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什麼都沒有⋯」一個員工之死,揭露原民台「假承攬真雇傭」亂象

什麼都沒有⋯」一個員工之死,揭露原民台「假承攬真雇傭」亂象
文葉瑜娟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2018.7.13

Ati的告別式現場。
Ati的告別式現場。
沒有三節獎金、沒有勞退、沒有特休、沒有加班費、沒有升遷管道,連工會都無法加入⋯⋯,原本適用於包工或接案的承攬契約,卻成黑心雇主節省人事成本的巧門,甚至由國家預算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支持的原民台,都帶頭剝削底層勞工。日前,一名原民台「承攬員」病逝,零喪葬、零撫恤,「什麼都沒有」的淒涼境遇,讓原民台「假承攬真雇傭」的問題浮上檯面。

穿著白色帽T的大男孩雙手放在胸前,若有所思地看向遠方,背上一對巨大翅膀,頭上的光圈閃閃發亮,就像一個天使的模樣──這是Ati臉書最近一則公開貼文,圖片下方「Farewell告別派對」的文字說明了貼文主旨:一封Ati告別派對的邀請函,同時也是Ati的訃聞。
從貼文下滿滿的悼念文字不難看出親友的震驚與不捨,在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民台)廣播部擔任製作人的Ati,4月初因肺炎住院,期間進出醫院數次,4月22日因掛心手邊工作而急著出院,卻在隔日上班等車途中因呼吸窘迫暈倒,由路人發現後送至加護病房接受插管治療,最終於5月13日辭世。
Ati的人緣極佳,告別式由一群摯友主辦。靈堂前,幾位朋友紛紛聊起他們印象中的Ati。
「Ati很愛他的工作,唯一比較有顧慮的就是擔心自己是漢人,沒辦法一直在原民台做下去,」朋友A說。
朋友B則想起,向來樂觀正向的Ati在進入原民台後曾有一段時間鬱鬱寡歡,朋友們問起,他說合約快到期了,不確定隔年還有沒有工作;大家鼓勵他不要放棄,努力下去一定會有好結果。而後聽到Ati成功續簽了下一年的合約,B和其他朋友紛紛恭賀Ati時,Ati卻幽幽地說了一句:「但我什麼都沒有。」B記得當時她不斷問Ati不是已經續約了嗎?怎麼會什麼都沒有呢?Ati仍只淡淡地說:「雖然續約了,但我還是什麼都沒有。」
原民台承攬員工高達3成
「什麼都沒有」,不僅僅是Ati的心聲,更是多數原民台承攬員工的心情寫照。目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底下的原民台及廣播共有250名員工,其中70多人和Ati一樣是以「自然人承攬」晉用的勞工,承攬員工比例高達3成。
原民台小檔案
原住民族電視台是亞洲第一個原住民專屬電視頻道,也是第七家無線電視台,其核心價值在於維護原住民族傳播權及文化自主權,目前由原民會捐助成立的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經營。

過去,原民台曾由台視、東森、公視代為營運,當時編制數為100人,於2014年改由原文會經營,增設製作工程部、行政管理部、文化行銷部、東部新聞中心,更於2017年8月起新設「原住民族廣播電台」,今(2018)年初又再擴編中部、南部、族語3個新聞中心。儘管組織發展速度極快,不過正職編制仍只有區區185人。

像Ati這樣非原民台正式編制的承攬員工,生病時無法接受公司的救濟金補助,病逝也無法領取公司3個月薪資的喪葬費及6個月的死亡撫恤,他們連被認定為「職災」的資格都沒有(註)。
Ati住進加護病房時,廣播部曾為Ati發起募款活動,《報導者》記者取得一份原民台內部會議的文件,上面寫著Ati為承攬人員亦非工會會員,無本會(指原文會)與工會的救濟金補助,為了讓Ati能專心治療,將發起募款,並將募款金額全數用作醫療費用,募款活動雖是同事們的一份心意,卻也血淋淋地揭露了「承攬人員」與正職的差距有多大。
同樣工作量與受指揮,卻沒假沒保沒福利
記者採訪其他原民台承攬員工工作狀況及福利時,「什麼都沒有」是訪談中最常出現的句子。
「我們沒有加班費啊,三節獎金、年終獎金、特休、年假啊,也是只有正職才有;我們『承攬』是什麼都沒有,只有薪水,就這樣子,什麼都沒有,」在原民台工作3年多的部落青年阿曼(化名)說。
阿曼對於部落事務相當關心,大學畢業在外工作一段時間後,聽朋友說原民台有缺額,基於幫族人發聲的熱情,就很開心地加入原民台工作。不過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阿曼才發現這份工作的保障並不完整⋯⋯。
儘管承攬和正職員工的工作內容沒有不同,但承攬員工不僅沒有三節獎金、不能申請加班費,也沒有特休假,只能透過加班來換補休。阿曼提到,某次申請貸款被要求出示勞健保證明時,他才發現原來公司一直都沒有幫他投保勞健保,也才知道,承攬員工必須自己到職業工會加保,每個月勞健保費又多出一千多元的開銷,也比薪資相同的正職同事多付了一倍以上。
除此之外,正職出差每天都有固定的膳食費,但承攬員工卻要實報實銷,如果沒有收據就必須將款項繳回。阿曼曾聽說,某位承攬同事之前到菲律賓的小鎮採訪,因為沒有蒐集收據被公司要求吐出4萬元的差旅費,儘管後來以專案方式解決,仍讓阿曼現在一聽到出差就怕,很擔心處理不好就要賠錢。
原民台正職與承攬人員待遇差異
每年福利待遇相差逾10萬
承攬和正職的差異到底有多大?根據原文會企業工會的統計,假設以月薪35,000元計算,一年下來光是三節、年終、勞健保、特休等各項待遇差異便高達12萬多,更別說是加班費、特休假、婚喪假及升遷等其他福利,一旦被裁員(不續約)也無法領到資遣費及失業給付,而承攬一旦碰到職災等問題,更會因「沒有雇主」而求助無門。
實際上,「承攬」一般指的是業主直接將工作發包給接案者,以「工作完成的狀況」計酬。這樣的工作型態在工地相當普遍,好比直接約定50萬元讓包商完成整間房子的裝潢,或針對個別的接案者,提出完成一個網站多少錢、完成一篇稿件給多少錢的合約;工作者可以自由決定工作方式及工作時間,業主無權干涉工作者如何完成工作。
由於接案者相關的義務及保障僅仰賴一紙合約,且接案者不受業主的指揮、監督,兩者的關係並非《勞基法》保障的僱傭關係,而是回到《民法》規範。若是由包商承接了標案,再交付給底下員工執行,則包商和底下員工為僱傭關係,底下員工仍受《勞基法》保障;但若是原民台採用的「自然人承攬」,等於員工個人為接案者,在這之中,「雇主」的角色就消失了。
問題是,Ati生前負責了廣播部9個節目,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公司內部甚至有Ati簽到簽退的單子,Ati的工作內容和其他同事沒有太大差別,同樣必須接受主管的指揮,這樣子還算是「承攬」嗎?
原文會工會(以下簡稱工會)主張,Ati和原民台其他承攬員工都是很明顯的「假承攬、真僱傭」,日前工會在董事會提出希望Ati能比照正職的撫卹規定,已獲董事會同意,現在正進一步招募承攬員工入會,希望能爭取將全數承攬都納編為正職。
神祕的員額數
承攬納編為正職有多困難?阿曼說,曾問過行政部的人什麼時候承攬才能有正職的福利,行政部門的人也很無奈,說只能等看看什麼時候情況會有改善;而他曾看身邊的人等了5年才成功轉正職,儘管主管時常說只要好好做就有機會轉正,但他悲觀地說那都是騙小孩的,「組織章程員額數很少,你要讓大家變正職,除非修改原文會的組織章程,你要增編才有辦法⋯⋯。」
不管和誰聊起承攬問題,「員額」都是關鍵字。「員額」像是一張巨大的緊箍咒,貼在原文會頭上,讓底下的承攬員工只能認命。
「但是實際上基金會可能員額根本也沒有滿啊!」工會祕書黃亭勻忿忿不平地說,目前原民台正式員額應是185人,但原民台現有的正職(包括留職停薪者)也只有174人,明明仍有11人的差額,原文會卻遲遲不願意讓承攬轉正。
工會董事牯慕瓦旦則是連「員額」的說法都存疑:「我自己覺得員額根本不是問題,那個只是一個搪塞的藉口,那到底是誰訂的?我到現在都問不出來,問基金會也沒人答得出來⋯⋯以前主管跟我講說好像是監督管理要點,但我去查根本都沒有啊!我們設置條例更沒有,所以那個員額是從哪裡來的?根本沒有。」
Ati病逝後,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針對公私部門非典型勞動現況進行討論,會上原民台濫用自然人承攬成為焦點。卑南族立委陳瑩質詢時指出,原文會設置條例並沒有明訂員額限制,原文會應該視業務狀況做調整;立委林靜儀也質疑承攬員工接受原民台的指揮監督,有違反《民法》第490條「定作人不得指揮監督承攬人」之嫌,要求公共工程委員會及勞動部於5月底前釐清,原民台是否濫用承攬。
外包求救的背後,到底哪裡出問題
距離林靜儀所訂下的期限已過了一個多月,林靜儀說勞動部給的回覆是須依原民台專業需求,而在原文會的網站上多了一則名為「人力資源盤點與策略規劃服務研究」勞務採購案的招標公告,顯然是想直接將立委們所要求的「人力資源盤點」工作再度外包出去,令林靜儀大呼為什麼原文會不好好正視自己內部的人力需求,只想以拖待變,她並說未來不排除利用審預算時要求原民台將承攬員工轉為正職。
原文會工會董事牯慕瓦旦(右2)與理事長吳趙隆信(右1)到原民會抗議陳情。(攝影/余志偉)
原文會工會董事牯慕瓦旦(右2)與理事長吳趙隆信(右1)到原民會抗議陳情。(攝影/余志偉)
7月13日早上,工會與台北市產業總工會赴原民會前抗議原文會濫用承攬,希望原民會能善盡主管機關職責,要求原文會盡快將所有承攬人員納編,不要和原文會互踢皮球。
記者會上,牯慕瓦旦拿著麥克風高呼,北部新聞中心的記者有8成都是承攬,上個星期有一位承攬攝影遭到燙傷,但因為承攬不像正職有3天帶薪病假,又怕丟工作,看完醫生只能繼續回去上班。她並擔憂承攬記者可能因害怕無法續約,而侵害新聞自由,多次詢問原文會卻得到「員額受到原民會限制」,但原民會於立法院卻總以「用人是原文會職責」回應。她希望原民會能說清楚,員額限制的依據到底是什麼?誰能負責納編業務?
對此,原民會教育文化處處長陳坤昇受訪時表示,員額限制並非原民會規範,應是寫在原文會自己的組織要點中,納編問題仍須回歸原文會自己的人力需求,若是原文會評估後認為人力不足,應自行修改組織要點,顯然介入意願不高。在現場記者不斷追問下,陳坤昇鬆口表示,原文會目前對承攬的管理方式已違反《民法》「不得指揮監督」的相關規定,但並未承諾是否積極介入改善,僅說過去勞動部曾要求原民會督促原文會,原民會也已要求原文會提出改善方案,預計9~10月間會完成,但一切要等原文會完成人力盤點。
記者會後,工會成員也赴原民會向陳坤昇表達訴求,陳坤昇不斷強調原民會僅捐助經費給原文會,無法介入原文會組織運作,僅能發文要求改善,工會對於陳的說法並不滿意,雙方並無太多共識。
員額限制到底寫在哪裡?據記者實地調查,不論是在《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監督管理要點》、《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要點》都找不到員額數字,唯一最接近的是《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組織要點》第4點的「本基金會組織架構及編制,如附表一、附表二所定。」然而,網站上的公開資料並沒有附表一及附表二,因此仍無法確定確切的員額限制是多少。
詢問原文會副執行長章俊博185位的員額限制究竟是寫在哪裡?他聽了一愣,並回答「這部分我沒辦法做回答」,記者進一步追問是否可以經由董事會做調整,他也沒有正面回答,僅說董事會都知道員額限制就是185位,原文會已聽到工會全數納編的訴求,但目前由於還在做人力盤點,這部分要等完成人力盤點後與主管機關原民會討論後再做決定。
而針對原文會是否為「假承攬、真僱傭」一事,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專門委員黃琦雅指出,過去曾發現原文會徵才公告中看到記者工作包括「採訪、寫稿及其他長官交辦事項」,若是承攬記者也須完成長官交辦事項,已是明確的僱傭關係;6月初勞動部已發文給原民會,要求原民會協助了解並輔導,也同時將公文發給台北市勞動局,表示若有承攬員工個人權益受損事項向台北市政府申訴,應予協助,並可透過勞檢等方式督促原文會改善。她並表示,目前還沒收到原文會的回覆。
在原民會及原文會互踢皮球之下,勞工部門主管機關也是「被動處理」的態度,承攬似乎已是個難以解開的結,難道法令上面沒有任何方式解決嗎?
派遣專法要等到何時?
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李健鴻表示,若是像原民台的「自然人承攬」,目前勞動法令中僅有《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有針對承攬狀況要求雇主責任,但在勞動條件上幾乎沒有相關保障;而在公部門限制派遣人數的狀況下,許多公部門開始透過派遣公司當承包商的方式來做「假承攬、真派遣」。李健鴻認為,應訂立派遣專法來嚴格限制假承攬的狀況,但他同時感嘆在目前國內勞資雙方皆反彈派遣專法、尚未形成共識的狀況下,非典勞工只能繼續被剝削。
實際上,原民台的承攬案例也是非典濫用脈絡下的結果。最常代表工會出面爭取承攬工權益的牯慕瓦旦說,早在原民台還未脫離公視的時候,她當時也在公視做了8年的派遣,她還記得當年曾希望跟正職一樣有年終獎金,最終派遣公司竟然做出「直接預扣每個月薪水留作年終獎金」的決議,那時派遣工們彼此只能自嘲「就當作先存錢吧!」而當時公視派遣工會反派遣運動打得風風火火,原民台脫離公視後也顧忌社會形象不敢使用派遣,沒想到最終竟然想出勞動條件更糟的「自然人承攬」方式。
「看到他們讓我想起自己年輕時⋯⋯我覺得他們很可憐,因為他們很多可能第一份工作在原民台,可能剛畢業,對自己的族群很有抱負⋯⋯。」過去長期擔任非典工作者的牯慕瓦旦最能理解承攬勞工的心聲,而現在她也正在為承攬勞工爭取權益的路上,希望年輕員工都能有個正職的工作,別再走她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