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hao 的所有文章
Page 1 of 260
Pages: 12345
Results 1 - 30 of 7795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Women Make Waves Taiwan
opedsSortn70i8ifimlg
【 #女影推活動|編劇工作坊】
⠀⠀⠀⠀⠀⠀⠀⠀⠀⠀⠀⠀
《給寫字的你——劇本寫作新勢力》
⸝⸝⸝⸝⸝編劇工作坊 #學員招募中 🙋🏻♀️ ⸝⸝⸝⸝⸝
你是否對 #編劇 的世界充滿好奇?
是否想嘗試以 #性別視角 寫出心中的故事?
就讓業內專業講師帶領你認識編劇產業,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劇本吧!
⠀⠀⠀⠀⠀⠀⠀⠀⠀⠀⠀⠀
📍招募對象|
18歲以上對劇本創作和性別影像美學具有興趣與熱忱的一般大眾
⠀⠀⠀⠀⠀⠀⠀⠀
📍活動內容|👉🏻https://reurl.cc/7peYV5
編劇知多少:認識編劇產業,學習劇本創作概論、以性別視角敘事創作
講師經驗談:編劇產業實用資訊與從業經驗傳承
實作與發表:學員分組共創劇本於工作坊尾聲成果分享、講師給予回饋
⠀⠀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8/08
觀星兼泡湯 南投星空季13日東埔溫泉區揭序幕
族群: 布農族 、跨族群
主題: 觀光旅遊
記者:No(林遠沖)
地點: 南投縣 南投市
南投縣多屬高山地區,由於光害少,非常適合從事觀星等天文活動,除了既有的合歡山暗空公園外,南投縣政府今年又進一步將觸角,推向信義鄉東埔溫泉區,為此今天(5)特別舉辦記者會,將於8月13號,在東埔部落辦理星空季主題日活動,為今年度的觀星季節揭開序幕。
by
cmchao
-
原住民
111年全國登山日
領隊們好:
在這炎炎夏日,請容忍小弟不問世事的寫篇長文,介紹今年全國登山日這件事,台灣面積七成都是山,在台灣生根立命的每一個人都和山有緊密的關係,不論我們生活中喝的水,又或是滋養生息的沖積平原,最初都來自山,群山之島的台灣,正是我們最獨特的風貌。去年一個因緣際會,成立才滿一年的台灣山岳報導公司接下了全國登山日活動,教育部編列了一筆珍貴的預算,希望能鼓勵全民接觸山林,一方面認識自己的土地,更希望國民培養親近山林的好習慣,多認識台灣珍貴的山林文化,同時帶給每一位國民健康的身心。疫情下的這兩年,走入山林的大眾變多了是好事,但出門在外難免有些意外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能鼓勵更多國人走入山林,又不至於給社會造成更大的救援成本,是當下最重要的議題。
全國登山日的核心價值除了推廣登山健行及促進戶外產業發展,培養國人登山安全自主管理的觀念與付諸行動更是重要,今年繼續由台灣山岳報導
by
cmchao
-
原住民
南靖部落 聚會所落成
在頭目感恩祈福的聲音中開啟了代表阿達旺的重要節日。
部落長者拿著酒杯,由頭目仰天向上天與祖靈致上最大的感謝,現場鴉雀無聲沉浸在祈福儀式的氛圍中。
聽不懂阿美語的我們也帶著敬畏的心隨著頭目的聲音起伏著。
祈福結束,頭目帶領族人們一一進到聚會所內,長者依序上台分享這3個月的過程與感謝,有歡笑,也有長者因著感謝掉下的眼淚,接著,孩子開心的從頭目手中接起糖果,這是他們這幾次冒著炎熱的天氣繪製聚會所圖像的禮物,頭目說謝謝你們,把聚會所畫的很漂亮,孩子們羞澀的笑了。
分享當中,部落族人陸陸續續帶著自己烹煮的餐點進場,將原本的桌子擠的水洩不通,各式各樣原民美食,擺成了滿漢全席般的琳琅滿目。
婦女長者們不畏太陽的威力,吃完飯紛紛移至聚會所外跳起歡慶的舞蹈,在一聲歡樂與鞭炮中,代表南靖部落的精神,「阿達旺」落....成...了。
頭目的感謝詞中,讓我最深刻的一段話:
「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8/05
瑞岩上部落突傳大火 消防隊馳援救災幸無傷亡
族群: 泰雅族
記者:Aras Sawawan(陳鵬飛) 、 uliu(郭亞文)
地點: 南投縣 仁愛鄉
透過畫面您可以看到,現場是煙霧瀰漫,也還有零星火苗。至於為什麼會起火?原因還在調查當中。只不過上部落的房屋,部分族人還是有放置物品,對族人來說也是一大損失,但不幸中的大幸,就是沒有傳出任何人員傷亡。
瑞岩部落青年Pawan Kongyang楊恩說:「下午三點發現的時候大概就很多人就在救火了,但是因為上部落的水是因為比較少人居住在那邊所以那個水是不夠的,一直從三點就到五點的時間救到差不多剛剛火勢就有控制啦,但是那些木屋就只能一直讓它這樣子燒」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8/05
五峰表揚模範父親 丁松青神父獲無私貢獻獎
族群: 泰雅族
記者: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Batu(戴亞盛)
地點: 新竹縣 竹東鎮
長輩掛上模範父親的紅色彩帶,與家人開心合影,場面相當溫馨。新竹五峰鄉公所表揚感謝為家庭、為部落付出、不辭辛勞的父親,在父親節前夕,辦理模範父親表揚活動。今年獲表揚的8位模範父親中,其中一位高齡85歲的朱秀章長輩,更同時獲得新竹縣模範父親的殊榮。
模範父親獲獎者朱秀章:「我很感動,謝謝鄉長、縣長給我鼓勵,我們人一定要努力工作,才能有這個好的家庭,感謝我爸爸、感謝天主。」
朱秀章不只是家庭的臂膀,更是五峰鄉傳承文化的重要耆老。除此之外,他還擅長水泥建造技術,也用自身技術服務族人。朱秀章的女兒說,父親雖然嚴厲,卻是集身教、言教於一身的偉人。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8/05
南庄事件120周年座談 邀各族群形塑當年歷史脈絡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歷史
記者: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Batu(戴亞盛)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根據史料記載,1902年,在苗栗南庄,賽夏族、泰雅族以及客家族群的祖先,聯合起來,與當時的日本政府發生武裝衝突,造成多數族人傷亡的悲傷故事,史稱「南庄事件」。而今年,正逢南庄事件發生的120年,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特地舉辦「南庄事件120周年座談」,透過各界的分享,進一步形塑120年前南庄事件發生的歷史脈絡。
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博士生邱星崴說:「南庄是一個邊區是一個很流動的社會,所以說其實現在的居民很多也是後來才搬進來的,那當初事件發生時候的居民可能也搬走了,所以變成說這個記憶在部落裡面,因為當事人的家族有留下來,
by
cmchao
-
原住民
花圃計畫」種小米 串聯青年認識傳統作物
|每日熱點新聞|原住民族電視台
觀看次數:75次2022年8月4日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1880 位訂閱者
為了讓傳承小米文化,南投信義鄉布農族人發起「花圃計畫」行動,將早期被學者帶到國外研究的原生種小米,繼續在信義鄉內復育成長,同時也串聯各部落青年,認識這項重要的傳統作物。
掌握即時消息就在 #原視新聞網
【官方網站】 https://news.ipcf.org.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itv.news.16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TITVNews16
by
cmchao
-
原住民
花圃計畫」種小米 串聯青年認識傳統作物
|每日熱點新聞|原住民族電視台
觀看次數:75次2022年8月4日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1880 位訂閱者
為了讓傳承小米文化,南投信義鄉布農族人發起「花圃計畫」行動,將早期被學者帶到國外研究的原生種小米,繼續在信義鄉內復育成長,同時也串聯各部落青年,認識這項重要的傳統作物。
掌握即時消息就在 #原視新聞網
【官方網站】 https://news.ipcf.org.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itv.news.16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TITVNews16
by
cmchao
-
原住民
高市府攜手科技企業 捐贈偏遠學校數位軟硬體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社會關懷、族群教育
記者:ljavaus(楊高潔)
地點: 高雄市 杉林區
偏鄉數位教育資源不落後,高雄市教育局攜手多家科技企業,共同舉辦”2022原鄉部落數位關懷”,藉由軟、硬體的捐贈,期待提升偏鄉數位應用實力。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8/02
旅歐職業足球員袁永誠 前進南和村分享歷程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體育活動
記者:palang paljaljuman
地點: 屏東縣 來義鄉
第一位效力西班牙皇家足協乙級聯賽,里奧哈競技職業隊的台籍球員袁永誠,球季結束返台,特別安排回到母親的故鄉,屏東來義鄉南和村,與國小球員分享自己的足球歷程。
by
cmchao
-
原住民
邱才彥攝影個展 記錄莫拉克風災後景象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攝影、災害防救
記者:gese paljaljuman
地點: 屏東縣 屏東市
屏東女中退休教師邱才彥,退休後他拿起攝影器材,近20年來用影像細述在地故事。應屏東縣政府之邀,以莫拉克風災災後影像記錄為主題辦理個展,展出他在災後三年時間裡,所記錄的40幅攝影作品及5部影片,讓觀眾在風雨過後平靜地觀看與省思。
by
cmchao
-
原住民
報導者 The Reporter
:
16mcm
下
8
7
日
7
·
【從一場原住民青年與政治首長的對話,思考台灣社會未解的刻板「原」罪】https://link.chtbl.com/urban
「就好像你要不要去申請綠卡是你自己決定的,你喜歡原住民的身分就當原住民。」7月30日,台北市原民會舉辦原住民族青年經濟發展論壇,市長柯文哲也到場與青年對話,但幾度發言卻引發爭議並在原住民社群延燒。
目前在大學 #原資中心 任職的Ibi Takiludun ,是與柯文哲對話的原住民青年之一,他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提出升學後在台北面臨的學業適應與經濟弱勢難題,以及整體環境不友善的焦慮,「即便我已經是獲得最優渥教育資源的那一群人了,在那個當下是沒有任何支持與陪伴去面對這件事的。」因而向市府提問,現在體制是否有更完善的做法或輔導機制,讓未來的孩子不必再像他,整個青春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8/01
花蓮市迎接原民日 12部落領導人聯合祈福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歷史
記者:Kawa(施俊銘)
地點: 花蓮縣 花蓮市
明天就是原住民族日了,花蓮市公所今天(7/31)就特別邀請部落族人一同歡慶,在中山公園舉辦舞蹈表演及在地市集,現場更有12位部落頭目進行聯合祭祀祈福,共同響應原民日。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8/01
林務局「狩獵自主管理計畫」 逾20部落參與試辦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文化慣習
記者:Yaway(李玲玲)、Tjivuluwan (孫政賢)、Pahaw(謝俊傑)、uliu(郭亞文)
地點: 台北市 全部
我們進一步來了解,延續1994年的8月1號,原住民族前輩們、透過爭取修憲,完成了正名,告別過去我們汙名化稱呼。而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是持續推動原住民族土地與歷史轉型正義,這也讓部落與林務局開啟了”狩獵自主管理計畫”,而仔細數一數,至今全台有超過20個部落地區進行了試辦,但這當中、也依舊看見了不少的問題,而部落在相關的狩獵權益上是不是真的有更多的進步、又該怎麼休滾動式修正、來看我們的深度剖析。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8/01
備戰明年全原運 屏縣政嚴選傳統弓射箭選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體育活動
記者:palang paljaljuman
地點: 屏東縣 來義鄉
屏東縣政府為了備戰明年台北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今年首次辦理各項賽事選拔賽,尤其屏東運動強項-傳統弓射箭,吸引各原鄉好手競相爭取代表權,對於新選手來說也是很好的體驗。
by
cmchao
-
原住民
號外號外!#奔跑吧卡西武旺 #活動報名延長至7月31日,有興趣的朋友趕快動動你手指報名加入!
———————————————————————————
|西拉雅族大小事之西拉雅族成年禮與隔離訓練|
———————————————————————————
對一個族群而言,成年禮是一個重要的過程,代表一個人將邁入社會正式承擔起責任,因此世界各地對於成年禮都有不同的儀式。
———————————————————————————
西拉雅族的成年禮則是以「隔離與訓練」為核心。過去西拉雅族存在著男子年齡階級制度,並且透過男子們離開原本的家屋住所,移地進行隔離訓練的成年禮,讓一個人脫離小孩身份進入社會所屬的年齡階段,開始扮演著協助主持傳統祭儀、部落內外事務、維持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
———————————————————————————
這次的工作坊,除了帶大家體驗考古工作外,也要帶大家了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25
拉阿魯哇族刀鞘課程 認識傳統男子獵刀文化
族群: 拉阿魯哇族
主題: 傳統技藝/工藝、藝文活動
記者:ljavaus(楊高潔)
地點: 高雄市 桃源區
除了運動,學習傳統文化,也能由內而外地增進身心健康,拉阿魯哇語推組織舉辦男性刀鞘製作課程,由部落耆老,帶著青年,一同製作,將文化傳承。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26
推廣部落自然美景 信義鄉公所辦攝影比賽
族群: 布農族 、鄒族
主題: 攝影、當代藝術、藝文活動
記者:Hundiv
地點: 南投縣 信義鄉
為了更推廣原鄉之美,南投信義鄉公所辦理攝影比賽活動,透過所有愛好攝影的人士,利用鏡頭捕捉鄉內自然美景、人文藝術等,希望以不同角度記錄信義鄉的美麗時刻。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20
新竹尖石泰雅勇士像 蘇拉颱風後再造重生
族群: 泰雅族
主題: 當代藝術、觀光旅遊
記者:Husung Nahaisulan(曾世偉) 、Iku Lo''oh(張治平)
地點: 新竹縣 尖石鄉
10年前遭到蘇拉颱風摧毀後,新竹尖石鄉的泰雅勇士像終於再度重生,今天(19)舉辦揭幕儀式,希望找回傳承精神指標。
by
cmchao
-
原住民
誰的「日常」?
誰的「地景」? 小談東亞城市文化地景
2022.07.18 地景研究人文地理日常生活
作者:蔡書瑋
在臺灣的一些負面新聞報導中,我們常會看到網/鄉/酸民在底下回覆: 「台灣最美的風景」、「三寶日常」、「8+9日常」、「暖市日常」、「南部日常」、「天龍國日常」等反諷字句,這些充滿本質主義的論調簡化了不同的人、地方、生活、文化價值,聽起來酸溜溜又惹人厭。不過這些評價也提醒著我們,即使身處臺灣,多數的我們也已察覺到身邊有許多不同的「日常」。從考察日常生活與地方文化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個不壞的起頭。這篇文章想和芭樂讀者們聊聊有關人文地理學中的「地景」(landscape),以及如何從地景研究中探索「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 。
不同翻譯下的「地景」
本篇芭樂文將 “landscape” 翻譯成「地景」。英漢字典裡對於此字的定義是「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19
「重拾織布技藝」傳承文化 南投部大展成果
族群: 布農族
主題: 傳統技藝/工藝
記者:Hundiv
地點: 南投縣 南投市
講師 Aping方美麗說:「一件衣服要做兩次其實它是分開的,第一片就是這個樣子,做兩片以後才來把它組合才會做成,我們布農族的以這件為傲的布農無袖長衣。」
說明布農族傳統服飾的製作過程,南投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講師Aping,多年前辭去工作後,全心投入布農族傳統織布技藝,回憶當時接觸織布時,深刻體會文化斷層,更擔心將來珍貴技藝不復存在,不過也因著社會發達,讓織布所需材料更容易取得,期盼在順應時代變遷同時,也守住屬於自己的文化。
Aping 方美麗也說:「我們所做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只是材料變了,那材料變是因為生活變了環境變了,但是它存在的意義還在,如果今天哪怕是只有一個人願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18
南庄事件2相關場域 苗縣提報登錄有形文資
族群: 賽夏族
主題: 歷史、文史資產
記者:Husung Nahaisulan(曾世偉) 、Batu(戴亞盛)
地點: 苗栗縣 南庄鄉
今年適逢苗栗南庄事件120周年,針對此事件的歷史場域萬善爺墓,及南江水岸公園,苗栗縣政府將提報並登錄為有形文化資產史蹟,今天(18)也在南庄鄉公所舉辦公聽會說明。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18
十三行博物館考古篩洗 驚現罕見「多環形玉玦」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考古遺址、文史資產、典藏單位
記者: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uliu(郭亞文)
地點: 新北市 八里區
研究人員戴上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把近期發現的文物打開。這快玉玦,就是近期讓考古界相當興奮的重要存在!
十三行博物館長柏麗梅:「所謂的考古發掘出來,往往都是碎片或者不完整的東西,那剛好發現玉玦的時候,其實大家非常地興奮哦!」教育研究組研究助理彭佳鴻:「那這個玉玦很特別的是在於它的形制,因為它是我們台灣非常少見的
多環形玉玦。那目前出土的屈指可數,那多數是在我們台灣東部,尤其是卑南遺址發現最多。這麼特殊的東西,怎麼會在植物園遺址這個地方發現到,那它怎麼過來的,應該是交換過來的。」
十三行博物館初步研判
by
cmchao
-
原住民
2022.07.15 ~ 2022.09.30
【書展】南島淵源:從臺灣到拉帕努伊
族群: 南島語族
主題: 文學、藝文活動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地點:台北市 大安區 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活動網址:https://tiprc.cip.gov.tw/blog_wp/
「南島淵源:從臺灣到拉帕努伊」主題書展
●展出時間: 2022年7月15日至9月30日
●展出地點: 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 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南島語族(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的擴散,被認為是太平洋墾殖史中,繼距今七萬至五萬年間非洲智人移居亞洲之後,最大的一次遷徙。在1990年代,學者Peter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14
台中「送愛到偏鄉」藝術聯展 募款助弱勢家庭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當代藝術、社會關懷、藝文活動
記者:Hundiv
地點: 台中市 全部
由藝術家采絢老師發起的「送愛到偏鄉」藝術聯展,除了讓藝術家們有一個展出作品的場域,也特別在疫情當下,透過愛心聯展活動募款,幫助原鄉部落及都會區原民家庭改善經濟現況。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14
佳山基地影響耕作權 大山部落自救會提三訴求陳情
族群: 泰雅族
主題: 綜合行政
記者:Kawa (施俊銘)
地點: 花蓮縣 秀林鄉
花蓮縣秀林鄉佳山基地的徵收設立,造成了大山部落族人上山耕作權益及相關停耕損失的補償。今年4月大山部落的自救會向立委伍麗華提出陳情,要求國防部研議按年追溯至92年起的相關停耕損失補償。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 (伍麗華):「佳山基地的徵收設立,其實就造成了大山部落的自救會已經奮鬥了30多年,這30多年來其實部落訴求的就是說當時所留下的農耕用地。這些年來其實影響很深,不僅僅跟當初預想的不一樣,即便是在軍方做了引道橋梁之後,人就無法順利地,進入到他們的農耕地。」
另外,針對大山部落的祭祖儀式,國防部表示,在不影響戰訓任務及營區安全下,也同
by
cmchao
-
原住民
大學分科測驗落幕!科科皆有「原民題」多達17分
發布:2022-07-13 19:35
台北市/苗栗市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Iku Lo'oh(張治平)
FacebookLine
A縮小字型大小。
A重設字型大小。
A放大字型大小。
大綱
111年大學入學分科測驗在昨天(12)落幕,其中在歷史、地理、公民等社會考科,原民相關試題就多達17分,其中今年四月剛結束的原住民族身分法釋憲案,也出現在試題中。
111年大學入學分科測驗在12號落幕。然而在第一屆的大學分科測驗中,歷史、地理、公民等社會考科,每科最少都有一題與原住民族議題相關的考題,包含到最新的《原住民身分法》釋憲案,也出現在公民考科中,展現高度時事性。
全中教評論教師團隊公民科召集人莊易霖:「在108課綱所強調的素養方面,就是有包括重大議題,跟時事大量地融入,就相關原住民
by
cmchao
-
原住民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2/07/13
繪本《kulumaha回家吧》 分享內本鹿遷移故事
族群: 布農族
主題: 圖書出版
記者:Bunkiatr Katatrepan (陸浩銘)
地點: 台東縣 延平鄉
台東史前館與延平鄉布農族人11號在桃源實驗小學,共同發表原住民故事繪本〈kulumaha回家吧〉,希望透過閱讀讓孩子們了解祖先從內本鹿遷移的故事,也讓外界對台灣原住民族遷徙史有更多的認識。
by
cmchao
-
原住民
明天晚上10:00將播出「蘭嶼貯存場40年,真相調查以後呢?(下集)」
在蘭嶼的五天四夜,謝謝所有幫忙完成拍攝的朋友家人們,有你們真好。
請大家一定要準時鎖時收看(上集已經在粉專及新聞網YouTube頻道上,還沒看的可以先去看了)
以下照片就是各種精彩的幕後花絮照🤣
歡迎大家參閱~
by
cmchao
-
原住民
Page 1 of 260
Pages: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