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上街頭的警訊(李武忠)
2011年 07月07日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510489/IssueID/20110707
在自由民主的國度人民走上街頭表達意見本不足為奇,但是原本最安貧樂道,樂天知命的農民,在短短一年內多次走上街頭向政府表達心中不滿。透露出政府施政以及與人民間的溝通確實出了問題,對國內政經局勢所可能產生的後效不容小覷。
儘管台灣經濟和國民所得不斷提升,但是農民生活過得並不富裕,他們辛苦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農戶年所得2009年僅87.3萬元新台幣,低於全國平均每戶所得(112.8萬元)。尤其農戶的農業所得迄今仍然無法突破20萬元,國內物價持續上漲,許多農業資材如肥料、農藥、油料、工資等漲幅讓農民吃不消。又不時發生農產品產銷失衡導致價格暴跌,天然災害頻傳加以中間剝削的老問題更是讓農民苦不堪言。縱然如此,多數農民還是願意留守家園,繼續從事農作,讓國人免受糧荒之苦。
然而在龐大經濟利益驅使下,政府習以配合國內工商業發展需要,繁榮地方經濟,增加就業機會為由,大量低價強制徵收土地(特別是農地),作法相當粗暴浮濫又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許多農民被迫放棄賴以為生的農地。終於在去年7/17勇敢走上凱道,引發全國關注,讓政府高官許下不再強制徵收優良農地,會積極推動《土地徵收條例》修法的承諾。
要求停止圈地掠奪
只是一年過去了,苗栗大埔、彰化二林相思寮、新竹竹東二重埔、璞玉計畫等土地徵收爭議仍未落幕。而外界寄予厚望能遏止「圈地」歪風的《土徵條例》修正案,民間團體早已提出修正版本,內政部卻遲至6/16才通過內部修正草案,且兩者有相當落差,引發外界對政府保護農地決心的質疑。農民和相關民間團體決定7/16再度走上凱道,要求政府「停止圈地掠奪,信守承諾立即修法」並舉辦「公民論壇」。
持平而論,政府部門對於上次農民訴求並非全然沒有善意回應,只是行政效率緩慢,缺乏整體的施政規劃,致不符人民期待卻是不爭的事實。政府要化解民怨就必須拿出具體績效來回應人民的要求。雖然優良農地重新認定涉及國土總體規劃利用暨農業未來發展需求不能急就章,但是應該要列出具體推動時程讓全民共同來監督。
在整體規劃未完成前,基於農地徵收多已無急迫性可暫停該項業務執行。若有特殊案例則可以參考日本成立專責審議機構辦理,該機構成員由當地農戶代表、相關政府機構代表及學者專家等組成,農戶代表由選舉產生,政府代表則由相關部門、地方議會等機構指定,學者專家代表由相關公益團體推薦。未來被劃入優良農業區之農地應嚴禁移作他用。基於公平正義原則,政府應全力改善農業專區之生產環境,提高經營效能,使得農業收入能高於平均國民所得,讓農民樂於務農。
修法納入民間意見
至於《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可透過公民力量的展現,排除財團、黑道、地方派系等利益團體的干預,將民間相關意見(如:強化公益與比例原則,實施「完全補償」,特定農業區土地不得徵收,強化徵收計劃書內容等)充分納入官方修法內容並明定義農地徵收及公共利益之要件,降低行政干預空間,才能貼近民意。以國民黨在立法院擁有的絕對優勢,要在下會期優先通過此修正案應非難事,端視主政者的決心與魄力。
作者為農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