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Zhixing 筆記 2008.11.20

Zhixing 筆記 2008.11.20

分類標籤: 佛教現象學
閱讀筆記: 2008.11.20
閱讀範圍: 華嚴思想 第六章,玉城康四郎<唯心的追究>


一開始我是順著作者的思路來進入,首先,先關注一般「心」之意思;再者,第六現前地中的三界唯心之「心」,何意?最後再回歸至三界唯心本身。由於這篇玉城康四郎的文章談的東西很多,因此目前先側重於前面對唯心的諸問題討論。

《十地經》中提到「心」一般的意思有:差別相、行相、第一義相、自相順行無量界取故、自性不染性、同煩惱不同煩惱相、同使不同使相、因相(諸菩薩已願力而生,餘眾生由自業力而生故)。依上述八種可再總括「心」為四類之意,即有妄心(事心)、真心(理心)、真妄理事混融、菩薩的願心。我覺得很有意思,一開始就針對「心」這一部分作詳細的解釋分類,感覺像是作者有先談一,再談多的傾向。華嚴本身最主要在強調的因果關係,亦為「即因即果」,這也就是華嚴經中具足的特色,此中也具有唯心論的傾向,但並非是中心思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十二因緣,分皆依心」。就「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十二因緣,分皆依心」這部分,作者開始進入在第六現前地中的三界唯心之「心」,何意?

「他觀察世間生滅時,作如下的思惟:世間現行的生起,悉從我執而起。由於我執的消滅,世間現行的生起,是不存在的。」進一步推進至「我」:「彼思惟如次,由於執著(作者)而施設(作者)。(作者)不存在時,(作用)在這一義諦上,不能夠的到。」又再回到三界唯心之文上:「他思惟如次,屬於這三界的東西,皆唯此心。」、「又,依如來分別所說這些十二有支,亦皆基於(一心)。」

上面引出作者所引的經句與思路,從前文闡述可發現「世間現行的生起是依我執,我執若滅,就不會有現行生起。」於是這陳述是基於”我執 ”而起的十二因緣;世間的現行,作用的施設,皆從”我執 ”而起,我執若滅,現行的施設也無,亦即三界之”心 “ - 連繫”我執 ”- 依此脈絡應判定此「心」為「妄心」。依這一脈絡來說,心動必有念,有念即有相,有相便有果。心與業(果)是依同體且互具,如水與波的關係存在。

最後提出藏譯經典中也談到:「彼知,三界由<心的因>而生。這些十二有支,依於一心。由依貪欲的生起而說為心。如此,存在的狀態乃是<心的行相>。」從這邊可發現在梵譯經典與藏譯經典中,對三界唯心之「心」考察,屬於三界的東西。「心亦從貪欲而生」(梵)、「依貪欲之生而起心...」(藏)由此更凸顯生滅等存在的狀態,成為「心的行相」,故三界唯心的「心」,視為「妄心」。後面更進一步由世親的《十地經論》來談三界唯心之意,以及對第六現前地十二因緣觀中的三種觀門:成答相差別(包含成差別、答差別、相差別)、第一義諦差別、世諦差別。其中在談到第一義諦差別的時候,對於整個內容的理解有兩種徑路,一者從客觀角度;二者從主觀(主體性)角度。

一者,了解「三界唯心本身(依照原來),即是相當於第一義諦,三界唯心本身即是表現著第一義諦」。二者,於觀法實踐上,認證第一義諦。第一義諦為三界唯心觀法的歸趨點所啟開。當三界唯心本身,即是觀法時,就不會生起「其內容的心」畢竟,是否是<真心>的反省,從實際觀法來說,連「唯心」的「心」,也只不過是「假」的安「名」。若從上一進路不難發現其最後還是會回歸到實踐層面上,心是能造(造者),佛與眾生為所造(被造者),由心造業而感得三界之果報(唯一心作),緣起有染之別,但心之自體皆同(三法無差)。最後發現似乎無論是唯識也好,乃至華嚴也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是在處理心的課題時,除了問它是如何可能存在外,還要問如何存在,有趣的是與上次上課所談有關,中國人很重視真理是如何開顯,所以最後談問題都會回歸到觀行、實踐本身之上來談,因此,觀就變得很重要,這裡不禁想問「觀」與現象學的「回到事物本身」能否有契合之處?目前僅能先處理這小部分,其他的略為下次再談。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07/10/2010 07:51PM by Zhixing.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