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傷痛不遠 用勇氣重建小林

傷痛不遠 用勇氣重建小林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傷痛不遠 用勇氣重建小林
台灣立報記者∕作者:呂淑姮


行政院文建會15日舉辦「小林平埔文化重建」報告,小林族人徐吉綠(前)、徐大林現場示範捕魚工具「笴仔」的製作。 (圖文/郭晉瑋)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舊有的小林平埔族文化,隨著莫拉克風災來襲,被無情地掩蓋在大地之下。但是只要耆老的記憶還在、還有年輕一輩願意學習,文化傳承就不至於中斷。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導、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捐贈的「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預計將於今年10月底前完工,也就是在小林傳統平埔夜祭(農曆9月15日)前,將座落在小林村五里埔重建區中的平埔文化園區,文物館外觀以呈現平埔族土台屋特色為主,披以茅草、覆以麻竹。

15日在文建會舉辦的記者會中,有多位小林平埔長者參與。包括平埔族雕刻家王天路的遺孀陳秋連,她帶來了王天路的遺作:「風災後,有村民在河邊撿到。我真的很高興,還希望把以前賣出去的都買回來。」

她請各界多多幫忙,希望能夠提供平埔族文物展覽,看到過世親人的作品就是最大安慰。陳秋連也現場演唱了平埔族人狩獵前演唱的歌曲,一邊唱、一邊講,她潸然淚下:「我心痛、又歡喜,即使人都走光了,也不要讓祖先的傳統不見了。」

徐大林、徐吉綠兩位小林長者,示範「笴仔」(捕魚工具)的編製方式。笴仔用一根竹子剖成數十根細竹,再將其編綁成狹長型的竹簍,放在水中,利用河流的高低落差地型,魚兒會自動游進去笴仔裡面。

小林平埔族人早期只要在前一晚將笴仔放在河裡,隔天再去河中將笴仔撈起,就有漁獲。笴仔只捕捉大魚,小魚可從竹邊縫隙中輕易地游走,非常符合環境保育法則。

長期研究小林平埔文化的高苑科大通識中心主任簡文敏說,媒體從畫面上通常都是看到災難的一面,比較難去看見族人面對災難時堅強的那一面。「外面的人跟人競爭,我們跟天競爭。」簡文敏說,這是小林村民對他說過的話。

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說,未來「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落成之後,將會請小林村長老和民眾擔任營運與解說之責,向到訪遊客傳達平埔文化。藉由投入社區事務、保存文史紀錄,一方面期待永續經營,另一方面更希望用藝術和人文撫平族人的傷痛。

目前在文建會一樓藝文櫥窗口,可以看到部分徵集而來的平埔族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