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新聞整理] 莫讓文化館再成蚊子館!?

[新聞整理] 莫讓文化館再成蚊子館!?

分類標籤: 原住民
近日某電視媒體發表一則批評式報導,指出台東縣某偏遠原住民文化館淪為浪費公帑的蚊子館,當下對該則報導有許多疑問(這些文化館又不是營利單位,也不是造勢場合,為何非得要有大量觀光客不可?等等),事後想要在網路上搜尋該報導卻發現遍尋不著,這讓我當時的疑問更加擴大。

首先,該則報導或許把持用「忌惡如仇」與「一視同仁」的態度,把全台灣所有浪費公帑虛設的文化、文物館進行一種總體檢,然而這樣的「形式」放在某個偏遠地區的某個邊緣文化的傳續機構上面來看,霸道到令人難受,用這些媒體的口吻來說:這根本就是在欺負原住民。(我們從報導中可以看見,攝影機下的年輕原住民館方服務人員焦慮地回應記者如似出巡的問題:「這個館使用率高不高?有沒有發揮應該有的效益?」)

再來,這樣的報導沒有側重「議題」,而旨在挑起某種政治情緒,「ㄟ,像這xx鄉xx族文化館的這些蚊子館們,又沒有人在逛、沒有用也沒收入,根本就在浪費我(我們佔了大部分的這個族群)繳的稅ㄟ!(隱含著:跟某某黨某某人執政下的某某館一樣,無能!不要選它)」,所以在挑起情緒後就不負責任地消失不見,在網路上遍尋不著,議題也不會有前因、不會有後果。

在這邊,還不作任何進一步評論之前,我先把相關報導整理於下,其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議題(文化、政治、發展、內外溝通與內部溝通等等),還望未來有仁人志士能夠在這一方面貢獻心力。



2010/06/19 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 ( 東華語傳系 )
2009/09/14 文建會之回應「地方文化館缺人手 多成蚊子館」
2009/07/29 莫讓文化館再成蚊子館(監委周陽山、劉玉山)
2007/03/02 原民文化館專題之二:原鄉養不起文化館上不上下不下
2006/04/17 對某電視台在4月17日報導,9500萬興建桃縣原民會館沒人在使用


[hr]
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 ( 東華語傳系 )
2010/06/19 公民新聞平台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articleId=58429&op=viewPost



新聞價值

  由於花蓮原住民文化館是在眾人千呼萬喚之期望下,終於得到中央補助的經費花了十年的時間才終於興建完成的,因此它的價值與使用率及其所帶來的的文化、經濟效益上,均讓社會大眾對它的期望與標準都是很高的。
  但其使用率一直偏低,就連今年四月開始的原住民相關活動,也舉辦於花蓮創意文化園區。社會大眾可藉由傳播媒介得知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的相關活動也是屈指可算。因此希望藉由此報導去讓大眾瞭解,也可找出解決方案與事情真相。
新聞重點

   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使用率偏低,其原因是活動規劃不周全還是其建館位置太偏遠?或者是說表演者皆不喜歡此文化館之設備均是本次採訪報導的新聞重點。

預期效應

   希望藉由本次採訪報導,能夠更加清楚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並藉此幫助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
  其次希望藉此報導,讓社會大眾更加瞭解這個文化館的位置、設備、優缺點,在藉由統整後再交還給文化館,讓她也瞭解表演者、學者的觀點。

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介紹

   花蓮縣原住民文化館自民國八十七年開始選定地點,八十八年至九十年辦理現耕戶拆遷,九十一年起開始原住民文化館的藍圖設計,九十四年開始動工興建,九十六年本縣原住民重大交通建設殉難園區及原住民文化館主體建築順利完工,接續完備館內設施,將近十年的努力及付出,終於呈現在大眾面前。
  台灣原住民族係居於南島語系族群中重要的一環,其最大的因素在於獨特且豐富多元的族群風貌與文化資產。特別是花蓮,擁有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等六族,多樣的族群文化乃是賦予這塊土地生生不息的源頭,為了讓這文化瑰寶得以永續傳承,因此興建原住民文化館。
  特色方面,在館內有足以容納八百人的展演廳,可提供原住民歌舞一個專業級的表演舞台,文化館二側的文化廊道則是規劃為原住民族工藝作品及文化藝術的展示空間,可讓更多外界朋友們深入瞭解本縣原住民悠久的文化歷史。
  近千坪的戶外活動廣場則可提供遊客、民眾最佳休憩的場所,希望藉由本縣原住民文化館的啟用,發揮保存在地文化、推動地方產業、引入文化觀光等多元功能,並成為縣民最佳的藝文休閒空間。


[hr]
文建會之回應「地方文化館缺人手 多成蚊子館」
文建會官方網站 2009/09/14
http://gisst.marlito.com/viewthread.php?tid=1929

有關報載「地方文化館缺人手多成蚊子館」及文建會未提供人事經費等情,文建會說明如下:

本會所輔導之地方文化館目前有258處,多係地方縣市政府以閒置或既有空間活化及再利用為構想,向本會提出申請者。經審核通過後,由中央協助硬體修繕及軟體充實,成立後本會並啟動輔導機制。所需經費,除本會補助外,地方需提供相對經費以共同完成永續經營之理念。然依據「地方文化館計畫」之補助作業要點第六點之規定,中央補助款不得用於人事費、土地取得、建物新建及辦公室庶務費用,故就法規面,本會現階段無法在人事經費上補助。但本會提供可用於經營管理相關經費項目之補助,各館舍均可申請該補助,引入專業經營團隊,協助提升文化館之經營。

地方文化館多數位於人口外流之偏遠鄉村地區,「活化」之困難度偏高,然外界常以「參觀人數」做為館舍評比之唯一量化指標,少數地方文化館遂有「蚊子館」之譏。實則本計畫自91年執行至今,已協助許多閒置空間活化及轉型,達成多項階段性成果。各類型地方文化館,每年開館日平均達249天,常態開館達每年超過200天者,已達78%以上,與國際同類型場地之開館日(125-167天/年)比較,屬於甚佳。因此本會之「地方文化館」,其實是使養蚊子之閒置空間達到再利用之「滅蚊計畫」,並非報導所謂「多成為蚊子館」。

有關「文建會未提擴大內需計畫」乙節,經查,去(97)年行政院經建會在規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計畫」(亦即通稱4年5,000億計畫)時,並未邀本會參與。定案後本會已不及提相關預算。然本會為提昇地方文化場館服務成效,培育及創造各地有理想、有抱負青年回鄕服務之就業機會,已於99年度預算中編列「青年參與文化建設工作計畫」經費,希能鼓勵青年回鄕貢獻所學,期於提供專業培訓課程後,協助各地方文化館辦理網站架設與維運、策展機制建立、館藏制度建立及登錄、館舍自我評量指標與作業程序建立......等工作事項,以增進青年認識與愛護家鄉之文化特色與資產,並協助地方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此一預算如能在立法院本次會期通過,將可解決部分前述地方文化館人事經費欠缺之問題。



l 其他補充說明事項:
(一) 地方文化館第一期計畫(91-96年)執行成果:
1. 91年至96年,文建會共補助了超過200個以上的地方文化館,這些館舍分布於全國各鄉
鎮社區,其活化模式包括:轉化原古蹟、歷史建物空間劣勢者;以教育下一代關懷大自
然為宗旨者;結合社區資源,作為居民認同場域者;延續保存傳統技藝者;充實地方產
業以結合文化教育者;彰顯地方人物史蹟者等。在地方上已漸成文化據點,形塑多元的
文化風貌。
2. 200多個館舍每年開放天數平均達249天以上,超過國際標準。(國際博物館界開放標準
約125-167天/年)。
3. 自92年起,逐年輔導25縣市成立跨局室整合平台(縣市輔導團及推動小組),協助各縣市
建構其文化施政藍圖。
4. 本會於核定各縣市補助案後,即啟動督導與輔導機制,除不定期邀專家學者、行政院相
關部會訪視、舉辦地方座談、了解執行困難及協助改善外,並定期召開檢討會議、架設
專屬網站、培育人才、引介資源等措施,以協助館舍成長。

(二) 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97-102年)內容:
延續第一期計畫執行之基礎成果,本會自97年起進一步將地方文化館分類(重點
館舍及文化生活圈兩類)、分層(賦權縣市政府督導之責)輔導,並要求重點館舍應
訂定自我評量指標、縣市應訂定文化政策藍圖及整合地方資源等新措施,藉此強化營
運功能及達成永續經營目標。



新聞聯絡人:文建會第二處 李姿儀 電話:02-2343-4184
文建會媒體公關組 李曉嵐 電話:02-2343-4052





[hr]
莫讓文化館再成蚊子館(周陽山、劉玉山)
2009年07月29日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1821700/IssueID/20090729

負責調查全省近30個原住民族文物館的監察院三人小組,在陳進利副院長的領導下,目前完成了山地鄉與平地城鎮原住民社區的初步履勘任務。這是監察院恢復運作近一年來,第一次對原住民社會的全面性調查。綜而言之,原住民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文化傳承的危機」及「經濟困境」二項。就此而論,政府在全省各地推動建立的原住民文化館、博物館或藝文館等設施,對於原住民族社會的文化保存、社區再造、經濟改良與族群凝聚,實有不可磨滅的提振之功。

但是,在過去幾年裡,由於精省之後政府執行層級的變遷與主事機關的移轉,許多原住民文物館不幸淪為蚊子館。經過行政院原民會、工程會及各縣市鄉鎮公所的努力活化與利用,目前文物館在功能上已逐漸發展並分化為下列四種類型:
1.原住民社區的文化、教育中心,發揮族群整合、社區再造、居民參與及文化重建的功能。例如屏東瑪家的排灣族文物館、新竹五峰鄉的賽夏族文物館等。
2.原住民文物及博物館,以文物展示為主。例如宜蘭大同的泰雅族生活館、台北市北投的凱達格蘭文化館等。
3.原住民活動中心,提供城鄉交接地區的原住民文化、教育等設施。如桃園縣、屏東縣的原住民文化館。
4.原住民歌舞表演廳,以表演功能為主。如花蓮縣原住民文物館,有800席次的表演廳;另外,桃園縣、彰化縣、屏東縣也有類似設施。
儘管各館發展特色各異,但多少均能兼顧原住民母語教學、才藝學習、歌舞表演、就業實習、族語認證等多重功能。但是,由於參觀人數不多,各館提供的販售原住民工藝品、錄影DVD及音樂CD也甚少,對改善原住民社區的經濟效益並不大。另外,由於文物館的經費限制、專業策劃人員與博物館管理人才十分缺乏,且專任人員太少,導致各館陳列物品不是太薄弱就是吸引力不足,且因多無門票收入,惟有仰賴中央政府的補助,否則極易斷炊,再次面對蚊子館的命運。
針對上述困境,我們具體的改革建議是:
一、爭取在原住民特考中,增列「博物館及文物館管理人員」類科,由行政院原民會專列經費及相關人力配置,使各地原住民文物館均有專業人員負責統籌,並使其永續經營。
二、內政部役政署在替代役男中,配合增列「原住民文物館人員」,以具備原住民族背景,或博物館學、人類學、藝術類科等替代役男為對象,每一文物館配置三至五名,並接受原民會短期專業培訓,以充裕各館管理人力。
三、目前各館的文物收藏明顯不足,應加強各地的地方特性與族群特色,並結合部落耆老與社區藝術家的經驗傳承與工藝技術,使文化薪火得以維續並發揚。
四、行政院原民會應監督並建立全國各地原住民文化館巡展機制,使各地文物館能看到他館陳列的精品,並充裕各館內涵。
五、除各地文化館安排的母語教學、族群認證、工藝學習等課程外,應盡可能增設高、普、特考的補習課程及專業證照的學習課程,並鼓勵原住民積極參與。
六、為鼓勵原住民讀書風氣,可仿效宜蘭縣南澳鄉之先例,將文物館與圖書館結合,使社區教育與文化建設相呼應。
七、政府應考慮提供原住民高中生及大學生免費的教育機會。凡是考上高中與大專的原住民學生,均享受全額學費補助,鼓勵其專心向學,並建立起「立足點平等」之公平基礎,這也是落實原住民人權的重要關鍵所在。

兩位作者為監察委員



[hr]
原民文化館專題之二:原鄉養不起文化館上不上下不下
台灣立報 2007-3-02 00:00 作者:記者舞賽專題報導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81767

原民會建議文化館委外經營,如此門可羅雀的建築物,民間誰會有意願?即使有意願,也都看準政府的委外經費,這就是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發包出去,能否穩定營運,還在未定之天。

另外,位於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的原住民文化館,外表蓋得美輪美奐,內部陳設卻少得可憐。地方人士說,那些擺在文物館的東西都是充數用的,要不是國立史前博物館要合作活動,恐怕也是養蚊子。確實,辦完活動之後,文物館就養蚊子。相關人士無奈指出,沒有辦法,養不起人,重要是,也沒有人來,,還要負擔水電費,不如關門。

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凱達格蘭文化館和烏來泰雅族博物館的例子,可能是少數比較正面的。台北市原民會所屬的凱達蘭文物館興建營運初期,同樣有人事、經費的問題,人事由會內同仁支援,後搭上擴大就業列車,聘用臨時人員擔任管理及導覽人員,加上招募具有營運經驗的原住民來規劃年度活動,讓文化館近兩年生氣蓬勃,受到台北市國小師生及民間社團的肯定,尤其在辦理藝文活動時,更吸引前往北投泡湯的遊客目光。惟北投地區教師反應,文化館內部陳設的原住民文物太過簡單,說明亦不夠詳盡,如果沒有辦活動,其實很難讓遊客想再來一次。

而行政院原民會最喜標榜的烏來泰雅族博物館,位於烏來風景區,人事由原風管處人員直接移撥,大大解決了鄉公所的困擾,加上,中央原民會補助內部設施經費3千萬元,讓該博物館由內而外,條件皆優於其他文物館,但是這樣行政模式,卻無法被其他文物館所參考,只能說該博物館比較幸運。

在大台北地區或是在原鄉的原住民文化館,條件不一,所獲得的待遇也不同。基隆、台北、烏來等文化管不管在建築物或內部設施,都獲得中央原民會的全力支持,但是,地方鄉鎮公所興建的文化館,小小的建築物,外部設計再有特色,內部陳設闕如,也只能養蚊子。

文物館的興建是政府政策鼓勵下的產物,但主管的中央原民會卻像是沒有計畫的生孩子,生了又不管,讓地方只能嘆三聲無奈。地方文物館如果界定是扮演原住民的交流場所,就應該讓更多的原住民團體參與,營造出地方特色,但是地方又沒有多餘的人力與能力;要把它界定在地區觀光的一個景點,內部文物又無力充實;經常舉辦活動,廣作宣傳,地方偏遠,交通不便,多數文物館根本沒有這個條件,可以說,原住民文物館的現況是上不上、下不下,徒然浪費資源。

地方文物館興建多年,但是真正營運的少,確實發揮所預期的功能的更少,大部分還在養蚊子,不知道看在行政院原民會偉大的官員的眼裡,是應該繼續讓多數的文物館養蚊子,還是該在新的一年痛定思痛,好好想想,文物館在發展地方特色、活絡地方文化的可能性。(完)




[hr]
對某電視台在4月17日報導,9500萬興建桃縣原民會館沒人在使用
2006/04/17
http://www.ty.area.com.tw/column.cgi?ca=job&na=35&cj=&ID=cn-j99-67

對某電視台在4月17日報導,9500萬興建桃縣原民會館沒人在使用/2006-04-17
桃園縣政府耗資9千5百萬元,在大溪鎮建造一棟原住民會館,佔地1700坪,已經完工2年,不過荒謬的是,館內還有許多地方都沒有驗收,冷冷清清,根本沒人在使用,當地民眾覺得實在很浪費。

原住民行政局聲明指出:

一、桃園縣原住民文化會館位於桃園縣大溪鎮員林路1段29巷101號,落成於93年7月10日,目的係提供桃園縣原住民在都會區持續傳承文化的一個平台。

二、本館自落成以來,即奉准先行辦理促參經營管理委託案,並於93年6月28日委託中華顧問工程司進行對外招商規劃,經94年9月16日、11月10日、及 12月16日辦理3次公告招商,惟無人送件,致該促參案推展窒礙難行。本館招商不成,本府旋即於95年3月9日決議本館將採「公辦公營」方向辦理,自本局終止原先營運管理案後,刻正以公辦公營方式進行營運規劃,俟今(95)年4月底規劃完成報府後,本文化會館將重新啟用,以提供桃園縣民一個具有原住民族多元文化特色,並作為原住民族活動、教育訓練、及文物陳列的聚會所。

三、本館自本局接管以來,於管理期間並舉辦66場次的文教活動,提供桃園縣立仁和國中15天的住宿服務,辦理4個月的原住民編織手工藝短期就業訓練(自94年11月至95年2月),扶助30名待業的原住民。緣此,針對TVBS指稱本縣原住民文化會館為「蚊子館」乙事,為避免縣民聽眾誤解,以誠請該公司即刻對該篇報導予以更正。
        作者 ‧ e服務處-大溪鎮 (35100)



[hr]



Edited 5 time(s). Last edit at 11/02/2010 10:29AM by gustav.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