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林益仁:他們在凱道彩繪石頭──原民、盟約與和解的希望

林益仁:他們在凱道彩繪石頭──原民、盟約與和解的希望

2017/03/27
作者: 林益仁

凱道上色彩繽紛的彩繪石頭。作者提供。

前幾天深夜,在凱道的MayawBiho寄來一些石頭的照片。他們在總統府前面的日子,已經過了一個月。

這場原民運動因「傳統領域」而起,抗議現場一直以來人數都不多,但是透過網路的直播與宣傳,得到許多按讚數。令人驚訝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關心他們的傳統領域訴求。

顯然,這不是過去政治人物習慣的「遊覽車與便當式」政治動員,沒有過度喧囂的悲情,但是卻充滿豐富的藝術。而這些藝術,在表達深刻的人與土地關係。凱道的帳篷,讓我想起澳洲首都坎培拉前面的「原住民族帳篷使館」(The Aboriginal Tent Embassy),1972年有4個原住民為了爭取土地的生存權,立下一把陽傘表達訴求,一直到今日猶存的象徵性使館。

小孩在地上彩繪石頭。Mayaw提供。

▋他們在凱道彩繪石頭

最近,開始有部落族人寄來從東部海岸撿拾的石頭,展開彩繪行動。問題是,凱道的帳篷有地址嗎?郵差先生竟然還是可以使命必達。主流社會對這群人的反應,包括民進黨政府都不知如何料想。除了「夷將下台」的「口號」很政治以外,其實這些朋友在凱道的行動,句句都是肺腑之言,錐心之痛。或許這些話,一下子聽在政治人物耳中覺得如芒刺在背,主要是因為這些都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然而,這些行動卻開始自由地長出一些美麗到有點絢爛的結果。剛開始,是青年支持者的舞蹈以及歌聲,然後出現關於原民土地議題的教室與學堂,現在則出現更多彩繪的石頭。排列在凱道的繽紛石頭,似乎在向失去土地的人們呼喊一般。不同的人群,有人或許冒著違法的風險撿拾東部在地的石頭,而另外有人在帳篷裡外彩繪出他們內心的支持。無形的社會關係連結串起了失去土地的人們,也畫出了他們的想望,表達出那些至深且目前政治無法解決的現實。但重點是,要說出真相,而這個說出歷史真相的行動正是轉型正義的核心要旨。在這些石頭上,我看到了希望,看到社會運動少見的文化與藝術氣質。或許,也看到一些轉機。

關於石頭,我另外知道在莫拉克風在之後,阿里山的來吉部落受創嚴重。部落族人在驚恐之餘,決定以彩繪山豬石的方式,將那些狂風大雨掃至的大石頭,一顆顆轉化成來吉部落的家園起造象徵──山豬的形狀。據傳說,來吉部落的祖先是因為追山豬才找到這個塔山下的安居之地的。於是,那些稜角崢獰且夾帶痛苦記憶的大石,在義工的彩筆之下,一一轉化成可愛模樣的山豬,並成為日後重建的動人故事。石頭是冰冷的,但卻是大地的一部分,原住民透過與大地親近的智慧懂得化敵為友,這是漢人文化中「愚公移山」難以企及的。最近的迪士尼電影《南島奇緣》(Moana)亦有一個場景是,女主角透過「疊石」的儀式,連結與祖先的關係以及表達承擔的決心。凱道的石頭,應該妙意連連。


來吉部落的彩繪山豬。作者提供。

▋未來還要繼續上路

但是,反觀行政院原民會這個執掌原民大計的政府單位呢?這段時間,我仔細地觀察,只能說:「夷將主委,你真的辛苦了!」聖經上,耶穌曾教導說:「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以原民會如此弱勢的部會在行政院中,要做出目前「排除私有地」這樣的版本決策,其中必有緣故。但即便如此,經過這陣子許多媒體報導與社會溝通,以及上週總統所召開的原轉會議的討論,一些解套之方,已經陸續出現,這些應該都是原民會值得參考的內容。原民的事務本來就複雜,加上過去各族群文化與土地歷史被壓抑與忽視的處境,真相未明之前,誰說了能做準呢?就算是前面有失誤,說得失真了,修改一下,繼續上路,有何不可呢?

幾天前,我認真地問Mayaw為何一定要堅持「夷將下台」的訴求呢?他竟然俏皮地跟我回說:「只是在找一個不用離開凱道的理由而已吧!」有誰,會天真到認為夷將主委會下台呢?此外,又有誰不知道,以目前原民的處境,要處理傳統領域,誰當主委不是都得面對如此主流社會疑慮的困局呢?這是社會結構的大問題,不完全是個人能夠解決的複雜事務。更且,它極需要更開放與多元的社會溝通,黑箱與私下運作是無法解決事情的。

櫸木事件中的盟約與和解之石。作者提供。

▋你我的盟約與和解之石

其實,這段時間因為傳統領域的爭議,社會上開始關心與嘗試瞭解原民的土地文化內涵,逐漸區別原民土地的分享與共榮的生態觀,這是極為正面的發展。Mayaw與凱道族人的思維透露出漢人社會運動者極少有的落地能量。說真的,過去的運動有誰上場沒有心想「退場機制」的?但這場特殊的原民運動,卻似乎有一種以凱道為家的趨勢,成本相對低但社會價值高,如果原民會的態度不變,我看石頭還是會一顆一顆地繼續彩繪下去。但,我還是衷心盼望這些石頭是否可能轉化成為一種具有和解與盟約效果的石頭呢?別的族群我不是很清楚,但泰雅族確有「埋石為盟」的慣俗。

在司馬庫斯的櫸木事件中,我親自參與了由老頭目Icyeh所帶領的一個Sbalay儀式。主要是為了證明司馬庫斯的傳統領域範圍,司馬庫斯部落邀集了泰雅族四周鄰近部落的代表,透過部落地圖的劃設與確認,在眾部落的共同見證下確立了司馬庫斯的傳統領域。當下,他們並以豬犧牲表示慎重,取其鮮血塗抹在盟約的石頭之上,以石為記的盟約補足了口語為憑的做法。這個過程後來成為「司馬庫斯無罪抗告」的法庭重要證據,說明司馬庫斯的傳統領域範圍所言不虛,是有集體公認的效果。這個喧騰一時的「櫸木事件」,在2010年被高等法院宣判3位族人在自己的傳統領域內拿取櫸木無罪定讞,成為台灣歷史第一案。這個盟約之石,則是部落追求真相、尋求和解以及宣示結為一體的重要記號。

凱道之石,是因傳統領域爭議的衝突而起。但這些石頭在眾人藝術之心的點化之下,帶著尋找真相的盼望,它會是盟約與和解之石嗎?我衷心盼望。

     

延伸閱讀:

如果加拿大可以這樣解決傳統領域爭議,為什麼我們不行?

「沒有人是局外人」──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爭議是什麼樣的局?

不惜挑撥原漢關係,也要替財團護航的民進黨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