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重建須尊重文化差異

重建須尊重文化差異

重建須尊重文化差異
楊渡, 中國時報,2009-09-03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090300107,00.html


 莫拉克颱風來臨三天,我去苗栗山上的天狗部落,採訪一○四歲的僅存的少數紋面泰雅族老人家Yagi和她的族人。Yagi雖然一○四歲,但她還要撫養一個三歲的曾孫女。三年前,她的曾孫女兩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孫女在平地工作,無法撫養,就把曾孫女放在山上。那時Yagi已經一○一歲了。老人家先是買奶粉餵嬰兒,五個月大的時候,因為沒錢了,她就靠著熬煮粥湯餵食。現在已經健康成長到三歲了。

 老人家Yagi在山上,既沒工作也沒收入,要靠什麼生活?她說,除了微薄的老人年金,平時就吃一點地瓜、芋頭和簡單的青菜。有時候去山上採一點竹筍,幸運的話,採到野生的靈芝,賣一點錢,就這樣養活這個曾孫女。

 想像一下,如果Yagi生活在平地,她們能夠找到工作生活嗎?一個一○四歲的老人家,可以去什麼地方找食物?失去自己最熟悉的山林,生命的泉源在那裡?如果不是祖先生活過的這一片山林,Yagi和孫女要怎麼活下去?

 這便是為什麼原住民那麼堅持要生活在山上,不能離開「祖先土地」的原因。他們明知道土石流危險,但在山下的生存,人生地不熟,得有工作,工作無著沒收入,還要繳水費電費,找食物有困難,一天都可能活不下去。而在山上,就算有土石流,也只是颱風季節,小心一點還可以生存下來。「離開家鄉,比土石流還危險」這是底層原住民生存的最悲哀寫照,漢族的官員不了解這一點,卻只是用安全來規畫遷村,怎麼會被原住民接受呢?

 社會善心要建立永久住宅,卻不被原住民接受,也是另一種文化差異。

 十幾年前,蘭嶼曾大興土木,家家戶戶都在蓋房子。只因當年宋楚瑜任省長時答應對政府興建的國宅海沙屋加以補償。這區區幾十萬補償費不夠蓋房子,他們只好自己動手,所幸原住民有許多是擔任底層的建築工、板模工,他們自己做地基、買水泥、做板模,兩三個人,就可以蓋出一幢漂漂亮亮的兩層樓房子。又便宜又實用,還用自己的民族風格建房子,每家都有特色。這些建築形成蘭嶼的景觀。

 政府想為災民建房子,慈善團體要為原住民災民建永久房,本來是好心。但未曾問一問原住民族群,他們想要什麼樣的房子,如何保有文化特色,最後一定是建成一堆平庸無奇、毫無民族特色的集合式住宅。這樣的房子,除了安置,還有什麼意義?

 事實上,讓原住民生活在自己文化之中,甚至給出一定額度的錢,讓原住民災民自己去建房子,最後可能還更便宜,而且形成有民族文化的社區,讓它擁有更大的自主空間,未來可能發展為觀光產業,這才是真正的尊重文化差異,落實原住民「自治」的正辦。

 好心,善心,是種美意。但美意不是一種「文化霸權」,而是真正的了解。了解底層原住民的恐懼流離失所的苦與悲,了解生存的不容易,了解保存文化對原住民是多麼重要,這樣才能找到讓原住民接受的居所。無論政府或慈善團體,請別再用都會中產階級的價值,去處理原住民的重建;請多傾聽一下,多了解一點,那卑微而善良的底層之心。這樣的重建,才有意義。

 (作者為作家,國家文化總會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