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輪廓

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輪廓

[center]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輪廓
哲學四 S04190035 劉晨穎
[/center]
一、        吠陀文明基本了解
吠陀即是通過神的啟示而獲得的神聖的宗教知識的稱謂,意味著做為知識根源的特定聖典。
吠陀是印度的文化源泉。
一般認為吠陀文明與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等文化相關,而吠陀文明是於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地區孕育出的。
吠陀裡面的所有神即是自然界的各種現象的神格化ex.天、空、地三界的神

二、        本集:吠陀的基本部分
對本集的基本解釋、說明是在雅利安民族遷移到恆河與朱木那河之間一帶平原時。
本集所集合而成的文獻稱為”梵書”,這本書裡把祭祀的意義、形式加諸說明,確立了婆羅門教的基礎。

三、        奧義書:又稱為吠檀多
奧義書是梵書的最後部分,奧義書又稱為吠檀多。吠檀多中,被譽為宇宙統一之最高原理的梵被設計出,被視為與人類本性相同的東西。個人認為梵有點像西哲中的本源,一切萬物的根本。其中又因個體的性質而有所不同。
吠檀多哲學認為人生終極的歸宿就在於這種梵我一如的自覺獲得深化。進而構成與絕對之間相冥合的地方。在此時期出現輪迴思想。
而解脫則是從輪迴轉生的世界中脫離,到達不被束縛不死的境界。

四、        思想變革
公元前六百年左右,恆河中游以東開始出現活躍的思想運動。革新的宗教、思想開始萌動。即是佛教、耆那教及六師等各種學說。
其中,佛教繼承了奧義書中的宇宙觀、生命觀。但排除婆羅門的犧牲、苦行、種姓制度,倡導生物的生命必須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