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那些年,我遇見的陶瓷還有人

那些年,我遇見的陶瓷還有人

分類標籤: 原住民
那些年,我遇見的陶瓷還有人
2019.06.17 考古陶瓷歷史
作者:謝艾倫

我和R造訪順化皇城想來已是三年前的事,回美閉關寫作之前的放縱。越過香江,穿越午門,循走在太和殿、太廟、延壽宮,御花園 ‧‧‧ 如同旅遊簡介上說的,整體而言順化皇城像是迷你版的北京紫禁城,主要的建築多是越式,點綴著一些東西合壁的元素,反映著十九世紀阮朝在世界史飄搖的那一段。1968年的順化戰役重創前朝皇都,如今,胡志明大大的肖像緊盯著世界文化遺產的修復工作。


順化古城的午門
天公不作美,古城的天是陰鬱的,相對之下,色彩斑斕的建築裝飾很是引人!
「你看你看!這些遠看繁複的裝飾,全部都是用破瓷片組起來的!」我興奮地叫道,「還有這些應該是酒瓶回收再利用~」我放慢步伐,開始把參觀視角從宮廷的宏偉地景縮小到直徑三公分的碎片們。
「你在菲律賓庫房看得還不夠嗎?」R 白了我一眼。
「這邊的瓷片跟那邊的不一樣啊,那邊我挖半天的是十六、十七世紀的東西,這邊都是十九世紀跟更晚的‧‧‧」
「瓷器就瓷器,是可以怎樣不一樣?」
「差很多好嗎!」我轉成說教模式「陶瓷之所以是海洋考古最重要的遺物之一,除了保存度遠勝其他遺物之外,隨著技術的演進、風格的轉移,每一個時段都有代表性的器物跟窯口。藉由探究近代陶瓷器的生產、流通、與消費,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全球各地在捲入全球化經濟的過程中在貿易網絡的角色甚或各地文化轉變的微言大意。」
「你說『全球』會不會太誇張?」
「還好吧,像是十六世紀中國景德鎮出產熱銷西方的克拉克外銷瓷(一種盤緣或瓶腹平行切成好幾個“窗”的裝飾風格),福建的漳州窯就模仿了景德鎮克拉克瓷的紋樣量產,大量出口瓜分景德鎮的市場。」
「歐歐幾百年前就有仿冒品了!」
「對啊,事情還沒完呢!到了十七世紀中由於明清朝代更迭,中國方面基本上停銷克拉克瓷時,日本九州肥前地區跟伊朗薩非王朝的陶匠因為市場有需求又繼續製造克拉克瓷!加上荷蘭台夫特與墨西哥普埃布拉也生產類似的產品,根本眼花撩亂!」「日本在此時除了生產外銷仿景德鎮的外銷瓷之外,也開發出獨特風格的釉上彩瓷,深受歐洲市場喜愛。後來中國瓷器重新支配供給線時,還要反過來模仿日本的彩瓷。」


中國景德鎮、荷蘭台夫特與日本肥前的克拉克瓷(左到右)
「那也太難分難解了吧@@」
「其實如果熟悉各家特色又有完整器皿可以檢視,要分出各個產地類別不是特別難,尤其是荷蘭、墨西哥的產品其實是釉陶,不是瓷器,很容易從胎體識別。比較有挑戰性的還是東亞的產品,尤其是考古遺址出土的,缺乏窯口特徵的小破片,對於辨認的挑戰多多了 ‧‧‧ 所以大家才不斷嘗試各種科學分析的方式,希望找出非破壞性又能在短時間內經濟地協助判讀大量標本的方法!」
「這樣我大概了解了,說半天十七世紀的東西,眼下這些晚期的陶瓷你怎樣看?」聊到這裡,不覺已走到皇居的出口顯仁門。
「嗯~雨天把破片洗得很乾淨,可惜看不到背面與斷面,這裡有十九世紀英國大量進口的銅板轉印瓷器,也有福建/廣東民窯的東西,但是這城門應該是整修過了,有些破片看起來更晚,像是 ‧‧‧」
「像是????」


顯仁門(局部)與其上熟悉的老朋友
「!!!!!蔡 ‧‧‧ 蔡 ‧‧‧ 志忠!為什麼會在這裡?」
「誰是蔡志忠?你在說什麼??」
我瞟了R 一眼。告訴自己這是文化差距的問題,不是年齡差距的問題。
城門上的龍跟磁片上的兩位仁兄笑看對著他們心中吶喊的我,好像在對我說,你慢慢想怎樣解釋吧~。

-----

拜訪香港也不過是一年多前的事。

熱心的地陪W 在會議的空檔帶我們參觀校園,那時鬧著學運,學院裡穿插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子,大家見怪不怪。我心裡懸念著剛剛丟出去的工作申請與會後接踵而來的面試機會,心浮氣躁的,沒有多花心思追問,比較想去大嶼山找大陸雞(找到我就不用求職了是吧)。

從校園再往北,大埔碗窯隱身在新界郊區坡地林野間,離車站其實不遠。對,離開繁華的商業區,香港也是有山有林的。這裡是帝國的荒蕪邊界,也是通往世界的孔道之一。

地圖上標示著瓷土礦洞、水碓作坊、牛碾、龍窯的位置,這裡是眾多所謂「福建/廣東民窯產品」的產地之一,出身客籍的馬氏家族在康熙年間買下了當時已有規模的窯廠,承先啟後地為此後因為各種因素離鄉闖蕩的海外華人提供最親切的生活用品,產品雖然粗糙,卻歷久不衰,一直到二十世紀三零年代才歇業,這其中有沒有哪個碗盤流落到越南中部,成為皇城上的那點末日輝煌呢?


大埔碗窯的牛碾
W帶我們行經一處只見滿地的陶片散落,笑說這邊現在藝術家還是會來生產創作,不要亂撿。唯一祭祀陶瓷業祖師的樊仙宮,在產業沒落後也香火依舊。

那時我心想,這麼近的地方,隨時都可以來的…

我終究是換了題目。 不知道那幾日熱心陪我搭叮叮車的學生們,現在各個好嗎?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謝艾倫 那些年,我遇見的陶瓷還有人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