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Re: [紀錄片][報導文學] 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後續)

[紀錄片][報導文學] 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分類標籤: 原住民  教育
紀錄片:
【篇名】《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劇情】
我(弘賢)、芷涵和清豐,我們三個是南投親愛部落的小六生,從出生到現在,我們一直生活在簡樸的山林裡。要上國中了,我們可能必須離開山上、父母,到陌生城市的國中求學。在山下,我們會有怎樣的生活呢?於是,我們拿起攝影機,寫下這段上 國中前的心情日記,並且互問:「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這部紀錄片主題呈現的是臺灣原住民小朋友在現今教育中的困境。

南投泰雅族萬大群在日治時代,由於日本人興建萬大水庫,被遷居至Plagawan,國民政府來臺後,又改名為「親愛村」,所以,親愛村民有時會彼此戲稱:親愛的。

弘賢、芷涵與清豐是萬大分校的小六生,從出生到現在,他們一直生活在簡樸的山林裡。六年級下學期一結束就要國中了,他們可能必須離開山上、家人,到陌生城市的國中求學。

於是,在畢業前夕、老師的帶領下,他們開始思考「上國中」與「成長」可能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採訪了也是分校畢業、現在唸國二的學長姐:弘毅與成美。希望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經驗,好應付即將面對的種種未知。

弘毅是弘賢的哥哥,分校畢業時興致勃勃地下山讀國中,兩學期後,因不適應城裡國中的種種,一年後又主動轉回山上。弘毅的同學…成美,也是國小一畢業便下山,現在就讀國二的她,曾拿了全學年國語朗讀第二、學藝競試第三,似乎在平地適應得很好。

在採訪前,弘賢、芷涵與清豐想到的是:「在山下,要住哪裡?」「要不要花很多錢?」「會交到好朋友嗎?」「會不會被笑『番仔』?」「成績趕得上平地小孩嗎?」「留在山上讀國中不好嗎?」

採訪後,他們發覺,上國中時,「成績」代表了……

明年夏天,芷涵和弘賢可能會下埔里唸國中,清豐可能因為家庭經濟而留在山上。現在,他們三個拿起訪問稿與攝影機,紀錄下這段上國中前的心情日記,並且互問:「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工作人員】
大嗓門的山地淑女芷涵、表面老實私底下鬼靈精的弘賢,和心事重重卻勇往直前的清豐,一流淚就像瀑布的洪雅玲老師、努力把腳劈到頭上的陳揚威老師,以及正在與水桶肚奮戰的李文宗老師,組成了史上無敵「D6」。(D,代表dear,親愛村)






【報導文學】

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 2006/01/13         台灣日報         

⊙啟明‧拉瓦




我的志願是長大後要當醫生。

——親愛的畢業生屋比依‧鐵木

一個村落萬大群人由「巴魯卡萬」與「馬荖」兩個家族系統所組成,老人都知道,她們的祖先幾百年來都在現在的濁水溪、眉溪與北港溪上游一帶生活著。巴魯卡萬人最早居住於眉溪附近的Lipa附近,一八三○年左右往濁水溪流域移動,現在分類系統中的「萬大群」人,在一八八二年在Chabubul附近與馬荖家族人匯聚後,正式出現。(泰雅耆老馬紹‧莫那)

Chabubul萬大人開始喜歡濁水溪後,一八九○年起逐漸往下游移動,散居在「札吉斯」與「斯米奧魯」兩地附近。一八九五年日人治台,日警為便於管理,將這些散居在濁水溪兩岸的泰雅部族集中在「札吉斯」一地,並建駐在所,以便監控管理。一九三七年日人覬覦濁水溪主、支流水資源,準備興建萬大水庫,一九四二年,以安全因素又將「札吉斯」部落下遷至現在的「親愛」部落。親愛本部人口漸增,有些人遷至稍北即今萬大電廠附近另立「萬大」部落;一九三○年八月,泰雅另一支賽德克族由「玻拉瑤」舊部落遷來現今「松林」部落,成為親愛村的一員。

仁愛鄉親愛村,位於霧社之南沿碧湖旁往奧萬大風景區的路線上,現在包含萬大群的「親愛」、「萬大」部落與賽德克群的「松林」三個部落,海拔約於九百多公尺,現有四百二十六戶,人口一千四百七十二人,村內有親愛本校與萬大分校,學生現共九十位,最近的國中是號稱南投縣「最高學府」(海拔)的仁愛國中。

三個國小畢業生

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親愛國小萬大分校陳揚威

親愛村萬大群自稱巴魯卡萬(Plagawan),亦可稱泰雅人為巴魯卡灣,親愛村民有時會彼此戲稱「親愛的」。今年一月十三至十七日,由公共電視(新聞、網站)策劃「二○○六年第二屆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中,有一部由泰雅族仁愛鄉親愛村親愛國小萬大分校陳揚威、洪雅玲、李文宗三位老師與三位原住民應屆畢業生一起拍攝「親愛的,你要去哪裡?」(Plagawan,Whereareyougoing?)紀錄片,該片紀錄三個即將由萬大分校畢業的原住民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讓他們開始思考「上國中」與「成長」可能是怎麼回事,並且採訪了也是由分校畢業,現在唸國二的學長姐:弘毅與成美,希望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經驗,好應付即將面對的種種未知。該片深度地凸顯了現今原住民社會在經濟低弱與生存不易惡劣環境下的低升學教育情形與困境。

曾弘賢,泰雅名毅勇‧撒布,最喜歡體育課,配合父母建議畢業後下山唸國中,希望將來能從事F1賽車工作,他說他喜歡刺激的體育工作。

弘賢的父親因腰傷,目前在家休養,母親經營小吃店,兄弟姊妹共三人。弘賢的母親表示,希望送弘賢去山下的國中唸書,她覺得埔里的國中資源豐富,學生間競爭力強,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意願,如能繼續唸上去,絕對全力支持。

弘賢自信可以在山下適應得很好,並且將繼續唸高中,而且還要往上唸。

曾清豐,泰雅名亞維‧毅勇,最喜歡的也是體育課,他接受家庭經濟處境,就近唸以原住民為主的仁愛國中,將來希望當警察,清豐喜歡警察是因為警察有槍而且可以抓壞人。

清豐的父母皆在清境農場打工(新聞、網站)掙錢,祖父母則在奧萬大工作,兄弟姊妹共四人,家庭經濟不佳,姊弟各有一人過戶給他人扶養。由於父母不固定在家,清豐的三餐與睡眠也較不正常,因此體型較瘦弱,家庭作業與家庭教育多由個人獨立完成。弘賢的母親偶而會返回部落打工,她表示,她很民主,讓清豐自由發揮自由選擇,但是由於經濟的關係,恐怕只能讓他讀霧社附近的仁愛國中。至於是否繼續唸上去,清豐母親說她很支持,不過家裡孩子很多,將來很多事他們要靠自己。不少老師透露,清豐資質好領悟力高,是個可造之才。

清豐說在哪兒唸國中都一樣,他會好好唸完,並繼續唸高中,將來一定要考上警察學校。

陳芷涵,泰雅名歐敏‧露辣,最喜歡的是音樂課,接受姑姑期望畢業後下山唸國中,跟清豐一樣,她也希望將來能夠當警察,也認為警察可以保護好人,維持正義。

芷涵的父親在她五歲時過世,母親在她八歲時過世,目前兄弟姊妹共四人全由姑姑照顧教養。姑姑與姑丈在萬大電廠上班,最近在埔里買了新房子。

芷涵的姑姑是個有愛心的人,除了自己一個孩子外,哥哥的四個孩子毫不猶豫的負責教養。她表示,不會因為這些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而放棄,反而要求孩子們都要唸到大學以上。她同時強烈要求孩子們畢業後立刻下山到埔里讀書,她懷疑在全是原住民學生環境中求學,將來是否有足夠競爭能力。

芷涵說將珍惜姑姑她的鼓勵與幫助,一定會奮力往自己的理想前進。

以本屆孩子的情形即可略窺見:原住民社會的家庭結構,很多基本上是一個不平衡狀態,不平衡的內容包括常見的單親或失親家庭(離異或早亡)、父母外出工作的隔代教養、經濟基礎薄弱而造成家長就業問題影響親子相處時間與深度不足、經濟狀況不佳以致無法提高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期望等。以上家庭問題也許在山下亦常見,但相對山上相形益顯嚴重。在偏遠山區任教多年的該屆畢業班級任老師陳揚威表示:山上教育資源與師資絕不比山下差,而同時,原住民孩子的資質也確定絕不比山下其他族群的孩子遜kk家庭環境是個決定性因素。以筆者經驗觀察,這絕非卸諉之詞,一個簡單的假設可以推論(或一個奢侈的想像):倘若原住民家庭是一個標準的都市中產階級收入環境,一切將會是如何?

兩位國中學長

我是沒有意見啦,孩子喜歡下山讀書,我就隨她的意願。

——前親愛村長鐵木

山地鄉幅員廣大但相對就學人口簡少,因此偌大仁愛鄉僅配置一所國中與一所高職,國小畢業生可選擇機會少,經濟條件稍佳或人際關係良好的家庭若考慮孩子未來的升學競爭力,大多會考慮送到埔里幾所國高中就讀。

兩年前從萬大分校畢業的學姐許成美,泰雅族德魯固群,泰雅名屋比依‧鐵木,國小畢業後隨即下山就讀埔里大成國中。成美父親是前任村長,母親現任松林部落社區發展(新聞)協會理事長。畢業時接受父母建議下山就讀,未來的志願是當醫生。

成美雖一個人在埔里,但能自我要求,除了智育成績傑出外,其他才藝與技能也都表現優異。學校老師對成美的評價極好,認為她這樣繼續努力下去一定可以考上好學校。不過成美在山下都是一個人生活,為了追求好成績,常常熬夜苦讀,加上班上大多是平地漢人,同年畢業的同學,分散各地,許多心事無人能訴,倍感寂寞。課業要求與升學壓力亦不易排遣,只有星期假日上山回家時才能與家人團聚,以及其他兒時玩伴碰面。



Edited 2 time(s). Last edit at 06/21/2009 01:15PM by gustav.
(編輯記錄)

Re: [紀錄片][報導文學] 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後續)

分類標籤: 原住民
【篇名】「電影∕影音製作」跟小學教育內容無關,但我錯了,而且錯得極為離譜
【作者】陳揚威
【出處】Sony社會關懷網 http://csr.sony.com.tw/sharing/Reverberate_main.asp?id=36&y=2007

人類生存於這顆蔚藍星球上,我想,最不同於其它生物之處,就在人類總愛發問然後懷疑、發現不足後又再次探詢;不管從考古或是藝術學的角度來看,所有文物和記錄就是一篇人類洋洋灑灑轟轟烈烈的生存史,在近一個多世紀中,「影」「音」二位一體的「電影」被發明了,人類開始有了另一種威力強大的工具,去記錄自己的生活。
我本來以為「電影∕影音製作」跟小學教育內容無關,但我錯了,而且錯得極為離譜……
在現存台灣教育體制裡,因為升學主義作祟,處處充滿著:「長大以後再說」的迷思,在參加Sony公司主辦「童心協力看臺灣、從我的高度拍世界」數位表達競賽之前,自己雖然跟小朋友(小六)合拍過一部紀錄片【親愛的,你要去哪裡?】,參展了「2006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但那時只認為此舉是好玩的、小朋友體驗一下,最多瞭解一下影像如何被操弄即可,並沒有深切感受到小朋友跟「電影∕影音製作」的關聯。一直到「童心協力看臺灣、從我的高度拍世界」這次活動,跟著我們班小一學生一起拍攝、進行【我是一年級】影片,從她們第一次拿起攝影機的雀躍與怯懼、第一次從觀景窗望世界的歡呼、第一次觀看自己拍攝影像段落的驚喜……我才真正體悟到──數位表達絕對是未來世界的主流(現在已經是了),身為小學教育行列一員,我們怎可無知與無感!?
先前的人類以舞蹈、繪畫、音樂或文字……來記錄、探索或抒發他們對於生命的存在價值與感想,「電影∕影音紀錄」是項全面性的工具,尤其在數位的研發與進展下,其實已經變得人人皆可上手,如同白居易詩般老嫗能解,小學生當然有能力,也有權力去學習、操作這項屬於他們時代的工具,而我們大人(老師)要做的,就是讓我們的步伐跟上時代,提供他們這項技能與視野。
從影像操作與製作中,小朋友不僅學會技術,更重要的是能利用這項工具,記錄生活中值得玩味的點點滴滴,並且統整他們的理性與感性,當然,更可好好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痛快地在影音世界遨遊一番;另一方面,小朋友也能藉此瞭解影像的虛擬本質,在面對五光十色的電視電影或廣告時,才不致於人云亦云,完全沒有主體性與批判力,盲目地被牽著鼻子走。
感謝主辦協辦「童心協力看臺灣、從我的高度拍世界」數位表達競賽的所有單位與人員,因為您們的悉心規劃,讓影像教育能紮實地深根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尤其對於文化刺激少、科技文明與物資短缺的偏遠地區而言,更是一大福音;在這次活動結束後,萬大分校其實仍持續這樣的影像教育,以我們一年級而言,我們便設計了「我的照片日記」活動,小朋友自己拍照、自己寫心得,完成自己的生活記錄,而且,還把這些記錄數位化,每個人都有專屬的部落格喔(非常歡迎您的到訪)!更重要的是,您們用熱情與關愛的態度來執行這次活動,讓我們瞭解到:學習操作攝影器材只是手段,用智慧與愛去拍攝才是更大的課題。
感謝!
南投縣萬大分校 陳揚威 2007/8/20

萬大分校一年級部落格∕
羅詩梅的「梅香詩篇」 http://tw.myblog.yahoo.com/gumu89/
李耘耘的「玫瑰花園」 http://tw.myblog.yahoo.com/leefarmfarm/
徐靜的「靜宇宙」 http://tw.myblog.yahoo.com/silenceshi/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06/21/2009 01:24PM by gustav.
(編輯記錄)

Re: [紀錄片][報導文學] 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後續)

分類標籤: 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