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暖化 先助窮國適應氣候變遷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0/12/15 00:17" 謝雯伃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2676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據《路透》報導,氣候會議的協商者歡欣地帶著剛達成的控制全球暖化初步協議離開坎昆,不過在如何對應海平面上升、健康災難和大規模遷移等氣候變遷衝擊時,這世界仍舊面臨著令人氣餒的選擇。
由於各國不太可能大幅縮減溫室氣體排放量來預防氣候變遷,世界領袖必須處理發展中國家該如何適應未來幾年內預估將越變越嚴苛的氣候條件,以及其隨之而來對糧食和飲用水的衝擊。然而來自近2百國的與會代表同意募集新的基金,預估在2020年籌到1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投入保護雨林、分享潔淨能源科技和幫助窮國適應氣候變遷時,倒是令懷疑論者大吃一驚。
截至目前為止,各國大多數的努力都放在減少工廠、發電廠和交通運輸工具等的排碳量上,尚未有人著眼在努力幫助人群適應乾旱、洪患和海平面上升等變遷氣候。
捐款分配不平衡
坎昆協議要求各國,在明年2月21日之前提出建議,廣納如何成立「適應委員會」的建議步驟。富國和窮國都會受適應氣候變遷所影響,但是窮國所受的氣候衝擊有可能最為嚴重,從研究抗旱作物到設置海平面上升屏障的每個步驟都需要籌款以供資助。所以在未來的日子裡,越來越困難的事情將會是決定要如何妥善分配有限的捐款給迫切需要的國家。世界領袖將需要努力分辨,那場氣候戰役是有勝算的,而那些又是勢不可擋的。
「越來越常發生的狀況是,適應氣候的議題是與選擇該保存那項事物有關,因為不這麼做的話,可能會有無數的資源被浪費在不可能存留下來的事物上。」審查國際氣候變遷的智庫Dara International表示。
人道援助團體樂施會表示,以現在的狀況來說,捐款國每10元的氣候變遷捐款中,有9元是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僅有1元在適應氣候變遷的事實上。「這樣的捐款分配相當不平衡。」樂施會資深氣候政策顧問華斯考表示。「我們必須討論氣候適應問題,不要全憑資助者的一時念頭決定捐款流向。」
在海平面上升時,吉里巴斯共和國(Kiribati)、吐瓦魯、紐西蘭庫克群島和馬爾地夫等被海水環繞的低地島國,是最有可能消失於地圖上的國家,這些國家的領袖表示。
根據世界銀行,像是孟加拉、越南和蘇丹等窮國也有洪患、海平面上升和糧食危機的風險。環境論者和科學家表示,從今年巴基斯坦的致命水災和俄羅斯猛烈的高溫和野火等例子,可一窺世界將會越來越常面臨的極端氣候。在防範世人受氣候折磨之苦的行動中,包括了建造海堤以抵擋洶湧的海水,還有在較內陸的地區重建海岸社區。
氣候保險的可行性
未來,如果全球碳交易市場真的允許製造污染者交易焚燒化石燃料的權利,各國或可使用這筆營收來資助氣候緩和計畫。「這是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挪威總理史托騰柏格表示。史托騰柏格被聯合國指定為1千億援助資金的籌措者。他表示,一噸二氧化碳的全球公定價約20到25美元(約新台幣600到750元),以這個價格要達到資金目標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此外,受害最重的國家可能會將希望轉而放在坎昆會議所建議成立的新委員會上,該委員會的預定目標是,鼓勵富國分享適應氣候變遷的科技和技術。該委員會也會考慮氣候風險保險的可行性。許多島嶼國家相信,這樣的保險對他們來說是必須的,認為這能讓他們抵擋災難性的暴風,並以此資金重建。
格瑞納達總理湯馬士拿2005年重創美國紐奧良的卡崔娜颶風與2004年幾乎癱瘓他國家的伊凡颶風來襲相比較,「當卡崔娜颶風來襲時,並未影響美國這個國家。不過當伊凡颶風來襲時,我們國家整個經濟都垮了。」他表示。
不過,在很多例子中,要縮減與氣候變遷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需的花費都與要適應氣候變遷所預估的花費相差不遠。根據Dara International,到2030年時,海平面上升會造成部分海岸地區淹水或全部沉到海底,每年的損失約為一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
聯合國氣候小組的專家曾表示,海平面會在2100年之前上升18到59公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更表示,如果格陵蘭或南極洲的冰融化得太快的話,海平面可能會上升兩公尺。
「未來將會面臨很多艱難的抉擇。短期之內,我們需要成立面對氣候變遷的社群。」樂施會的華斯考表示。樂施會希望,未來花在氣候變遷上的經費有半數是花在適應氣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