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hao 的所有文章
Page 1 of 258
Pages: 12345
Results 1 - 30 of 7736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5/22
台東手作體驗活動 邀民賞部落工藝嘗美食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
記者:Bunkiatr Katatrepan (陸浩銘)
地點: 台東縣 全部
為了提供遊客體驗部落手作文化,台東縣府21號在波浪屋原創館舉辦「波浪的波浪」手作體驗活動,原民會主委以及台東縣長也特別到場為活動開幕,希望透過活動讓遊客認識原民工藝及飲食文化。
台東縣長饒慶鈴:「店家都很努力地在做文化的傳承,未來我們還有部落時尚工作假期,我們都會做整合跟串連,我們希望台東縣,能夠成為南島原民的首都。」
波浪屋原創館今年已營運第5年,館內十六個貨櫃店鋪,匯聚了原民傳統工藝、文創商品或是特色餐食進駐設櫃,讓遊客不需進到部落也能感受原民創作能量,但疫情爆發之後,遊客人數銳減,店家營運也備受壓力。
波浪屋店家潘晨綱:「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5/21
偏鄉、原鄉、離島 5/23起快篩陽性即判定確診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醫療保健
記者:Aras Sawawan(陳鵬飛) 、 許家榮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好不容易取得快篩劑,但一驗呈現陽性,位處偏鄉的居民,還要再大老遠跑一趟醫療院所進行PCR檢測。立委江啟臣、高金素梅、孔文吉、鄭天財等人,昨天(20)就親自前往指揮中心,建議儘速把偏鄉、原鄉、離島納入「快篩陽性視同確診」的適用地區。而指揮中心立馬在今天(21)公布,下周一(23)開始,偏鄉、原鄉跟離島地區,民眾只要快篩呈陽性,並經過視訊或就醫門診的診斷後,就可判定確診。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5/18
高雄都會區族人盼建「原民社會住宅」 市府表示:盡力爭取規劃經費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獎勵補助、產業經濟、就業服務、綜合行政
記者:ljavaus
地點: 高雄市 全部
高雄原民人口逐年攀升,居住在都會區的族人更是超過一半,但由於原民擁有獨特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都會區的族人就期待市府能為原住民打造專屬的原民社會住宅。高雄市府表示,雖然目前因為經費問題,佔無規劃,但會納入族人意見,後續會持續爭取。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2.05.07 ~ 2022.05.28
【活動】2022原圖中心5月週六電影院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電影、藝文活動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地點:
台北市 大安區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活動網址:https://tiprc.cip.gov.tw/blog_wp/?p=19092
本月份原圖中心與讀者們分享文化傳承相關的三部作品:《泰雅黥面人 陳雲松》、《消失的天籟》和《尋找德拉竒》。
《泰雅黥面人 陳雲松》訪問已逝的泰雅族耆老 陳雪松,透過 陳雪松女士的描述,讓我們得以遙想曾經輝煌的文面文化;《消失的天籟》以排灣族的傳統樂器口鼻笛為主題,製作團隊尋訪部落耆老,為口鼻笛的流變以及製作方式,留下可貴的影像記錄;《尋找德拉竒》描述環山部落(Sqoyaw)的耆老們,為了重拾已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5/16
鼓勵族語認證 原民會修正公務員升遷評分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綜合行政、族群語言
記者:Aras、家榮
地點: 新北市 新莊區
學習族語比學習英文還要重要!為了鼓勵同仁取得族語認證,原民會16號修正所屬公務人員升遷評分標準,若同仁通過族語認證,將有8分的權重配分,也大大提升有族語認證同仁的升遷機會。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5/16
尖石確診數破400人 部落發揮互助精神共體時艱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醫療保健
記者:Hundiv、puljaljuyan (李耀維)
地點: 新竹縣 尖石鄉
石鄉會如此需要快篩試劑,不是沒有原因,因為從上週開始,尖石鄉確診人數就突破四百人,加上中央通報確診者的流程速度緩慢,大大影響給予確診者居家照護的品質,目前部落是發揮合作共生的精神,互相協助居隔者的必需醫療用品及伙食等,期盼共體時間,度過難關。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5/16
偏遠山區恐成「快篩孤島」 原視團隊揭部落困境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醫療保健
記者:Aras Sawawan(陳鵬飛)、 許家榮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快篩採購亂象,在立法院掀起一波討論,但我們也要把鏡頭轉往原鄉。原視新聞團隊過去幾周內,為您深入部落了解偏遠山區的快篩孤島困境。雖然指揮中心已開放不同通路,來緩解民眾對快篩劑的需求。但到今天,原鄉地區還是苦喊買不到快篩試劑,究竟族人們對快篩劑的需求是什麼?又可以有什麼解套方式?接著我們請記者Aras,為您整理說明。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5/11
斥資億元豐羽計畫動工 文物返還議題受矚
族群: 阿美族
主題: 典藏單位
記者:Calaw Opic (丁至軒)
地點: 花蓮縣 光復鄉
耗資1億7,976萬元的豐羽計畫在4月底風光動工,文物返還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在地族人重視,但是保存百年文物需要專業人力及設備,近期族人也積極跟中研院討論相關配套措施或替代方案中。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2.05.25
【活動】當代太魯閣族民間故事與祭儀傳承變化及原因
族群: 太魯閣族
主題: 歲時祭儀、神話傳說、學術研究
主辦單位:https://www.ioe.sinica.edu.tw/content/EventReg/content.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MenuID=530377762520217160&MsID=1162375123267345752&View=1
活動地點:
台北市 南港區 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全臺 全部
活動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content/EventReg/content.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MenuID=530377762520217160&MsID=11623751232673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2.08.16 ~ 2022.08.19
【活動】2022年第18屆人類學研習營《世界和非/人類的關係性》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學術研究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活動地點:
台北市 南港區 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活動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Content/EventReg/content.aspx?&SiteID=530164240654302550&MenuID=530212064371265433&SSize=10&Fid=0&View=1&MSID=1126006513403462570
●日期
2022年8月16日至19日(星期二至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
●課程規劃與講師
講座講師
方怡潔∣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宜澤∣東華大學族群
by
cmchao
-
原住民
改變醫療的人類學家
保羅‧法默的救世啟示錄
2022.05.09 醫療人類學 回
作者:吳易澄
醫療人類學家保羅‧法默(Paul Farmer)今年二月在睡夢中離開人世。這位被《時代雜誌》稱作「改寫醫學的人類學家」,也拓展了醫療人類學的全球視野。從上個世紀以來,人類學中的醫學凝視,大抵從民俗醫學、文化與症狀,在九零年代逐漸轉向人的社會性受苦與對當代醫療的批判,而法默更將健康議題聚焦在全球發展的脈絡下,導致醫療不平等的分配正義與結構暴力下來理解。然而除了理論之外,法默之所以受到高度的肯定,必然是因為他持續不懈的行動。
對法默來說,醫學不只是一種改善病人個人身體的科學,它本身即是社會科學。法默是在盧安達的布塔洛(Butaro)過世的,近十年來法默持續協助盧安達成立癌症治療中心與教學醫院;以他在過世前仍活躍於學界與全球衛生的實務工作的狀態,他突然離世給大家帶來相當的震驚與遺憾。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12
部落掌握狩獵權主動性 學術單位為修法單位
族群: 泰雅族
主題: 農耕漁獵、綜合行政、傳統生態智慧
記者:Calaw Opic (丁至軒)
地點: 宜蘭縣 南澳鄉
近年來林務局的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受到重視,全台至少有20個部落參與合作。各部落也希望藉由這個契機,逐步改變目前國內保育至上卻無形造成原民狩獵遭汙名化的狀況。
德卡倫部落獵人表示,兩年下來透過相機拍攝與內部獵物回報的野生動物監測後,該地區的生物樣貌及數量依然豐富並且維持多樣性,即便部落內部仍對於試辦計畫有存疑的聲音,但是如何把原民狩獵權融入現代法律,延續山林智慧,也是許多參與部落的心聲。
德卡倫泰雅自然文化協會理事 Palo Ruling (藜英財)說明:「我們這個協會成立的宗旨,就是用法制來約束獵人傳統區域並永續經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11
北埔國小舞蹈隊 重現噶瑪蘭治療儀式樂舞獲特優
族群: 噶瑪蘭族
主題: 舞蹈
記者:Lo''oh
地點: 花蓮縣 新城鄉
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決賽上,花蓮新城鄉北埔國小舞蹈隊以噶瑪蘭族樂舞出賽,重現噶瑪蘭族治療儀式的樂舞,展示獨有的「仰頸轉頭」樂舞動作,最後奪下了國小民俗舞全國特優的佳績。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11
新北部大開學典禮 市長將聘書頒各族領導人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族群教育
記者:Hundiv、puljaljuyan (李耀維)
地點: 新北市 板橋區
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在9號舉行開學典禮,今年課程持續著重在傳統知識建構,現場也邀請講師示範傳統苧麻編織技藝,除此之外,典禮上也頒發各族領導人聘書,期盼提升與政府之間有更多溝通合作的管道。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2.04.13
【活動】在「之間」抵抗—從原住民飲酒研究談起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學術研究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
活動地點:
新竹市 全部 光復路二段101號
活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42361481244673&id=100064124707887
講者:吳易澄,杜倫大學人類學系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暨主治醫師
講題:在「之間」抵抗—從原住民飲酒研究談起
時間:2022/4/13(三)14:00-16:00
地點:清華大學人社院 C304 教室
演講摘要:
「人類學家是在『之間』的旅居者。」人類學家的觀點亦受其身分認同與社會位置而影響。作為臨床醫師與人類學研究者,在進行助人工作之同時,亦須思索受苦狀態與或健康行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09
禁法拍永久屋 政院拍板通過災防法修正案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災害防救
記者:Aras Sawawan(陳鵬飛)、許家榮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前幾年屏東永久屋被法拍的事件,自從永久屋居民取得所有權狀之後,永久屋就成為了法院能進行法拍的標的,但這與永久屋僅能以「繼承」取得的方式相互牴觸,甚至後續也衍生出許多問題及疑慮。因此行政院這周拍板通過災防法修正草案,明定永久屋不能法拍,草案也將送到立法院審查。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10
阿美族拳擊女王陳念琴 泰國國際拳擊公開賽奪冠
族群: 阿美族
主題: 體育活動
記者:Hundiv、puljaljuyan(李耀維)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阿美族拳擊女王陳念琴,在今年泰國國際拳擊公開賽,奪下女子69公斤級金牌,也是她個人在今年賽季的第1場國際賽,就順利拿下本季首冠榮耀。
by
cmchao
-
原住民
人類學 feat. 發展研究
殖民批判與人文關懷
2022.04.03 發展研究、發展人類學、人類學與發展
作者:雪裡紅
人類學與發展研究的邂逅(老派)
人類學與「發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是相愛相殺的兩個學科。用這麼灑狗血的句子開頭是有原因的:筆者還是熱血大學生時,曾關注某地建造大型國家水利建設的案例,學界、外來和部分在地知識份子傾向反對此開發計畫,但同時也有在地居民因產業發展願景表示支持。兩造間發生衝突,一方致力保存文化資產,一方認為提升經濟、生活水準對其而言更重要。為更理解不同行動者交織出的複雜網絡,筆者碩士時期開始接觸「發展研究」,學習人類學對國際發展論述、組織、政策的反思。學歷上多了「發展研究」,對本業是人類學學徒的筆者而言有個好處:終於找到比「人類學」更少人聽說的學科了。每每提及「發展研究」,聽者反應幾乎都是:「那是什麼啊?有這個科目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01
《原住民身分法》憲法法庭判違憲 2年內須完成修法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綜合行政、文化慣習
記者:Kimliyan(陸萱)、uliu(郭亞文)、puljaljuyan(李耀維)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引發原民社會熱議的《原住民身分法》,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的後代子女,子女從非原住民的父或母的姓氏,是否可以跨過,姓氏綁身分的門檻,取得原住民身分?今天(1)憲法法庭做出判決,認為這項規定違反憲法保障原住民身分的「認同權」跟「平等權」,宣示違憲,也就是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的後代子女,從非原住民父或母的姓氏,依然可以取得原住民身分,並要求相關機關,在2年內完成修法。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01
東華原民法律專班講座 探討原民身分認定爭點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綜合行政、歷史、文化慣習
記者:Calaw Opic (丁至軒)
地點: 花蓮縣 壽豐鄉
憲法法庭審理的原住民身分案在今年1月中進行言詞辯論,引發社會各界討論,東華大學原民法律專班也針對這個議題舉辦講座,邀請4位講者分享觀點,探討當代原民身分認定的爭點。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05
邵族依古禮登祖靈聖地 隆重舉辦Min Shinshii
族群: 邵族
主題: 傳統信仰
記者:林遠沖
地點: 南投縣 魚池鄉
南投日月潭邵族女祭師Shinshii,在所有重要祭儀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擔任族人與祖靈溝通的橋樑,不過近年來有些女祭司年事已高,無法勝任太過耗時且勞累的祭祀工作,因此近年來一直在尋找新的女祭司加入,而今年終於傳出好消息,有一位邵族婦女願意加入成為新的女祭司,為此邵族人依循古禮,在今天登上祖靈聖地拉魯島,隆重舉辦新立女祭司的 Min Shinshii 儀式,共同迎接新的女祭司誕生。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4/05
大港口歷史事件紀念活動 地方動員齊緬懷
族群: 阿美族
主題: 歷史
記者:法物嘞‧給尚
地點: 花蓮縣 豐濱鄉
清明節我們來共同緬懷追思故人,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特別舉辦了大港口歷史事件紀念活動,追思當年部落青年的英勇事蹟。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2.04.23
【原圖中心專題演講】東谷沙飛運動:乜寇的文學行動
族群: 布農族
主題: 藝文活動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地點:
台北市 大安區 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
活動網址:https://tiprc.cip.gov.tw/blog_wp/?p=19019
●活動介紹
乜寇.索克魯曼是來自南投縣望鄉部落的布農族作家,從小在玉山主峰,亦為布農族聖山──東谷沙飛的守護下成長,而後成為一名高山嚮導,帶隊登頂玉山。2008年出版小說《東谷沙飛傳奇》,陸續出版《奶奶伊布的豆子故事》、《Ina Bunun!布農青春》、《我為自己點了一把火—乜寇文學創作集》、《我聽見群山報戰功》、《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等書,對於布農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實踐不遺餘力。
這次很榮幸邀請乜寇.索克魯曼老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3/28
漢父原母子女獲原民身分 學者認同「綁姓氏條款」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法規資訊
記者:Kimliyan(陸萱)、uliu(郭亞文)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原住民身分法的釋憲案,將在4月1號迎來最終裁判,而就在最終判決出爐前夕,3月28號多位原民學者,針對使用「姓氏綁身分」條款,對「漢父原母」的後代,設下認同門檻,是否違憲?召開記者會,主張以原住民母親、父親或是恢復傳統名字,在文化傳續上更具文化完整性。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3/28
花縣5間原家中心攜手辦活動 宣導婦幼保護觀念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藝文活動
記者:Kawa (施俊銘)
地點: 花蓮縣 全部
110年7月起由花蓮縣五家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包括鳳林、豐濱、壽豐、吉安跟花蓮市自組成立的「原資原味物資分享互助社」,在部落深耕並關懷族人,並兒童節前夕舉辦「原心灌溉守護wawa」活動。wawa是阿美族語孩子之意,過程中也設計兒少保護、婦女人身安全闖關活動,透過親子闖關方式,提升親子自我保護觀念。
豐濱原家同學汪俞安分享,「我希望每個小孩,都能在完美很美好的家庭裡成長,我不希望有小孩在不正常,有暴力情形的家庭裡成長。」
自強國中學生歐帝表示:「如果我以後可以賺很多錢的話,我也可以幫助他們(孩子),我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活動也連結了民間團體針對孩童
by
cmchao
-
原住民
古勒勒攜手暨大學生 校園創鳥居、天空部落
發布:2022-03-22 19:52
埔里
林遠沖
FacebookLine
A縮小字型大小。
A重設字型大小。
A放大字型大小。
大綱
暨南大學原民中心,邀請排灣族藝術家古勒勒駐校創作,這次古勒勒以金屬五金材質,邀請暨大原民學生共同創作這個名為「鳥居‧天空部落」的裝置藝術。
藝術家古勒勒的裝置藝術,加上燈光投射,讓暨南大學裡的陰暗角落,轉身變為氣氛十足的露天展場。暨大原民中心,希望讓學生認識更多原民藝術文化,特別請來排灣族藝術家古勒勒,在校園進行為期二周的自由創作,也邀請學生共同參與創作。
暨大原民中心主任邱韻芳表示,「我是希望激發他們看到,原住民的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我希望他們看到成品產出的過程,也可以刺激他們知道說原住民的文化藝術其實很多樣性的。」
這次裝置藝術,由古勒勒帶領學生,利用金屬鐵線跟枯葉創作
by
cmchao
-
原住民
好茶部落風災後遷居 盼能修建道路重回部落
發布:2022-03-22 20:27
霧台
gese paljaljuman
FacebookLine
A縮小字型大小。
A重設字型大小。
A放大字型大小。
大綱
霧台好茶部落在莫拉克風災時遭到土石掩埋,族人被迫遷居到瑪家鄉的禮納里永久屋,由於永久屋欠缺耕地,族人多年來一直希望政府能夠修建回到新好茶的道路,同時也能回到舊好茶部落,為了解連絡道路復建工程的執行情形及好茶舊社修繕維護材料運輸索道,立委伍麗華今天(22)就邀集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原民會、屏東縣政府及霧台鄉公所等單位進行現地會勘。
行走顛簸的河床便道,是好茶部落族人回到自己耕地的唯一方式,也是回舊好茶部落的路徑。修建一條能回家的路,是好茶族人多年來盼望。
好茶村長柯連登說:「自己的耕作地就回來這邊耕作是我們村民的需求,那我們回家的路這一條,唯一地往舊好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3/23
台大專題論壇 由女獵人視角分享討論狩獵文化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學術研究
記者: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Iku lo''oh(張治平)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分享著自己如何從小在部落接觸狩獵文化,學生們仔細聆聽,她是方紅櫻,是領有獵人證的一名女獵人。從小就在部落接觸到狩獵文化的方紅櫻,結婚後跟著丈夫進入到山林,漸漸地對打獵有興趣,便在丈夫的支持與陪伴下,慢慢地學會打獵。
講者 Naa’u’e Tapangʉ(方紅櫻)表示:「我不會槍獵比較是使用陷阱,獵傳統的那種彈簧陷阱需要很大的力氣,我們女生力氣比較小,有時候一些木頭木棍要讓它彎曲的時候,我們力道不夠,那現在流行的這種水管陷阱就滿適合女性用的。」
嘉義鄒族獵人協會研究發展組長 Tibusungu ‘e Poicon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2.04.23
【原圖中心專題演講】東谷沙飛運動:乜寇的文學行動
族群: 布農族
主題: 藝文活動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地點:
台北市 大安區 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
活動網址:https://tiprc.cip.gov.tw/blog_wp/?p=19019
●活動介紹
乜寇.索克魯曼是來自南投縣望鄉部落的布農族作家,從小在玉山主峰,亦為布農族聖山──東谷沙飛的守護下成長,而後成為一名高山嚮導,帶隊登頂玉山。2008年出版小說《東谷沙飛傳奇》,陸續出版《奶奶伊布的豆子故事》、《Ina Bunun!布農青春》、《我為自己點了一把火—乜寇文學創作集》、《我聽見群山報戰功》、《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等書,對於布農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實踐不遺餘力。
這次很榮幸邀請乜寇.索克魯曼老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2.04.01 ~ 2022.04.30
【活動】2022原圖中心4月週六電影院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藝文活動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地點:
台北市 大安區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活動網址:https://tiprc.cip.gov.tw/blog_wp/?p=19003
本月份原圖中心將與讀者們分享達悟族紀錄片導演張也海.夏曼的兩部作品。《蘭嶼食物戀:男人魚與女人魚》講述達悟族的飲食文化。片中記錄了部落耆老對魚的分類,以及相應而來的傳統價值和生活信念;《尋路航海》則透過夢想以自製帆船,復振臺灣「海洋文化」的造船職人故事,說明保存「海洋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所面臨的現實挑戰和法規困境。
●播放日期│4/2、4/9、4/16、4/23、4/26 (影片播映時間如下)
by
cmchao
-
原住民
Page 1 of 258
Pages: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