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原夢AGAIN:馬彼得讓社會傾聽原音

原夢AGAIN:馬彼得讓社會傾聽原音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原夢AGAIN:馬彼得讓社會傾聽原音

2011-8-07 22:26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在國內外獲獎無數、以一首輕快動聽《拍手歌》打開主流社會能見度的原聲音樂學校,團長兼指揮馬彼得說:「帶布農孩子練合唱,參加各種比賽和表演,目的不單僅為了合唱。」馬彼得笑說,雖然布農族的孩子經常不小心就拿了獎。


但在他們美麗的聲音被聽見之前,這群來自信義鄉各國小所組成的合唱團學生,臨陣怯場的情形十分常見。馬彼得說,他帶學生在部落練習時,大家都可以唱得很好。


但一離開熟悉的部落、去到外界,感受到都會區與部落截然不同的行動步調,再看看別的國小合唱團堅強實力,孩子們就算擁有天籟美聲,還是會被這樣的陣仗嚇到無法開口。



領學童認識主流社會
馬彼得說,教育工作者要替學生創造的是建立信心的機會,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掌聲的舞台非常重要:「我認為只有在鼓勵情境下成長的孩子,才能不斷發揮潛能。」


音樂就是馬彼得的教育策略。目前擔任羅那國小校長,馬彼得帶合唱團出去的方式是這樣:到一地參訪或演出之後,學生晚上回到旅館,可不能倒頭就睡或者看電視配零食;學校規劃了學習單,讓合唱團的孩子每天都有功課要做。


馬彼得認為,學生將離開部落的所見所聞一一思考過後,應該將省思與觀察的內容整理寫下。如果想過就算,很容易立刻遺忘,這種學習方式才會變成孩子永久的知識。


許多原鄉學子在小學畢業之後,都要面對到外地念國中的階段,原聲音樂學校的孩子也一樣。馬彼得說,有些已畢業的團員離開部落外出求學,老師和長輩們都會持續關注;有的人則是在鄉內繼續國中學業,合唱團週末練唱時,馬彼得會要這些孩子回到合唱團來,盯著大家努力課業。


馬彼得認為,學生到國中階段已經面臨升學壓力,部落的氣氛總是比較悠閒鬆散的,沒有太多念書的氛圍。他說,原住民學生必須要認識主流社會的競爭,如果家中允許,離開部落到都會區求學,是一種選擇。



修補部落文化斷層
在文化語言傳承方面,馬彼得說,他到當了學校主任以後,才開始對布農族產生了「覺醒」。起因是閱讀了一篇與《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有關的論文,馬彼得十分驚訝:「別人對布農族很了解,我也應該要追尋自己的文化。」


但馬彼得小時候能接觸到布農族文化的機會,只有幾次跟外公一起去打獵;還有在教會時聽到部落長輩唱布農古調。當時只是身在其中,卻沒有深入思考,馬彼得說,也和當時的社會氛圍有關:「小時候不能說族語。」


馬彼得說,布農族的社會結構比較鬆散,關於文化和祭儀與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不同,沒有固定的傳承對象。當他發現自己對族群的印象出現了空白斷層,這才回過頭來去積極學習布農各社群的語言與歷史。


馬彼得也說,當年自己仍在部落的文化氛圍裡長大,與現在的布農小孩不同。有時學校的孩子會聽不懂校長說的族語是什麼意思?馬彼得則是有機會就做情境教學。但他也強調,族語學習要家庭夠積極,責任不全在學校。


「藉著合唱表演的機會,讓孩子認識世界,也讓世界聽見布農族的歌聲。」馬彼得說,帶學生到各地走訪、比賽、表演,是要請學生多多觀察,看看其他族群的優點,並且想一想自己還能更加強哪些地方。他希望學生眼界開了、心也開了,未來的發展可以不只在部落。


本系列由台灣立報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合作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