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勞委會就業e網:記者

Posted by gustav 
勞委會就業e網:記者

分類標籤: 記者  新聞傳播業
[url=http://statdb.cla.gov.tw/careerguide/ind/ind_detail.asp?section_id=2&id_no=20922][img]http://statdb.cla.gov.tw/careerguide/img/t_001.gif[/img][/url]

[hr]

職業別名稱         記者         
職業其他名稱         採訪員

[img]http://statdb.cla.gov.tw/careerguide/img/icon_download.gif[/img]
[url=http://statdb.cla.gov.tw/careerguide/upload/200912148338_1.doc]Doc[/url]
[url=http://statdb.cla.gov.tw/careerguide/upload/200912148338_2.pdf]Pdf[/url]
        
重點摘要
◆偏好僱用擁有新聞或大眾傳播學士學位的求職者,良好的外語能力及相關實習經驗
亦加分不少,除此之外,因媒體處理社會各層面重要議題,在選用記者時不僅考量
有無實習經驗,更需要具備多面向知識的人。
◆一般文字記者要求具備優秀的文字處理技巧;攝影記者要有攝影概念與技巧;而電
視新聞播報記者需口齒清晰、討喜的外貌,才能吸引觀眾收看。
◆平面媒體界普遍不景氣,電視媒體仍為記者們就業的主流,未來隨著使用網路人口
增加,亦可轉往網路媒體傳播工作。


工作性質

記者工作主要有新聞採訪、專題報導、資訊蒐集、攝影、錄影、錄音、記錄、新聞(專題)撰寫,以供報紙、雜誌、網路、廣播或電視台報導。以工作內容來區分,可分為文字記者與攝影記者,依路線又可分為黨政、國會、文教體育、生活、市政等,地區則有本地記者、駐外記者、特派記者、特約記者等。文字記者又包括一般例行新聞與專題報導,負責新聞稿撰寫,確定主題後以電話和當事者或採訪對象聯絡,採訪後將採訪資訊加以整理撰寫,最後將新聞稿送到編輯台;專題報導則選定具有新聞性話題內容,安排調查採訪、專訪、完整報導等方式進行,與受限於時間壓力的即時報導不同,專題新聞有較充裕的時間進行構思與製作,甚至還可以進行預訪,做深度訪談,對專題作更深一層的新聞分析與現象解剖。

攝影記者主要是用照片及影片來輔助說明新聞內容,工作時必須先了解事件的緣由,才能拍出重點與感覺,並選擇最適合的照片,做最有力的表現。如何拍攝出好的新聞畫面、如何抓到好的角度、如何剪接出好的畫面是攝影記者最重要的工作,在電視台工作的記者須負責剪接、專題製作、專案片頭設計,在報社與雜誌社的攝影記者必須負責製作圖說。工作上,攝影記者需要使用的工具包含相機、攝影機、電腦、影像處理軟體、稿件傳送系統等。

一般電視台新進記者會先從社會新聞或地方新聞開始跑起,而由資深記者負責處理分析稿、重大事件以及企劃類型的工作。在雜誌社的記者不論新進或資深都需要負責專刊工作;攝影記者則視每天新聞量多寡而分工。

記者工作非常動態,往往無法預期下一秒鐘會爆出什麼大新聞,極具挑戰性,每日工作包括負責所屬的採訪路線、參加記者會、處理突發新聞等,跑新聞時每天都是從零開始,每分鐘都是截稿時間(Deadline),因此記者隨時要和時間賽跑。為了能快速獲得最新資訊與情報,人脈建立、名片系統建立、多參與協會及聯誼會以擴大社交領域,是記者平時須準備的基本功課。

在追求真相的同時,記者的社會責任也不容忽視。記者是掌握社會脈動,站在新聞事件最前線的守門人,透過文字、聲音、影像,記錄傳達社會現象,反映社會真實,實肩負相當大的社會責任,未來想從事記者之工作者,應建立新聞專業,強化新聞自律倫理規範,在滿足民眾知的權利與落實社會責任中求得平衡點,為台灣社會建構永恆價值典範(註1) 。


工作條件

一般來說記者工作的時間和環境都不固定,通常很少在辦公室,而是在採訪路線相關地點,常要二十四小時待命配合新聞事件外出採訪,緊急、危險情況都要面對及採訪(如:颱風、水災、地震、戰亂等)。在新聞採訪上可分為政治、社會、財經、生活、消費、娛樂、體育等幾大路線,各路線記者的工作場所都不同,例如負責政治路線的記者多會派駐在立法院、地方民意機關、相關政府機關等,負責財經路線記者多會派駐在證券交易所、財政部會或財經研討會等,負責消費生活的記者多會派駐在消費產品、手機商品發表會等場所。此外,為能更快掌握地方消息來源,媒體會派駐地方記者,藉由地域的便利性,挖掘地方新聞事件,有時也會邀約同路線或同業一起採訪新聞,互相搭配,分工合作以分享新聞資源。而攝影記者平時跑路線時會搭配文字記者,但新聞採訪上則視新聞發生時之情況各自處理。

記者工作通常是責任制,遇有重大事件發生時,就算是深夜也得立即採訪,而為取得獨家新聞,甚至需徹夜守候。雜誌社記者一般每天工作時間約 8~12小時,遇到稿件量增加、截稿前則特別忙碌,通常需要工作至傍晚或深夜。記者的工作時間並非朝九晚五,時間長且不固定,還需要配合出差,加上目前許多電視台全天候播出,因此記者生活作息較不規律。

目前非典型僱用的記者所占比例很少,特約記者(突發事件發生時,即時被派往事發地點採訪的記者)須不定期兼差,比例約占20%。一般記者容易發生的職業病包含近視、肩頸痠痛,而攝影記者因攝影器材價值不菲又有一定重量,長時間負重,易發生腰背酸痛、脊椎側彎等問題。


目前就業現況

國內早期黨政戒嚴時期,媒體事業的發展受到相當大的管制,如限制報紙的張數與家數、掌控無線電波並限制電視電台設立,造成兩報三台的市場壟斷與言論單一化。民國77年政府宣布解嚴,逐漸解除對媒體的管制,市場大開後媒體數量暴增(註2) ,截至民國98年7月報紙業2,042家、雜誌出版業6,007家、通訊稿業1,373家、圖書出版業10,356家、有聲出版業7,735家、廣播電臺 172家(註3),媒體的蓬勃發展也讓記者就業需求增加。

一般負責在外跑路線的記者因為須四處奔波尋找採訪議題,工作內容相當吃力,因此年齡普遍都很年輕,電視媒體多從22至36歲,報社是從 32至35歲,而雜誌社則從30至35歲。若以性別來看,文字記者或電視記者以女性較多,女比男約3:2;攝影記者則以男性為主。區域分布是以北部較多。目前記者一般外派機會不大,平面媒體基於成本考量,多僱用特約記者,部分電視媒體記者有機會被外派至國外、各地區新聞中心擔任特派記者,攝影記者因工作關係常需要配合出差。


進用資格、訓練與升遷

偏好僱用擁有新聞或大眾傳播學士學位的求職者,良好的外語能力及相關實習經驗則加分不少。一般文字記者之要求需具備優秀的文字處理技巧、熟悉電腦繪圖及電腦排版技巧;攝影記者需具備攝影概念與技巧;而電視新聞播報記者需口齒清晰及討喜的外貌,才能吸引觀眾收看,有採訪或實習經驗尤佳。此外,媒體因須處理社會各層面重要議題,在選用記者時不僅考量有無實習經驗,更需要具備多面向知識的人。

從事新聞工作需具備基本的文字能力及辨識、表現新聞價值的思維能力,並有責任提供客觀正確的新聞內容,因此培養各領域的專業知識、細膩分析力、敏銳的觀察能力及蒐集整合資訊等,亦是記者必要的職能。同時,勤勞也是記者的必備條件之一,記者必須置身在新聞現場,才能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新聞,因此常需配合新聞事件24小時待命,須對新聞有興趣和使命感的人,比較適合從事記者的工作,也較能適應壓力大、下班時間不固定的工作型態。此外,部分報社文字記者需要兼攝影工作,所以想要從事文字記者的工作,也必須培養基本相機使用技巧和構圖觀念。

以訓練來看,部分媒體公司提供新進人員為期1-3個月培訓,平面媒體通常是在職訓練(On-job training),由資深人員帶領新進人員,一邊採訪一邊學習,透過新聞溝通、寫作訓練、改稿及修稿的過程逐步進行培訓;電視媒體則會有衛星新聞採集(Satellite News Gathering;SNG)訓練、採訪技巧課程、邀請專業人士進行講座、電腦進階測試,也可以找前輩分享心得或經驗。新聞工作是一門實務運作的學問,新聞判斷的能力是透過實務經驗加以培養,無法在課堂上學到,因此有志於記者工作的學生應在求學階段多參加媒體實習或相關產業所舉辦的活動,累積工作經驗。

升遷視各家情況及職務而定,平面媒體多以考核、稿量或播報獨家新聞等表現來衡量個人的升遷;但在電視或廣播界,經歷就不一定是升遷的必要條件,頭腦清晰、良好應變能力將有助於記者工作的執行及未來發展。記者的升遷路徑隨工作單位而有差別,在報章雜誌平面媒體標準升遷歷程為採訪編輯、資深採訪編輯、執行編輯或主編、副總編輯、總編輯。晉升主要看資歷及工作能力,但採訪編輯的升遷囿於組織發展與升遷管道有限,因此多數採訪編輯會藉由「跳槽」來提升職位與薪資,但也有很多採訪編輯熱於採訪、撰稿所帶來的成就感,寧可升遷至資深採訪編輯就不願晉升至主管職擔負業績、想題材等壓力,在電視及廣播媒體則為採訪主任、新聞部經理、節目企劃、新聞節目製作人等;另因採訪路線差異,所累積不同的人脈、經驗亦成為轉任媒體公關、企業公關、財經分析師、民意代表、專業作家等之跳板。


薪資收入

碩士與學士的起薪會有些許差別,但累積工作經驗之後,實際表現才是決定性的因素,有志於新聞媒體工作的人愈早入行,便可及早開始累積人脈、處理新聞的經驗及角度,對後勢發展當然也更有利。

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註3),新聞記者及攝影記者主要集中在傳播及節目播送業、出版業,其平均薪資約42,000元,其中新聞記者經常性薪資約41,000元,非經常性薪資約千餘元;平均經常性薪資(不含績效獎金、年終獎金等非按月發放者)最低的10%,大部分為按件計酬之兼職者,約為13,000元、最高的10%約55,000元;攝影記者經常性薪資約45,000元,非經常性薪資約1,000元;平均經常性薪資(不含績效獎金、年終獎金等非按月發放者)最低的10%約29,000元、最高的10%約為54,000元。

依行業來看,新聞記者以傳播及節目播送業較高,約47,000元、攝影記者以出版業較高,約69,000元;尤其在雜誌圈,記者可以兼任並賺取額外的稿費,實為不錯之選擇;另外,具備流利的外語能力也是提高薪資待遇的因素之一。按行業別分類之記者薪資內容的資料列於下表中:

根據雜誌社資深記者表示,一般初進勞動市場起薪約為28,000元至32,000元。在調薪幅度方面,以個人考績與公司整體營運狀況為依據,若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每月薪資可增加1~3萬元不等。

福利方面和一般公司相同,有時會有採訪津貼、食宿補助等。攝影記者由於每天須使用自己的相機、鏡頭,所以公司每月會補貼數千元的折舊費。又因記者必須出入事件現場搶新聞,工作危險性較高,一些較具規模的媒體業者會為記者投保意外險。 相關圖表


前景與展望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新聞報導的內容日益多元化;除了原本就受重視的政治、社會新聞以外,也開始加強報導有關個人生活及權益的新聞、財經新聞、文化新聞、國際新聞及中國大陸新聞等,以滿足民眾「知」的權益。
  
從另一個角度看,社會愈趨向自由、開放、進步,新聞業就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競爭也愈來愈激烈;隨著傳播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不斷會有新的媒介產生(如網路報紙、雜誌、視訊播報等),進而衍生許多新興的工作機會,使傳統新聞業所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大。在充滿競爭與變化的媒體圈,唯有不斷充實自己的實力,培養對新事務的好奇心、邏輯感、分析能力,並具備研究方法概念,積極學習並累積2至3項專業知識(如證券、風險管理、貨幣等),才能勝任各項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平面媒體大餅變小,受大環境影響,閱讀習慣改變使得閱讀量減少,同時網路媒體興起及產業外移、經濟不景氣,使得廣告量減少,報紙、雜誌社相繼結束營業,平面媒體界普遍不景氣,電視媒體仍為記者們就業的主流,未來隨著使用網路人口增加,亦可轉往網路媒體傳播工作。因此,有志於從事記者工作者,還需多方面的學習報紙、電視、廣播等不同傳媒的作業方式及專業素養,並擁有網路及資訊相關基本知識,才能讓自己更具競爭力。不過一般而言,傳統的知名媒體業待遇仍不錯,薪資水準在市場上相當有競爭力,對於想投入記者工作的新鮮人來說,還是值得嘗試的。


相關職業介紹

記者的工作內容包含文字與攝影的部分,文字記者若一直留在報社中發展,隨資歷及工作表現而成為小組召集人、採訪主任;此外,也可轉任出版業編輯的工作。至於報社以外的發展,由於大部分的記者具備傳播的專業知識與素養,可成為優秀的廣告或公關人才。攝影記者則可轉任與攝影有關的行業,包括傳播公司、電影電視、個人攝影工作室的攝影師等,具有良好構圖、色彩訓練的攝影記者也可以從事圖片編輯、版面設計的工作。


相關資訊來源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 [url=http://info.gio.gov.tw/mp.asp?mp=1]相關連結[/url]
台北市天津街2號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url=http://www.atj.org.tw/]相關連結[/url]
台北市信義路2段88號9樓

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url=http://www.ifj.org/]相關連結[/url]

備註
1.大紀元文化網-記者節:媒體的專業自律與社會責任 [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1/9/1/c4694.htm]相關連結[/url]
2.教育部(民國91)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url=http://mediaportal.moe.gov.tw/front/bin/partprint.phtml?Part=committee02&Category=0&Style=1]相關連結[/url]
3.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中華民國重要統計數據一覽表 [url=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33981&ctNode=3532]相關連結[/url]
4.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98),職類別薪資調查報告(資料時期:民國97年7 月)。



Edited 2 time(s). Last edit at 12/18/2009 12:22PM by gustav.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