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庫巴之火:原住民族課綱教材自己做

庫巴之火:原住民族課綱教材自己做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庫巴之火:原住民族課綱教材自己做
2014-3-13 21:52 作者:本報訊

■pasuya poiconu(浦忠成)

課綱與教材內容「微調」之後,偶見原住民表達看法,主要是認為教材內容介紹原住民族部分,比例偏少,或者曲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內容之類,比較是跟在對峙的兩方論點之後,缺乏主動、積極的思維。教育體制與學校教學要教導什麼,本來就是執政者急切想要控握的,其目的就是要維護其統治的基礎,保住既得的利益;任何可能危及其統治與利益的狀況,都要想方設法予以防堵;坦白說,任何執政者都類似,而且不分軒輊;問題是,到底哪一種設計比較貼近我們居住的土地、人民及其歷史文化。
十多年前,有一檢視當時中、小學校教科書的調查報告,其主要結論是,課程教材內容偏向城市、男性、西方、白人、上層社會、優勢族群等,對於鄉村、女性、東方、有色人種、下層社會、弱勢或少數族群都明顯有貶抑、歧視、漠視、曲解的處理與安排。這幾年,有些部分可能已有改善,但是對於少數、弱勢的原住民族,如何被安排在課程教材之中,其調整的幅度其實不大。

也是十多年前,花蓮師範學院在當時陳伯璋校長領導的研究中,探討如何將原住民族納入課程教材;當時蒐尋國外做法,有所謂貢獻式、彌補式、添加式之類;研究後來建議以多元文化的角度,讓原住民族與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共構以成為人文社會課程的整體,而非可因原住民族的少數地位而僅能是補充式的納入。

可是翻查目前所有人文社會課程教材,呈現的內容幾乎全是以人口比例模式放置些許課文;譬如國文科點綴一點夏曼.藍波安、瓦歷斯.諾幹等人的作品;社會科就擺放阿美族的豐年祭、布農族的射耳祭之類;完全無視原住民族在台灣這塊土地生存數千年的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及獨有的地位。

國文、社會科如此,地理科不行嗎?大霸尖山、玉山、大武山、卑南大山等不同族群的起源地,其地貌、植物相及神話傳說,以及過去運用自然資源的方式,難道不值得擺入課程內涵?考古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台灣原住民族的祖先在6千年前就開始到達台灣;他們在淡水大坌坑、善化、官田、卑南等地,留下數千處史前遺址;其中卑南遺址自5千年前綿延到2千多年前,善化遺址更綿亙5千年。

依稀記得上岸之地的卑南、阿美族,分在台東知本、花蓮吉安留下動人的登陸故事,而稍後到達的平埔族群,也記憶原居土地為「沙那晒」(sanasai),據傳當地有妖怪為亂,所以居民造船逃離,上岸後居住平緩地帶。

且不論各族群相傳遠古時期的洪水、乾旱、地動、海嘯等驚天動地的災變,中古時期泰雅英雄Buta自大霸尖山順溪而尋找新居地、卑南族知本群與南王群的「竹林戰役」之後,大舉向恒春方向遷徙,及賽德克三群橫越中央山脈而進住南澳、立霧、木瓜等溪流域,與噶瑪蘭人在吳沙侵墾蘭陽後,舉族移向花蓮、台東;而晚近巴宰族由台中移入埔里、西拉雅族在漢民屯墾並佔居土地時,一支強悍而不願與之周旋的族人,跨越大關山到達花東縱谷落腳。其中壯闊的行動與血淚故事,難道無法支撐台灣歷史的段落?

至於乾隆時期布農、鄒、邵族等捲入的林爽文事變、嘗與紅毛締約的大龜文社及潘文杰、卓杞篤與外國領事的接觸,其後的牡丹戰役,讓屏東半島當時成為國際事務熱點。花蓮太魯閣事件及賽德克發動的霧社事件固不待言,持久與日軍警頑抗的大分布農族人,其奮勇行跡讓中央山脈映現族人力抗入侵者的傲顏!

以殖民統治者角度撰寫的《理蕃誌稿》,逐頁翻讀,不斷再現族人抗禦日本軍警入侵的行動,所謂「蕃害」處處可見,根本不知甲午之戰卻遭出賣的原住民,其守護土地的決心與勇敢的行動,其壯烈難道不能增色台灣的歷史?

史實與典型已遠嗎?不然!其實文獻與口碑猶在傳遞,只待我們串連、統整,而且歷史現場俱在我們熟悉的土地上,蒐尋不難。我們尊重漢族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歷史系統,但是原住民族在這塊土地同樣綿長的歷史脈絡,必須要傳遞下去。

史亡族亡!繼續讓原住民孩子閱讀那些「添加」「補充」式的歷史與文學,只會讓他們迷惘、失憶!人數已近百的原住民博士們,對於課程教材,我們該有些行動了吧!(東華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