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台灣要有新農業政策

台灣要有新農業政策

分類標籤: 糧食安全
2011-05-18 中國時報 【彭作奎】
 為確保國內糧食穩定供應,馬英九總統最近呼籲國人大口吃米穀粉麵包,積極推廣米食,活化國內休耕農地,並研議在海外開闢糧倉,種植六大進口糧食作物。希望在二○二○年把我國糧食自給率從目前的三二%提高到四○%。事實上,台灣農業部門出現糧食結構性「過剩與不足」並存的現象是台灣的宿命。因為以台灣自然賦予的資源,並不具備生產已開發國家高品質糧食消費的條件,必須仰賴進口。

 隨著國民所得提高,消費者的糧食消費結構與習慣都在改變。據統計,台灣每人每年米麵消費總量,由民國六十年的一六五公斤下降至目前的八十九公斤;換言之,穀類「直接消費量」減幅達百分之四十六,在WTO規範下,原有的稻田須以休耕方式因應,因台灣地處亞熱帶季節風地區,不適合種植玉米、大豆、高粱等穀物,須進口用來製造漁牧食品所需的飼料,穀物「間接消費量」的增加是糧食自給率下降的原因。

 近年來因職業婦女增加,家庭人口數減少,家庭外食比例增加,速食店林立,且麵食準備較方便下,更是造成米食大幅減少的原因。近年來在農政與相關食品研發單位及業者的努力下,除了加強米食消費的促銷活動外,也已開發出許多以白米為原料的速食及加工品,如御飯糰、米漢堡及微波速食產品等,使台灣白米消費量已穩定在四十八公斤,麵粉則維持在三十七公斤。要提高澱粉類食品的消費量並不容易,稻米增產是必造成政府收購及倉儲的壓力。

 綜上所述,政府必須在供給面及需求面創造提高糧食自給率的條件。就供給面言,台灣需要強而有效維持優良農地面積的政策與決心。因為台灣十年來,在帳面上已有相當於約一千七百七十座大安森林公園的耕地消失。其中有相當於十五個台北市信義區的面積,拿去蓋住宅與農舍,多為都市人買地蓋別墅,造成農田減少,農業生產力下降。而依據現行辦法用來蓋豪華別墅與狗籠住宅的農地,還算是農地,致登記為農民的人數持續增加的怪現象。

 換言之,台灣的農地一直被蠶食減少而不自覺,嚴重影響農作生產數量與質量。因此,為維護優良農田,政府應立即停止或廢止現行農宅興建辦法的實施,對購買農地未依規定使用者抽取農地占用稅,並凍結新購農地興建農宅三至五年,讓政府妥切研修農業發展條例,以維護農業生產環境。就需求面言,台灣需要更積極的兩岸農業政策,開拓台灣農產品的國外需求,促使休耕土地活化,改善台灣農產品生產結構。未來台灣的兩岸農業合作策略應有產業觀,全面性戰略,使台灣農業優勢最大化。

 因為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尚處於培育和發展階段,要形成穩定行銷管道和消費群體,還需相當長時間。因此,如何加速克服台灣農產品銷售至大陸的瓶頸,逐步探索建立更加符合兩岸特點、符合兩岸利益的合作機制與模式,從現在滯銷採購轉變為常態性的直接採購,讓與大陸的貿易合作產生提升台灣產業升級與生產結構的改善至為重要。因此,農業部門也應建立常態化互助和協商機制,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機制化。

 至於開闢海外糧倉方面,依日本的經驗,不宜由政府主導。政府應以全球布局及開闢海外糧倉的觀點,輔導獎勵籌設民間成立具國際市場影響力的農產公司,運用台灣的技術、資金與品種,建立台灣品牌,利用大陸及全球適當緯度開發中國家為生產基地,種植糧食及優勢農產品,把台灣農業成為全球性的企業,擴大台灣農產品的需求,更能如國際知名的四大穀物公司,掌握世界糧源。

 (作者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台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理事長)
[size=large][/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