈴薯)、玉米為生,一個人顧5畝地,一年只能收成一次。

雲南氣候乾燥,如麗江七河鄉、九河鄉等地山區,土地貧瘠,無法種植多種經濟價值高的蔬果。能適應此處環境的作物,除了土豆、玉米、蘿蔔,只有少許種來餵豬吃的蔬菜。張雙全說,一年土豆、玉米收穫就算有上千公斤,一部分得留作家裡自己吃,存夠了一年分的存糧,才能把其它的拿去賣。

在行情最壞的時候,一公斤玉米只能賣1人民幣。2010到2011年時雲南遭逢嚴重乾旱,根據新華網報導,2011年3月全雲南省的農作物減產5成,更有742萬人、459萬頭大型牲畜遭遇飲水困難問題。「收成不好的時候,連自己吃都有問題,別說拿去賣。」張雙全說。

走進張雙全家中,可看到存糧玉米、土豆、豬肉堆藏家中。懸掛在屋簷前正在風乾、準備做臘肉的豬肉,是家裡未來一整年能夠食用的肉類。玉米和土豆除了自己吃,也可以拿去市集換米。目前玉米售價約一公斤2到2.5人民幣,土豆一公斤是0.6到1人民幣。

張家的院子裡,除了農作物,還堆放了許多木材、磚頭等建築材料。在九河鄉農村裡,農民可用換工方式互相幫忙,或是到別家協助農務,好賺取更多除了農產收穫以外的財源。如果村裡外有工程進行,有時幫忙的人可以在完工後帶一些建材回家,存放當做日後家中需要整修時所需。

立下志願 不被命運打敗
張亮芬成績十分優秀,家裡客廳掛滿了她的獎狀。「我以後想當醫生。」她說。雖然沒解釋為什麼對進入醫科立下志願,但她的父母都明白,這是為了亮芬過世的親生母親所許下的心願。

農村醫療環境不佳,張亮芬的親生母親因癌症過世。父親再娶,繼母因膝下無子,對亮芬和妹妹非常疼愛。亮芬講起自己的心願和興趣、專長時,總是說:「媽媽要我笑看人生,面對人生的困難,不要流淚。」所以就算講述家中困難、親人分離的狀況,她仍然努力保持著笑容。






▲納西族、就讀玉龍一中一年級的張亮芬,雖是成績優秀,但家中經濟狀況不佳,父母供她念書一學期,已經用掉家中的全年收入。(圖文/呂淑姮)




在台灣的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從2006年以來在雲南麗江實施「少數民族女童助學計畫」,與麗江市玉龍縣政府,以及寧蒗、永勝兩縣婦聯會,古城區教育局等機關合作,至今已為1千多位如同張亮芬一樣家中貧困的女孩成功找尋資助。

至善基金會表示,雲南大山裡的孩子、尤其是女學童,在就學機會上是少於男孩的。即使到了學校,因為優化教育資源政策下使得孩子必須住校,住宿費、伙食費、學費、書本費等雜項費用,也會讓貧困家庭壓力沉重。在學校設備和供餐方面,由於經費缺乏,宿舍棉被不夠、一餐只有一湯一菜的狀況,仍是時有所聞。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說,基金會關注到中國偏鄉少數民族學生就學問題,加上至善在台灣致力於原住民族地區孩子的學前教育與原鄉農產運銷通路,希望將在台灣原住民陪伴與協助的經驗帶到雲南,所以開辦「少數民族女童助學計畫」,並與雲南的官方機關合作,盼望將台灣人的愛心帶到雲南的少數民族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