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正面面對問題!

正面面對問題!

近代西方著名的神學家齊克果在其《致死之病》一書中將「原罪」觀念講得十分透徹,他認為人的自我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那個形體對象,而是「一個具有自我指涉特性的關係」,這個關係由於上帝的「設定」本身應當處於和諧之中,可是由於我們對此和諧失察,因為我們執著於以「認識」的方式去親近那個「關係」,於是這個「關係」對我們來說「失去了和諧」,正是這樣的「失衡狀態」被我們稱作「原罪」。因為「幸運」,這個失衡狀態不顯露出來於是我們活在快樂與滿足中,因為「不幸」,這個失衡狀態顯露出來讓我們不快樂且不滿足,但不論幸與不幸,我們的自我永遠都是失衡的,所以我們不應滿足於可以慶幸、也不應悲傷於不幸的遭遇。齊克果認為,唯有接受上帝的愛,才能達到一種內在自我的提昇,由失衡狀態提昇回到原始的設定,只有如此,罪才被消除,而我們才獲得真正的喜樂。

因為不幸,大規模災難的降臨凸顯的是我們諸多行為當中隱藏的「不公不義」,以及其背後的肇因:「內在的失衡」;很多人面臨著大規模災害時驚嘆:「我活了多麼多麼久,還沒看過這樣的災禍!」那只是因為他之前幸運,不是因為他之前「有資格享受和平」。不管是否有沒有必要接受上帝的愛,心靈未能提昇,就會不得不在行為中含入許許多多「不公不義」,同樣地,在面對巨大災變之後的反省,倘若不能因為災難的衝擊與凸顯而「注意」到我們內在的失衡以及因為那樣的失衡而在我們的行為中產生許多「不公不義」,這麼一來,我們許多的「革新作為」很容易一樣繼續製造「不公不義」,例如陳文茜小姐在〈為何要寫一封eMail給總統?〉一文中的質問:「[政府]一方面要社會大眾節能省碳、一起愛護地球,一方面又大力推動高耗能的產業,以經濟發展至上的迷思帶領國家發展。」(Reference),或者某些節能措施卻實際上耗用了更多其他資源或環境成本以達到「節能」的目的。這些都顯示了我們還無法從不幸當中看到我們(不論個別的、或集體的)自我內在的不平衡與矛盾。

佛家《八大人覺經》第一覺悟就點出「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個道理是恆常不變的,我們不是到了現在才受苦難於這個世界的無常性,老實說,這個宇宙沒有義務要養育人類,人類在其中若做了些自我招致厄運的事情而影響了其中的因果鍊反過來傷害了自己,那本來就不足為奇、反而十分合理,更何況,有更多時候本來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災地變哪需要原因。正面面對這一點,才能勇敢面對問題,不要再把自己當作一個需要被保護的幼子:要不就是期待天地的養育、要不就是埋怨天地的失職。在這個脈絡裡看我們對於當前災難的反省,感覺很多反省好像都是「先合理化很多條件,然後給自己一個台階下」的創作。例如有人編織了「全球暖化」的前提,然後捏造了數據,然後再反省說我們自己的生活型態造成了這樣的結果,然後一窩蜂的大家宣傳、確定了那個前提並開始撻伐、反應,好像「全球暖化」變成了一個與日出日落一模一樣的事實,而我們也做了許多不一定真的對環境有益的「減碳」作為,最後面對那個捏造數據與理論的科學家所說出的實情時,我們該當如何自處?(Reference

當我們盯著眼前的一個杯子看時,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形狀、質感、我們可以拿起它感覺到某種重量,思考到它有什麼功用,可以欣賞它的美好,這些思維運動可以依著這個杯子無止盡的進行下去,但是我們的這些思維終究不是這個杯子,這個杯子還是這個杯子。雖然如此,可是我們的思維越多,我們對這個杯子就越認識,我們的心也越寬大,越能知道怎麼善用這個杯子,或者當它壞了我們知道要怎麼修補會最好,這個杯子對我們的價值就越高。這看似吊詭,實則不然。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思維終究是思維,可是我們的思維都與這個被思維的對象有直接關係,當我們能同時接受這兩個事實,我們才能讓這個被思維的對象的價值發揮到最大,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到最大。同樣的,假如我們用同樣的態度與方法去面對我們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用同樣的態度與方法去面對這個宇宙、或者災難、或者我們生命中碰到的大大小小問題,更重要的是,用這個態度與方法去面對生命本身、面對自我,那樣我們才能創造出價值與意義,才能恰當地回應面臨的情勢,然後在生離死別之際沒有後悔。

希望每個生命中的苦難,都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實相;也希望我們不要沉溺於歡樂與安逸;不要逃避,不要編織真理;不然,枉費苦難當中的犧牲,也可憐我們的苦難還要繼續。



Edited 3 time(s). Last edit at 03/08/2010 10:50AM by gustav.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