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山林】從獵人視野看台灣山林

【山林】從獵人視野看台灣山林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山林】從獵人視野看台灣山林

激流勇士 發表於2016/12/24
文:李政政 / 圖:激流勇士團隊

在山林行走,登山者總是為了克服不同的地形而煩惱:奔騰的大水、陡峭的岩壁、令人摸不清方向的原始林,都是讓人退卻的主要地形。但往好的一面看,也因為這樣多元的地形,增添了許多攀登的樂趣,更演變出眾多不同的登山方式與攀登技術。然而,「登山者與獵人」一同遊走於山林間,你是否曾經好奇,獵人是如何看待「地形」,又是如何與地形共處的呢?這篇文章,我們將透過獵人的視野,帶你來看看地形在獵人的眼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台灣的高山民族來說,狩獵的活動,是驅使獵人往深山前進的主要動力,也因此在地形的認知上,很大一部份來自於「地形與動物棲地的連結」。以泰雅族來說,族語當中有「豐富的詞彙」清楚地描述不同的地形,這些眾多細膩的詞彙能有效、迅速地在狩獵活動中溝通與應用。

「陡峭地形」VS「平緩地形」

在眾多地形語彙中,我們大致可以將地形分為兩類。第一類為「陡峭地形」,此地形涵蓋:懸崖上面 (babaw ubah)、懸崖周邊 (syaw na ubah)、峭壁 (snac)、山谷邊 (syaw na snac)、山凹處 (uru)、和陡坡 (qhoyaw)。第二類是「平緩地形」,這個部分包括:平緩的地方(bnux)、溪邊岸上的平緩地 (srziq) 和陡坡上面的平緩地 (stayax)之描述。這些精確、簡短的語言,反應高山原住民族社會的思想和意識,充分揭露了人與環境的關係。



夜晚的溪谷裡,獵人傳授知識,帶我們判讀地形,介紹各種動物的習性,這一夜,「山」充滿了生命,帶給我們更多的想像。

地形與動物有甚麼關係呢?

透過眾多地形的名稱,我們始能與動物棲地做連結,並將地形與動物的習性來搭配。比如說我們熟知的「長鬃山羊」,喜歡在懸崖上面、懸崖周邊、峭壁等處棲地,其行經的路線常出現在山壁間縱向的移動。曾經聽聞獵人生動地描述:山羊攀爬能力極強,對於艱困的峭壁、甚至使用「強壯的下顎」協助攀爬!

此外,「山羌」的習性就與山羊大不同,牠們喜歡棲息在濃密森林的平緩的處、溪邊岸上的平緩地和陡坡上面的平緩地做為棲地。最後是山豬,山林的猛獸喜歡在山凹處居住,山豬的皮厚,汗腺不發達,牠們利用山凹處旁的濕地,在泥濘中翻騰打滾,藉此來降低體溫,並弄掉身上的寄生蟲,因此接近水源處的山凹地、有眾多山芋與姑婆芋的環境便是山豬的居住首選。



獵人眼光八方,隨時判讀地形,除了獵人之外,誰也沒發覺,高聳的岩壁上,站立著一隻長鬃山羊。



長鬃山羊的蹄有特別的設計,蹄上突出的外側,可輕易絆住岩石表面,牢牢地踩在石礫之間,牠們特別喜歡待在裸露岩石崩塌處和險峻陡峭山區。



動物棲地與獵人行為有甚麼關係呢?

山羊、山羌與山豬不同棲地的選擇,造就了泰雅族人對於不同地形的看法,更因為動物們不同居住的環境,獵人因此開拓出多元的獵徑。從棲地來看,動物活動的範圍涵蓋整個生態系,這樣全面的分佈,獵徑開拓的模式絕對不是「點與點」之間一直線的連結,而是「錯綜複雜」的路線選擇。在一條泰雅的路一文中,筆者曾探討過泰雅人路線的選擇是沿著「河流所展開的空間格局」,並利用山稜順應自然地勢的路線,而這樣路線的規劃,更使獵人的足跡遍佈於廣大獵場之中。



我相信讀者無法察覺陷阱在何處,因為這就是專業獵人的功力。



在判讀動物的棲地後,沿路在不同的動物棲地上,獵人設計各式各樣的陷阱,這張圖片使用的陷阱是Boli(運用彈性的陷阱),當獵物被打中的時候,富有彈性的樹枝會瞬間彈起,牢牢地抓住獵物。



動物棲地與登山地形有甚麼關係呢?

藉由獵人對於動物棲地的認識,是否能有助於我們登山時對於地形的掌握呢?

在本文與讀者分享一個小故事,來描述泰雅地形的智慧,並藉由判斷動物棲地化危機為轉機的故事。激流團隊曾經在往老獵場的途中,錯失由山稜下切至河流的機會,使整隊面臨缺水的危機,因此,獵人與筆者決定由懸崖上面,沿著峭壁慢慢地下切到河流取水。然而南澳地區 V峽谷地形發達,在下切一小時後,只能聽到溪水聲淙淙作響,卻始終無法接近溪流,幾乎半天沒喝到半口水的我簡直快要渴的發瘋,開始做出「舔樹葉、擠土水」等不明智的舉動,然而一旁能將地形觀察入微的獵人則鎮定的多,依舊持續地觀察山溝、山稜的走向,與動物的棲地,再下降一個小時後,離開了「山羊」的陡峭棲地,來到「山豬」的地盤,獵人開始要求我左右移動,尋找山凹處,在一次又一次的收尋與落空,我漸漸的失去希望,直到獵人說出:「這裡是山豬的窩」,我才好奇的發問一聲:「所以呢」?獵人回覆:「山豬喜歡居住於山凹處,接近水源的地方,你沿著獸徑橫向移動,那裡就會有水」。我抱持著最後的希望,走向山凹處,而眼見的是沿著岩壁一滴又一滴流淌的泉水,我興奮到臉貼著岩壁喝水,像偉大的山豬致敬。

也許傳統的獵人知識、動物棲地的掌握,是現代的登山者不需要的登山技能,但筆者相信如果你願意向獵人學習,傾聽他們的山林智慧,整座山會更有生命力,而這樣的山林智慧,更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視野與角度,去欣賞台灣的高山地形!



獵人回覆:「山豬喜歡居住於山凹處,接近水源的地方,你沿著獸徑橫向移動,那裡就會有水」。



動物活動的範圍涵蓋整個生態系,因此,獵徑開拓的模式絕對不是「點與點」之間一直線的連結,而是「錯綜複雜」的路線選擇。



參考文獻:官大偉。2013。〈泰雅族河流知識與農業知識的建構—一個民族科學的觀點〉。《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的3卷,第四期。
粉絲專頁:激流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