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七歲一張照片讓他拿下美國匹茲堡發明金牌!紅藜先生:部落環境正是我種出好紅藜的關鍵

七歲一張照片讓他拿下美國匹茲堡發明金牌!紅藜先生:部落環境正是我種出好紅藜的關鍵
BY VANESSA LAI · 2017/07/22

20272048_1501689043208093_1858943492_n



「有機會站在台上分享,不表示我比較厲害,因為我只是執行了我的想法而已。」

7 月 15 日,Ljuwa(魯瓦)在國際青年創業論壇做專題演講,講題是「越在地,越國際」,面向 400 多人分享自己的紅藜創業經驗,他在結語如此說道。

2 年前開始推廣土坂的紅藜,他鼓勵部落族人和返鄉青農投入種植,與花蓮慈濟科技大學合作近 4 年研發紅藜的周邊產品,已經拿過 9 面金牌,最近更在美國匹茲堡發明展榮獲金牌及特別獎(註1)。


靠著土坂部落種出來的紅藜,Ljuwa 今年一舉拿下美國匹茲堡發明金牌及特別獎。(Credit: 紅藜先生)


紅藜經濟靈感來自兒時記憶,部落環境成「零農藥」最佳條件

交通不便、部落產業不振等困境,但有些缺點在他眼裡看來,反而是最大的優勢。許多人喜歡親切稱呼 Ljuwa 為「紅藜先生」。Ljuwa 來自台東縣達仁鄉土坂村(Tjuwabar),這個全台少數仍完整保存 Maljeveq(五年祭)傳統祭儀的排灣族部落,和其它原鄉一樣面臨交通不便、部落產業不振等困境,但有些缺點在他眼裡看來,反而是最大的優勢。

Ljuwa 指出,因為部落耕作地用水來自大竹高溪上游,乾淨、豐沛,一直以來引水方便,不曾缺水,土壤與水源也符合有機標準,加之土坂部落群山環繞、與外界隔絕的環境,是最有利發展為「零農藥種植」區域。



他 22 歲回部落,至今已經過了 9 年,形容起初幾年會去打零工、種菜,時間很自由,小時候就累積一些耕作經驗,有不懂的問題就問老人家,自己種給自己吃。2012 年,他為了籌資給部落的交通車,身上只帶 1 千元,推著滿載手工藝品、近 200 公斤的手推車,就開始徒步環島義賣。

只是交通車的問題,後來雖然在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的協助下解決,從此部落族人能夠坐公車出外辦事情,「交通解決了,但部落經濟還沒解決」,Ljuwa 大笑。



環島回來,他偶然發現一張 7 歲時自己與紅藜合照的照片,上網查研究報告,了解到紅藜營養價值高,膳食纖維高達 14%,為燕麥的 3 倍、地瓜的 6 倍,是 NASA 認證過的最佳營養補充食品,但台灣藜的市場價值卻被拉低,「當時大家吃的是秘魯、玻利維亞進口的紅藜,原住民種的紅藜新鮮度和口感都很好,卻賣不出去」。

那時臺灣社會也掀起養生風,但消費者還不夠認識紅藜的好處。於是 Ljuwa 決定透過外婆留下的紅藜種子,從自家已經有在種的紅藜,慢慢擴大種植,「大家一開始不相信行動,覺得很多人會光說不練,所以我就帶頭來做」,做到隔(2014)年開始有人加入他。


對 Ljuwa 來說,家鄉土坂部落與世隔絕,水源豐沛乾淨,正是發展無毒種植的最有利環境。 (Credit: 紅藜先生)

紅藜營養價值高,膳食纖維高達 14%,為燕麥的 3 倍、地瓜的 6 倍,是 NASA 認證過的最佳營養補充食品,過去台灣本土紅藜的市場價值卻被拉低。(Credit: 紅藜先生)


產量不足與行銷通路——部落產業首要突破兩大瓶頸

NASA 認證過的最佳營養補充食品,但台灣藜的市場價值卻被拉低,「當時大家吃的是秘魯、玻利維亞進口的紅藜,原住民種的紅藜新鮮度和口感都很好,卻賣不出去」。部落產業不受到重視,Ljuwa 解釋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產量不夠,二是無法打開銷路。

以生產端而言,紅藜在 10 月播種,隔年 2 月採收,但季節轉到春天,下雨頻繁,紅藜收成要等日曬烘乾得看老天臉色,族人也沒有錢買烘乾機採收,因此讓許多族人想到收成問題就望之卻步,「種了沒人收就不想種,加上他們不想碰行銷,我就自己第一線來處理」。

Ljuwa 察覺到農民的困擾,和人租借一台小型乾燥設備,在天氣好的時候趕緊把紅藜拉到戶外曬乾。為了解決 4、50 位農民收成的問題,今年更訂了要價 200 萬的大台乾燥設備。



另外在產銷上,相較於直接賣帶殼的紅藜給盤商,他發現紅藜脫殼以後,一斤可以賣到 600 元;剛好家裡過去有小米脫殼的工作經驗,Ljuwa 便嘗試自行處理紅藜脫殼,讓原來一斤 3、400 元的售價,提高到 600 多元。農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長王志輝看重他的紅藜產品,也曾協助他進行包裝設計,後來成為推廣台東意象的在地農產品。從品質、包裝,到口感都有要求,他自豪地說:「當時在賣的時候,市場上只有我土坂紅藜不用洗!」

土坂的紅藜銷量有明顯成長的關鍵在於獨特性的建立,原先他在臉書粉絲團販售,2015 年第二次徒步環島,他以「紅藜先生——為土地而走」為名發起 5 萬元的集資,這次去推廣台東農產品,不僅打開知名度,也漸漸累積了主動找他買紅藜的忠實客戶。


Ljuwa 過去念汽修科,坦言很多行銷、管理學的知識靠自學或與朋友討論而來,「一般生產不是問題,重點是你的東西要賣給誰?有誰會相信你的產品?」許多人想到「紅藜先生」,就能夠與產品連結,像是看到兩度環島推廣部落產品的 Ljuwa 本人一樣,「因為很認同這個人的理念,就會想買」。



曾連電話費也繳不起,紅藜先生:創業成功關鍵在於執行力

在受訪過程,他反覆強調行動的重要性。現在他去各地學校、企業講課分享創業經驗,發現很多人著重理論,實務經驗卻很少。「講很實在的,本來一定就會碰到這些問題,如果想很多導致做的勇氣都沒有,乾脆不要做」。Ljuwa 創業初期沒有預先投入的資金,曾經連電話費也繳不起,因為不擅長寫執行計畫,他只申請過原民會第一屆的原住民族精實創業計劃,獲得 100 萬創業資金,也是委託朋友來寫,他負責執行。


一步一步找資源,走出自己的紅藜品牌,Ljuwa 認為創業關鍵仍在執行力。(Credit: 紅藜先生)
目前耕作面積大約 5 甲,但部落閒置的農地共約 30 甲,他認為提升紅藜與小米的產值不難,難的是怎麼讓年輕人願意返鄉。「只要回來想跟我,我可以給你一個月多少錢,或是打工換宿,保障你基本收入,業績好就加薪」,從學習到耕作、基礎設施到保證收購價格,他全力成為農民的後盾。

Ljuwa 今年 31 歲,靠著紅藜創造 400 萬的年收入,儼然是原鄉的紅藜產業的「開拓者」,他覺得愈做愈看到部落經濟發展的正向循環,因此希望紅藜先生的成功經驗也能促成小型發展平台,「如果他們在其他部落想做不知道怎麼做,可以在這裡慢慢找答案」,也發現部落其實有很多專業人才,只是以前缺乏發揮的空間,因此他願意繼續堅持下去。



問他有什麼話,是他過去的公開分享裡可能沒有提到,但卻是他想告訴大家的事情?Ljuwa 告訴《Mata.Taiwan》:「當部落人夠多、經濟自主的時候,就不怕(財團)別人來打。」



經濟是部落活絡的根本,盼更多青年投入部落產業

當部落人夠多、經濟自主的時候,就不怕別人來打。他想翻轉、突破那些離鄉外出工作的理由,「為什麼你選擇離開家鄉?而不是留在部落讓自己部落活絡起來?」工作到頭來是為了吃飯,飯就是從土裡長出來的,他認為自己就是很硬的案例,從零開始,用部落留下的天然資源經營產業。

現在很多人呼籲歸還傳統領域,Ljuwa 不禁想問:「 你足夠了解部落嗎?有回鄉做什麼事情嗎?怎麼不回去更認識自己的土地?給你一塊地你知道怎麼做嗎?」拋出一連串的提問,他感慨今日的人把本能忘記太多,習慣了方便的交通,而忘記與自然生存的本能。

「家鄉再不回去,就來不及,可能我也是運氣好,我的部落還是很傳統,可以先回去把基礎打好。」



回鄉以後的他,喜歡自由地掌握時間,決定自己想做什麼,也為了過想過的生活過日子。現在有人想在部落開家小店他也支持,未來期望培訓年輕人投入這塊土地,畢竟文化祭儀復振都來自於土地。他說,這就是自由,也是他愛家鄉的方式。

因為耕作期的安排,現在做半年後就可以休半年,可能都比在外面企業工作更自由,「我負責去打市場,讓更多人享受自己想過的日子,」他又大笑:「能被人家倚靠也是很舒服的事情。」



關於紅藜先生

對於「紅藜先生」Ljuwa 有興趣者,歡迎關注粉絲專頁:

紅藜先生-為土地而走

「家鄉再不回去,就來不及!」Ljuwa 以自身經驗為例,期待更多青年回鄉投入部落產業。

文化來自土地,投入部落產業就是紅藜先生 Ljuwa 愛家鄉的方式。


附註

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INPEX)為國際四大發明展之一,為美國專利顧問公司 InventHelp 於 1984 年在美國賓西法尼亞洲匹茲堡市創辦。


延伸閱讀

這個有機農場禁止聊八卦!邦查農場在市場與夢想間走出自己的部落有機夢
「不喜歡中盤商,也該知道怎樣做才能取代他」包正豪:談自治,先理解部落經濟的可能性吧
除了錢,我認為「文化」才是部落發展有機農業的關鍵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