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東臺灣眾神的呼喚

東臺灣眾神的呼喚

分類標籤: 原住民
東臺灣眾神的呼喚
《台東縣史宗教篇》札記
2019.09.02 台東宗教文獻田野工作
作者:徐雨村

2016年某個星期六午後,我到了睽違已久的中研院民族所,參加一位研究馬來西亞天鵝城武術活動的碩士論文計畫發表。順道約了久未謀面的小馮聊聊天,他提到黃宣衛老師正在找人寫台東縣史宗教篇,我們的共同結論是這項工作錢少事多離家遠,看來很難找到什麼人。我回去想想,心念一轉,或許是台東眾神的呼喚吧。這確實是個了卻心願的機會,畢竟我曾在台東待過七年,原住民宗教或漢人宗教都有小小涉獵,但總少了夢想中的那本書,這個機會看來挺不錯的,錯過這次,也就沒有下次了。

於是我就硬著頭皮打電話給黃宣衛老師,黃老師大概覺得有人自投羅網是再好不過,就答應了我的毛遂自薦。就我當時身為暨大東南亞系兼任助理教授的狀態來說,這件工作不只是多了幾十萬可用,還讓名片得以多印上一行「台東縣史宗教篇撰修」。但這個擔頭,確實比一開始的務實想像還要沉重許多。

到底範圍有多大?

這回的台東縣史屬於2001年初次撰修之後的增修,理論上是從2001年開始寫就好,然而初次撰修是以族群為單元,分述其傳統文化及變遷,並無宗教篇。這回撰修時一開始就思考,如何跟這些族群單元相銜接?或者需再重做田野?

宗教篇的撰修範圍甚廣,幾乎是包含所有的宗教在內,原住民傳統宗教、漢人傳統宗教、新興教派、基督宗教等等。我也沒有考慮太久,就把這篇當作全新撰修的工程。

所謂的原住民傳統宗教是基督教傳入之前就已存在,或是至今依然繼續存在的傳統。我相信這個項目多元有趣,但由於台東的原住民多達七族,若能多邀請幾位寫手幫忙,勢必能增益內容的豐富性,更重要的是擔頭會稍微輕一點。於是我把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卑南族這幾個篇目,邀請國立台東大學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朋友們幫忙完成,依刊登順序是葉淑綾、方鈞瑋、譚昌國、王勁之、林娜鈴,感謝他們的情義相挺。但由於經費有限,筆者只好留下魯凱族、達悟族、平埔族的篇目,自己想辦法。

其中漢人傳統宗教部分,似乎能與2001年的漢族篇相連接,但這十餘年來的漢族傳統研究成果豐碩,也有需要引用其成果。邱彥貴在2001年《漢族篇》所撰的〈教派與道場〉,其中所述的一貫道研究內容至為詳盡,成為少數可明確進行增修的基礎。

關於日本神道教的研究,姜柷山先生有一篇集大成的論文,承蒙他慨然提供稿件,增益這本書的豐富性。如此集多位朋友的協助於一體,最終交出23萬字,原本預算是15萬字,看來也是不小的一本書。


《台東縣史宗教篇》書影

《台東縣史宗教篇》目錄
文獻不多、田野做不完

理論上,縣史或縣志多半是利用文獻資料完成,台東縣政府也熱心提供縣史資料室給我們,並責成各處室提供足夠的資料。如此能夠取得的資料大致是臺灣省政府編撰的教堂名冊、民政處所提供的已辦理登記的教堂寺廟名單、以及文化處歷年的文化資產及原住民祭儀調查報告書等等。其餘未盡之處,就得多做田野及網路搜尋。

在網路資料方面,基督教長老教會較為齊全,但各個教堂的資料繁簡不均,有些經常增補,有些則是維持早年記錄。大體上,我透過網路搜尋來建立基礎表格,再就網路文字進行轉述,並減少宗教的信仰話語。

一開始曾設想以廣發問卷的方式來完成基本資料的收集,但回收的比例很低,彷如石沉大海。所幸還是有幾封令我感動的回信,主要是來自基督宗教的教會,尤其是天主教福建路中華殉道堂寄來一小箱書籍資料及珍貴的照片電子檔。為了感謝這些朋友的支持,凡是有收到回信,其內容都已納入。

在文獻及問卷的限制下,田野工作所需的時間,剛開始估計是兩個半月,跟最後結算好像差不多,從2017年2月到2018年8月間,利用寒暑假完成,一共去了七次。經費當中雖有提列田野費用,但每位撰修只有14天的田野經費,其中5天可報住宿費,所幸有多位撰修表示他們不需要田野經費,可以讓我多所發揮。史前館的朋友蔡志忍先生熱心提供空房及轎車,他則是騎機車上班,所幸這些田野期間好像雨天不多,讓我少了些許愧疚。

台東縣幅員廣大,至少可分花東海岸線、縱谷線、南迴線三條,我每次到台東做田野,大多以其中一條為田野工作的對象。以下就田野工作的經驗,來聊聊其中幾個話題。

成功元宵遊行

我們對於台東地區元宵的印象大多會以台東市的元宵遊行為主,事實上,同一天在成功鎮及池上鄉也有元宵遊行。

成功元宵遊行的資料大多來自成功東漢宮文書蕭鐘崑先生。他在民國80 年擔任三仙台國際青年商會的社區主委時,那年就由該會主辦迎神賽會,逐一拜訪從隧道口山海宮到三仙台這一路的各個廟宇宮壇,一一記錄廟宇名稱、管理委員會制度等等。熱愛攝影的他也拍攝了多張東漢宮前的元宵遊行照片。事隔20多年,很多當時的神壇寺廟都已整建,這些照片於是成為珍貴記錄。

值得一提的,東漢宮經過數十年的蓄積實力,由神壇到小廟,如今已展開大幅整建。我在2017年7月拍的照片,已成為歷史鏡頭。


東漢堂(東漢宮前身) 蕭鐘崑攝(1981年)。徐雨村翻攝(2017/7/18)

成功東漢宮(2017/7/18) 現已拆除修建新廟。徐雨村攝
齊柏林最後的行腳

2017年9月11日的行程到了池上鄉,午飯過後就驅車到法林寺暫歇,巧遇前鄉長,他就引介我認識長林法師。齊柏林搭乘直升機穿梭台灣各地,拍攝了《看見臺灣》影片,但在2017年6月10日墜機,與飛行員三人罹難。最後的起飛地點就是法林寺前面的寬闊草皮平台,其後長林法師為他做了幾次法會來超渡英靈。


法林寺(徐雨村攝 2017/9/11)
大陳人的秘密基地

1955年2月8日,浙江外海的大陳島居民1萬餘人撤退來台,當時稱為「大陳義胞」,分散到全台12縣市的35處大陳新村居住。其中在台東的富岡漁港跟尚武漁港,生活型態比較接近大陳島的傳統漁業生活,來自大陳島的民間信仰也在這裡生根。在富岡漁港有海神廟,在尚武漁港則有天后宮。

2017年10月10日,我來到大武鄉的尚武村,訪問了天后宮前主委莊春梅女士。她表示當年大陳義胞從大陳島出來時並沒有請神尊。由於撤退時有負重限制,島民請示媽祖是否要把神尊帶去,媽祖表示只要帶黑令旗就好,祂會跟著大家去台灣。有些人並沒有跟著撤退而留下來,當天晚上沒有電,就有一把天火降下來,隱約看到天后宮那邊有火光,第二天早上一看,這座廟已夷為平地。

談到大陳媽的由來,漁民在海邊看到一個石製香爐在海上漂浮,按常理判斷,石製香爐會沉在海底,但很奇怪的是這個香爐竟然漂浮著。漁民撈起來祭拜,有求必應,那時的乩童就說,這尊媽祖是來自廈門,要來救世。

來台後之所以選擇落腳在尚武,主要是因當時以港安置政策所致,大陳島民大多安置在能夠捕魚的地方。房屋則是美國政府跟中華民國政府合資。在尚武設置披星一村、披星二村。目前原住戶只剩下三戶。

大陳人在民國50幾年就集資興建小廟,並維持大陳人的風俗習慣,例如這裡的誦經團,有別於台灣各地由女性擔任的習慣,而是一直由男性擔任,誦經到天亮,儀式結束則會放鞭炮。

尚武的大陳人陸陸續續搬到中和、永和一帶,主要原因是尚武漁港一直有淤砂問題,據聞在中永和也有一間廟。大陳人陸續搬走後,早年的管理人蔣永福見大陳人越來越少,到了民國70幾年,就把這間廟託管給閩南人。目前每年的慶典活動包括農曆三月到嘉義新港奉天宮,讓媽祖姊妹相聚,從台東過去會先經過南鯤鯓王爺。七月王母娘娘到花蓮聖安宮。八月伯公(福德正神)到車城福安宮。

每年農曆三月23日媽祖誕辰,22日下午搬到台灣各地的大陳人都會開車回來,大概都是中午過後兩點到三點之間,來為媽祖祝壽。花蓮方面的人們會坐火車,高雄方面多半是開車,在中永和的大陳人會包兩三部遊覽車。

雖然目前住在尚武的大陳人已經非常少,但這座廟既是來自大陳,也就有必要繼續維持「大陳媽」的名號,將來大陳人子孫也會回到這個在臺灣開基的地方。無論依然定居在尚武的大陳人有多少,每年的媽祖誕辰祭典十足成了大陳人重返秘密基地的年度盛事。


大武鄉尚武村大陳義胞天后宮(徐雨村攝 2017/10/10)

富岡漁港的海神廟(徐雨村攝 2018/2/7)
完美的句點

如果要達成自己所設定的完美目標,需要做的田野工作非常多。但在經費時間限制下,就只好接受不完美的現實,盡己所能就好。最後的一次田野,依然如同先前的每一次,平淡中穿插著驚喜,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在2018年8月,縣史已進入審查階段,當時我也利用暑假繼續追逐完美。基督教長老教會東美教會的資料頗為詳盡,但成功鎮的三民教會一直是「待補」。我在8月18日驅車到了成功鎮,路旁的電線桿有好幾處臨時用紙板做成的「三民教會」指示牌,吸引了我的注意,進到巷子裡頭,找到了當天已舉行獻堂禮的三民教會,工作人員正在整理會場,清點賓客致贈的禮金。我向她們說明來意,她們立刻就找來牧師,贈送我一本當天的《三民教會新堂獻堂感恩禮拜手冊》。我隨即把內容轉述於縣史當中,如下:

民國90 年(2001)11 月14 日,由東美中會設立三民教會,承租舊建築物為禮拜堂。91 年1 月12 日,張正勇牧師就任第一任駐堂牧師,同年2 月5 日購得舊住宅兩層樓半,一樓為牧師館,二樓為禮拜堂,但因建物空間不便,開始籌畫購買土地及新建禮拜堂。自95 年至101 年間展開購地、建堂奉獻等事宜,但礙於等待總會財團法人轉移為中會財團法人的程序完成,才得以申請建築執照。

104 年4 月24 日終於取得建照,9 月22 日舉行破土禮拜,動工興建禮拜堂。建堂工作除了板模、鷹架及廁所部份外包之外,一切均由任金水長老及委員負責工程,並由信徒參與興建。建築經費除由信徒及熱心人士奉獻外,不足部分由信徒無條件拿出不動產向農漁會抵押貸款。基於政府將教會視為公共設施之要求,包括消防、無障礙設備等,歷經文書往返,終於在106 年12 月14 日取得使用執照。107 年8 月18 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台東縣史宗教篇,頁236)。


2018/8/18舉行獻堂禮之三民教會。徐雨村攝
能以三民教會做為這整趟旅程的終點,意義非凡。三民教會歷經十餘年的努力,都靠物質條件欠佳的信眾齊心合力、一點一滴累積而來。這個情景不只出現在原住民教會,也在很多的漢人信仰廟宇裡頭。筆者何其有幸,能藉此機會踏訪台東各個角落,發掘這些故事分享給大家。至盼台東的眾神繼續護佑這塊美麗大地。







※後記:原本答應主編要寫馬來西亞主題,結果變成在馬來西亞天鵝城出田野,撥出一天來回顧台東縣史的撰寫過程。天鵝城的朋友,Sorry lah,等我反芻沉澱一下,再好好寫幾篇。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徐雨村 東臺灣眾神的呼喚:《台東縣史宗教篇》札記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