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聯合社論] 林中斌/東亞爭端:對外強硬 對內收割 [2014-06-06]

[聯合社論] 林中斌/東亞爭端:對外強硬 對內收割 [2014-06-06]
最新更新:聯合報 2014.06.06 04:20 am
引用日期:2014-06-17
引用連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22873.shtml

【聯合報╱林中斌】
2014.06.06 04:20 am

五月十三日,越南反華暴動,華人死亡四人,重傷廿三人。十六日平面媒體頭版標題:「中越戰雲密布」。

但情勢迅速逆轉。十五日,越南外交部長范平明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表示會派越副外長胡春山赴北京進行「坦誠溝通」。十六日,中國外交部長官劉建超率團抵河內,與越南外交部長官范光榮工作團會談。十八日,越南原有之擴大反華遊行,經越總理阮晉勇發短訊叫停,戛然而止。十九日,在緬甸,越南國防部長范光青與中國對口常萬全握手,並表示:「越南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團結友誼,越軍不會採取使局勢複雜的舉動。」中越戰雲暫時消散了。

這種「鬥而不破」的作法,已在東亞出現多次:一○年中日釣島撞船衝突、一一年中越探測船爭端、一二年中菲黃岩島對峙等。(請見名人堂一二年九月廿六日拙作「鬥而不破:東亞海域爭端的戲碼」)

近年來,每次爭端爆發,雙方劍拔弩張,似乎戰爭一觸即發。但是隨後情勢便緩解。為何如此?

簡單說,那是兩個力量拉扯的結果。一、激發因素:各國政府捍衛主權必須對外強硬,否則遭反對勢力批評,可能下台。對外強硬也可對內獲取掌聲,贏得選舉或推行政令。二、緩和因素:對外強硬不宜引發戰爭,因為現今各國經濟相互依賴超過以往。打仗對國家不利。經濟下滑,政權不保。蘇聯崩解是前車之鑑。

○五年春,日相小泉不斷參拜靖國神社,大陸沿海激烈反日遊行。人都說:「中日兩年內必有一戰」。結果沒事。至今甲午再現,釣島情勢緊繃,「中日將戰」說法又成熱門。

可是在表象之下,一股逆流已在發展,指向中日和緩。四月底,日相安倍全力支持當選的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訪問北京。五月初,安倍的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跟進。四月初,習近平的青梅竹馬李小林訪問東京,她是李先念之女,及一向主張中日合作的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夫人。四月上旬,與習近平熟悉的胡耀邦之子胡德平赴東京「密會」安倍。

安倍需以反中手段拉高支持度,推動重大任務:國家正常化、經濟脫胎換骨、震災善後。已奏效,夠了。

習近平上台後,北京似乎對外更強硬,其主要目的也是對內。總體說,那是矛盾配套的戰略。習大力反貪和推動六十項改革是矛,打擊既得利益,反彈極大,風險極高。對外強硬以及逮捕異議份子是盾,使反對他的保守人士無話可說,因而保護習自己。習的精神導師和恩人胡耀邦就是因為有矛無盾,反而栽在保守勢力反撲之下。

歐巴馬在○九年宣布自中東撤軍。他怕三年後競選連任時,在野黨會指責他開啟美國的衰落,因此同年宣布重返東亞,挑戰中國以為補償。他一二年勝選後,一度對中和緩。新任國務卿John Kerry次年一月對國會說「我不認為亞太增兵部署有必要。」最近,歐巴馬團隊為何又對中強硬?今年十一月美國有中期選舉,他支持度低落,必須對外強硬,以作補救。之前,他處理健保、敘利亞、烏克蘭皆失分。

目前中美互嗆,但鬥而不破:戰略經濟對話依然舉行,中方依然受邀首度參加環太平洋演習。

廿世紀,對外強硬是對外用兵的先兆。廿一世紀,對外強硬是對內收割的手段。國際關係課本要重寫了。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更完整資訊,請參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228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