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結婚不結婚

結婚不結婚

分類標籤: 原住民
結婚不結婚
中國年輕世代的焦慮與出路
2016.12.26 婚姻中國愛情瑤族
作者:陳玫妏

在瑤山上初遇時還是個小女孩的美桂(瑤名叫「鄧福」),現在已經成家生子搬到廣西首府南寧居住。 我每次回訪自一九九九年起便在此進行調查的瑤寨,總會向她的父母問問她好不好。每次他們都簡單地說些外在的事,「鄧生孩子囉!」、「鄧的老公是做生意的」、「鄧的孩子很會生病」。但我想知道的是,美桂好不好、幸不幸福、快不快樂。今年(二○一六)九月我到南寧,突發奇想,不如我把美桂和她也在南寧生活、讀書的姊姊妹妹們,一塊約來我下榻的旅館聊聊。好久不見的美桂,雖然只有二十出頭,臉上卻多了幾道滄桑所刻下的超齡線條。我終於問了心頭放了很久的問題:「鄧福,妳好嗎?」只見她壓抑著在胸口湧動的情緒,努力噙住淚水,用相當決絕的語氣說:「玫妏姊,我只能說,我現在什麼都沒有,我只剩下我兒子了。」美桂在一旁的姐姐、妹妹們滿臉不忍,開始幫她訴說這婚姻的來龍去脈。


逐漸具有現代化風貌的瑤寨 (photo by 陳玫妏)
原來美桂的老公不是她自己挑的,而是她的爺爺—也是我長期從事田野調查時主要的報導人李有金師公—選定的。為什麼選擇這個比美桂大上十來歲的老公?主要因為他也是個瑤族,再來當時他有不錯的經濟實力。美桂那時其實有自己喜歡的對象,但問題是,對方是個漢族。美桂留在家招郎上門的母親聽從了爺爺的決定,在某個除夕夜,命令美桂繼續待在南寧男方家中,不要上山過年了。霎時頓失所依的美桂無處可去,只能乖乖接受長輩所安排的婚姻。儘管男方算是個性溫和的人,但婚後對方生意失敗,無力如先前承諾的購屋、買車,讓美桂大失所望。夫妻倆本就冷淡的相處,在孩子出生後,就更只以孩子為兩人共同的話題。美桂也曾想過離婚,但一想起孩子,就下不了這個決定。她說,時間一久,好不好也這樣了,說到底,就是「過日子」。

在李維史陀結構主義式親屬與婚姻的研究引導下,我對瑤人婚姻關係的理解,一直侷限在系譜圖上表現社會結群與婚姻交換的符號。男性是三角形,女性是圓形,兩人的婚姻就是以一道類似注音符號ㄩ的線條來表示。聽著美桂的故事,我一邊為她感到心疼,一邊腦中快速地閃過許多職業病的問題:「原來是不是瑤族對於老一輩來說還是很重要」、「這就是所謂的父母包辦婚吧!」「唉,我以前怎麼都沒想過要問她們這些問題,結構主義原來真的不容易關注到個體性」。

不過美桂或許真是父母主導的包辦婚下最後的犧牲品。現在許多瑤寨裡年輕女孩因為外出上學或是打工,認識與最後婚嫁的對象自然不僅是瑤族。而年輕父母的態度也逐漸開放,只要孩子幸福,不嫁瑤族、不回瑤山,他們都能接受。只是瑤族妹子在追求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過程中,是否真體現了所謂的個體性?


出外打工的年輕父母思想逐漸開放(photo by 陳玫妏)
美桂的表妹彩梅(瑤名叫做「日金」)就小她幾歲。彩梅在十八歲時嫁給一個自己透過自由戀愛選來的瑤族,兩人生了個兒子。但孩子還沒滿一歲,彩梅就因對方婚後會動粗,火速和他離了婚。現在二十五歲的彩梅,把孩子留在瑤寨裡給爸爸媽媽帶,自己則是到南寧、百色這些廣西的大城市裡打工,並繼續尋尋覓覓著她的真愛。彩梅的母親私底下偷偷告訴我,彩梅打工地方的老闆,一個五十多歲、已婚的男性,正在追求彩梅。我一聽馬上說:「這樣好嗎?對方都結婚了…。」彩梅的母親感嘆道,「唉,我們管不了她。她自己高興就好。」我這才明白,為什麼彩梅在微信朋友圈上發佈的訊息,總是充斥著對男人用情不專的責難、對真愛難尋的苦惱。


(剩鬥士的店/劇照)
坐在昆明翠湖邊上大象書店的咖啡廳裡,我聽著一個我剛認識的、在電信公司擔任小主管、來自曲靖的漢族妹妹,訴說她透過父母介紹所相過的幾次親。她讓我注意到,大陸都會生活中出現了以結婚與否為劃定標準的「年齡組織」:

25-27歲為初級剩客,這些人還有勇氣繼續為尋找伴侶而奮鬥,故稱『剩鬥士』。28-31歲為中級剩客,此時屬於他們的機會已經不多,又無暇尋覓,別號『必剩客』。32-36歲為高級剩客,在殘酷的職場鬥爭中存活下來,依然單身,被尊稱為『鬥戰剩佛』。到了36歲往上,那就是特級剩客,當尊為『齊天大剩』。
「姊姊,我今年都二十七歲了,還沒結婚,已經屬於『剩鬥士』了,我希望自己在成為『必剩客』前可以趕快嫁掉。」這位來自曲靖的妹妹說。「那為什麼選擇讓父母親安排相親呢?」我問。「因為父母親也很有壓力,也很著急。尤其她們看著身邊朋友的孩子一個個都結了婚,自己的卻還沒結,會覺得很沒面子。讓他們安排,也是幫助他們減輕壓力。再來,讓父母親先看過,總是覺得穩妥些。」事實上,昆明翠湖邊許多建築物的牆壁上,在前兩年還貼滿了密密麻麻的相親廣告。真正現身去相親的,經常是父母親。這幾年因為有礙市容才遭到禁止。


父母在觀看徵婚廣告
(http://www.nownews.com/n/2015/11/15/1879277)
來自曲靖的妹妹繼續說,「我很多朋友都為了結婚而結婚,時間到了,管他愛不愛,先結了再說。結了就趕快生個孩子。不喜歡再離都沒關係。至少是結過婚了。」為什麼這麼拼了命、不顧後果的也要結婚呢?「哎喲,姊姊你沒聽說嗎?男人四十一支花,女人四十豆腐渣。等到那時,就一切晚了…。」

原來當中國的鄉村正在全力現代化,學習都會生活,追求婚姻與戀愛的自主,強調個體性,拋棄父母包辦婚這樣「封建」的婚俗傳統時,中國的都會卻正在鄉村化。都會裡的年輕人寧願犧牲「尋覓真愛」這樣虛幻的個體性,轉而追求一個穩定且符合社會結構要求的生存狀態。父母包辦婚的價值也在這股大環境「維穩」的氛圍中,有了嶄新的體現。



說明:文中人名,為保護報導人隱私,除筆者外,皆為化名。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陳玫妏 結婚不結婚:中國年輕世代的焦慮與出路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