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部落格 專區地圖

Advanced

[講義] 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

作者: JinJin 
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


有視覺經驗,即有視覺文化,視覺從最通俗的「觀看」開始,由人類最自然的行為中開始發展,但自然並不代表是簡單,觀看實際上是一種異常複雜的文化行為,從出生起對世界的認知,便全部依賴這種行為。


Barnard(1988)提到對視覺文化定義是:任何人類生產、解釋或創造的視覺,而且本身具有或被賦予功能、溝通或美學價值的內容。在人類社會生存的環境中,由自然、社會體制和符號總和而成,而視覺文化正是後者的代表;它不但發展迅速,而且更成為社會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最主要成分。觀看四周,電視、電影、戲劇、攝影、繪畫、時裝、廣告、形象設計、網路視聽、虛擬影像等,都在提供人們觀看信息的媒介,建構視覺文化的符號系統。


在Barnard對視覺文化的定義中,包含了影像的視覺文化和文字的部份。此範圍太過於廣大,且從二十世紀起,影像科技一日千里,助長了影像對人們的希引力。在今日,視覺文化可以說已達到主導的地位,有時甚至比文字更有影響力,直觀的畫面、光影的交織籠罩了一切,什麼都比不上一幀活動的影像有更強的視覺吸引力與感受力。


視覺文化是一門學術的領域,包含兩種相關的因素:一是專注在看的方式上﹝Visuality﹞,一是超越藝術作品的範圍,如Henderson(1999)對視覺文化的定義:看什麼和有什麼可看(What is to see and what there is to see)。視覺文化涉及社會的政治、科技、商業和美學,無法單獨研究,是深受歷史性、社會性、政治性、價值觀、科技發展等因素所影響的。


Williams(1981)說:「文化是一般性的,是一種日常經驗」Mirzoeff(1998)寫下:「日常生活就是視覺文化」。目前的社會,人們早被各種的視覺媒體所淹沒,電視、廣告、櫥窗、網路等,觸目所及皆是影像,越現代的都市越依賴視覺所帶來的各種視覺刺激,這就是現代社會文化生活的寫照,也可說是我們文化的一部份,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視覺文化已變成現代社會之必須。


除此之外,視覺文化還可以橫跨不同的語言與文化。透過建構表達想像,或是情感的媒材,成為溝通的重要語言,正如在流行藝術中,漫畫、卡通、電視、電影、戲劇、廣告等,都是利用視覺影像的威力,跨越不同的時代與社會,讓人們藉由共同的視覺經驗和符號溝通,更可因此促進社會的商業經濟活動。


在視覺文化中一項重要領域的便是藝術作品,人們利用視覺藝術媒材,透過藝術型式的傳遞來表達情感,這些藝術作品不僅是人類文明的精髓,同時也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基礎架構。視覺藝術作品因為具有跨越時空限制的特性,因此不但可以提供表達情感的媒材,同時亦具有建構溝通的橋樑的功能,因此成為文化交流、融合,促進社會彼此瞭解的最佳管道,透過藝術的交流、融合與分化,形成社會多元的風貌。


總括來說,視覺文化包含二件事,一、是實質的藝術作品,二、是社會中一種利害關係的主張(有形或無形的商品)。僅管研究的範圍加大,但我們更應注重在視覺形象的交流與溝通,因為這些視覺形象都是由態度、信仰、價值觀所組成的。


既然生活就是一種視覺文化,藝術品之創作也脫離不了文化。因此,在藝術教育中,藝術教育者應對我們的社會現像保持高度的興趣,去觀察、去了解,去感受,藝術教育工作者應將重點放在藝術作品,而且是由態度、信仰、價值等內涵所構築之藝術作品,並教育學生培養「好奇的眼光」,這也是研究此領域之人應具備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