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部落新聞眼:非僅獎勵新聞 更是建構論述

部落新聞眼:非僅獎勵新聞 更是建構論述

分類標籤: 原住民
部落新聞眼:非僅獎勵新聞 更是建構論述


■林福岳

最近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簡稱「原文會」)正在為「雲豹新聞獎」的舉辦積極徵稿,也就是所謂的第一屆原住民新聞獎。我的想法是,這個獎雖然辦得有些遲了,不過總算有個起頭了。

早在7、8年前,我便在東華的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提過,希望可以辦理原住民族新聞獎;不過當時礙於經費預算及協力單位的不足,因此無法成形。

我的理由是:一方面是當時台灣的傳播新聞界已經有了兩岸新聞獎、客家新聞獎,理應也要有個原住民的新聞獎;另一方面是因為台灣新聞界對於原住民的報導還是有很多的偏差和謬誤,希望可以藉著新聞獎的舉辦,重新建構媒體對於原住民相關論述的框架。

綜觀過去台灣的各種新聞獎項,其中因為以原住民作題材而得獎的作品,其實並不在少數,這表示新聞界對於原住民的議題其實有相當的興趣,這些媒體工作者也能生產出具有深度和內涵的專題報導。

可是主要問題在於,許多的報導仍然是以主流社會的觀視角度和價值判斷出發,無法看到原住民自身的主體性觀點;也有些報導雖然以原住民為主題,強調的卻是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的協助;甚至有些報導或專題只因為比起其他主流媒體相對有誠意和認真,便可以得到肯定。這些現象所呈現的是,台灣其實仍然相當缺乏以原住民做為主體的新聞論述,更無法和主流媒體的相對龐大產量和能見程度相抗衡。

長久以來,台灣在原住民傳播這個領域中,最主要的議題便是主流媒體如何「再現」原住民,最普遍的現象包括:刻板印象、偏見(甚至歧視)、謬誤、主流觀點。數十年來,這種狀況仍時時可見。

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媒體工作者的族群意識和多元文化素養不足,缺乏培養觀念的機會和場合,以致進行報導時有意無意地犯了上述的毛病。

儘管這些年來因為多元文化氛圍漸漸被查覺和認知,稍稍減少了這些現象,可是偶爾還是會出現令人遺憾的報導方式,諸如:原住民毒蟲、原住民愛喝酒等等字眼和陳述方式。

當然,培養原住民自己的媒體工作者是一個釜底抽薪的做法,也是必須的路徑;但是讓更多非原住民的媒體人士願意以新的態度和觀點來報導關於原住民的新聞,卻可以改變整個媒體環境的報導方式,更值得嘗試。

這次的雲豹新聞獎,原文會並未限具原住民身分者參加,確實顯現了洞見和大氣,是正確的做法。

原住民新聞獎的設置,表面上看來是獎勵關於原住民優良的新聞報導,可是真正的深層意義在於:讓具有主體意識和觀點的新聞報導得以呈現,讓閱聽大眾──無論是原住民或是漢人──有機會接觸到真正所謂屬於原住民的新聞報導。

同時也鼓勵及教育媒體從業人員有關原住民的新聞再現,如何建構適切的框架和報導角度,透過論述的累積,慢慢可以開展屬於原住民、同時也能彰顯新聞專業意理的報導作品。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