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科技組
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er, JRC)永續環境研究所與荷蘭環境評估機構PBL在近日發表關於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長期趨勢報告。研究結果顯示,二氧化碳,這項被認為是造成氣候暖化的主因,其排放量從1990年至2010年間,增加多達45%,並且在2010年達到330億公噸的歷史新高。
藉由分析全球大氣研究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Emissions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 EDGAR)與最新的能源使用統計等數據,研究團隊發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核能與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方式,並不足以彌補因發展中國家能源與運輸需求大幅成長所造成的排放量增加。因此,儘管在同一時期,工業化國家(industrialised countries)的排放量已經減少,但全球整體的總排放量仍然持續上升。唯一令人可喜的是,雖然工業化國家呈現不同的排放量變化趨勢,但整體而言,將可望達成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中所設定的目標 - 至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2%。
回顧京都議定書時期,工業化國家為改變其能源使用組合做了很多的努力。在1990年至2010年這二十年間,他們成功減少對於煤炭和石油的依賴,轉移需求至天然氣、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透過建築物保溫設計改進、推廣使用較高能源效率的消費性產品,以及增進燃油效率等措施,他們也在節約能源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團隊分析,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率達到破記錄的5.8%,其主要的原因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強烈能源需求,以及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復甦。包含美國、中國、歐盟(27會員國)、印度在內,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需對此驚人增長負絕大部份的責任,不過歐盟在2010年的總排放量仍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準(2010年總排放量為40億公噸,2007年總排放量為42億公噸)。
參考資料:
http://ec.europa.eu/dgs/jrc/index.cfm?id=1410&obj_id=13850&dt_code=NWS&la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