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期末報告 S04190047 何明純 大乘佛教的興起-龍樹中觀學

大乘佛教的興起-龍樹中觀學

在釋迦牟尼涅槃之後舉行了佛教史上第一次的集結。這一次集結的目的就是,總結以前釋迦牟尼的言行,為釋迦牟尼著書立說,以及為將來佛教的發展確立方向。

而在集結時,他們需要對於釋迦牟尼以前提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可是卻在十件事上產生了分歧,這就為以後部派分裂埋下了禍根,對於這十件事,釋迦牟尼的弟子們分成兩派,並且持有不同的意見。

兩個部派對於佛教的一些戒律意見不一,導致分裂。上座部的長老眾多,他們明確規定:「十事」乃是釋迦牟尼涅槃前的規定,應當嚴格遵守。而大眾部中的青年比丘眾多,思想比較開放,他們則認為:這「十事」屬於小小戒,完全可以隨境變通。

之後佛教便演變成兩部派,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龍樹為小乘入大乘佛教的指標人物,他在佛陀滅後七百年,非常準確地闡發了佛陀的緣起思想,使他們從新認識到佛教的最根本思想;而且他對佛陀的教法進行了系統化的整理工作,創立了中觀學,在他的理論中他徹底地貫徹佛陀宣講的緣起思想,對後來佛教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因而被稱為「佛陀第二」。


中觀是對事物的一種看法,這種看法不偏於對立法的任何一邊,所以稱為中觀。所謂對立的兩邊,主要是關於事物的有和無。龍樹認為事物是無自性的,是「空」; 但事物是由從緣和合而成的,所以就不是完全「空無」。說它是「空」,是否定其「真有」,說它是「假」,是否定其「真無」,能同時看到事物的這兩種屬性,就 能得到事物的中道實相了。


龍樹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代表作《中論》中,《中論》一書的主要是講「緣起」、「無自性」、「中道」、「二諦」、「涅槃」等思想的。

(1)《觀四諦品》中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這就是說萬法都是因緣而起的,即一切法都是由於種種的條件和合而成的。既然是和合而成的,那麼事物就有所依賴,而「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那麼事物就永遠是在無盡的條件鏈子下存在著,因而就到底,就是沒有獨立的自性的,只是虛假的名相概念而已。

  
(2)從緣起理論出發,龍樹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空的,沒有自性。他說:「因緣中有性,是事則不然。」因為事物如果有決定的自性,則一切生滅現象都無法 存在,世界則會殭化、固定、靜止不變。龍樹在《觀四諦品》中說:「若有決定性,世之種種相,則不生不滅,常住而不壞。」又說:「若一切法不空,則無有生滅,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並且還說,如果一切法不是空的,那麼涅槃也沒有,《觀涅槃品》中說:「若諸法不空,則無生無滅;何斷何所滅?而稱為涅槃」 因此佛教並不認為一切法自性空是消極的,而認為它是世間萬法生成的基礎,有著積極的意義和價值。正如《觀四諦品》中說的:「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

  
佛教以緣起理論起點,推出萬物都是空無自性的,又從反面說如果諸法不空,則有種種過咎,這樣也就進一步說明緣起理論的正確性,因而在《中論》中他把緣起理論推得很高,說:「是故經中說,若見因緣法,則為能見佛,見苦集滅道。」

   
(3)在緣起和性空的理論基礎上龍樹提出了中道思想。萬法是緣起的,所以是空,但萬物既然緣起了,就不是空無所有,就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種有,這種有沒有自性,只是語言的方便設施,只是名言概念,所以稱為是假名有。對於事物的空性和假名有,龍樹在《中論》中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在這裡龍樹兼顧假有與性空來說中道,認為只有同時看到事物的性空和假有兩面,才是中道正見。由於事物都是緣起無自性的,因此對從它有自性而產生的正反兩邊的判斷,如斷常、生滅、一異、來去,都是錯誤的。這些緣生緣滅的二分法當下就是空的,沒有自性,因而不可以說它是生,是滅,是斷,是常。這正反兩邊都要否定,即不生不滅,因此龍樹在《中觀》開頭就標出「八不」以表明他的思想,闡述他的八不中道理論。

  
(4)二諦說:龍樹在闡述他的中道思想時,認為要同時看到空和有,即不能偏於有或空,這也就是真空與俗有不二,就是佛教的二諦說。龍樹對二諦思想很重視, 他在《中觀》觀四諦品中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收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諦,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俗諦,是說因緣生法是有,不是無或不存在,由於眾生對於因緣生法的執著,諸佛就即因緣生法而開方便門,認為諸法是假有,只是分別出來的幻想,但它們也是不相錯亂的。

  
第一義諦,是指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也就是諸法實相。它是離言說議論的,是不可言說的。《觀法品》中講:「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

   
真諦與俗諦只是佛陀引導眾生的方便,事實上只有一個真諦存在,這就是所謂不二法門。因此真諦與俗諦在本質上就是同一樣東西,是相即的,是一體一用的關係。 世俗的萬物當下就是空的,就是實相,並不是在世俗事物之外,另有一個實相存在,否則就是把有和空看成是兩樣東西,以空去反對假名有,這正是龍樹所批判的。 他在《觀行品》中說:「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5)涅槃:涅槃是寂滅的意思,也就是諸法的本性。般若學從緣起法講,一切都不是決定的生滅,所以一切法的生滅與一切法的不生滅(即寂滅),並不排斥,而且從本質上說就是同一的。依緣起法則,一切法因緣和合而成,是沒有自性的,它的生滅就如同幻化的一般,只是人的第七意識分別、執著才有的,這種如幻如化的生滅,如同海市蜃樓,當下就是空的,是不生不滅的,是究竟寂滅的,與涅槃沒有差別。而涅槃也不是開世間法而存在的,涅槃就是就著世間一切法而說的,所以說 兩者的實際本質沒有差別。《中論》觀涅槃品中說「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差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差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厘差別。」龍樹所宣講的「空」的思想,對佛教的發展產生了大的影響。

參考書目: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