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小校專題系列2:重建災校 太和闢茶道

小校專題系列2:重建災校 太和闢茶道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小校專題系列2:重建災校 太和闢茶道

2011-4-05 22:42


【記者呂淑姮嘉義報導】從阿里山國中小前往太和國小,山路彎行約莫半小時,在地圖上正是阿里山鄉進入梅山鄉的地界;改變的不僅是窗外景致,還有人文地貌。往太和前進,隨處可見道路仍在修復,此地沒有大型遊覽車與絡繹不絕的觀光客,只有莫拉克災後餘威隱約發作。

通過幾處大型施工路段,來到太和村一鄰上方,此地是樟樹湖。太和以茶業為主,居民以種茶、製茶為生,閩、客族群為主,多半使用閩南語溝通。

春茶採收時節,不時可見卡車載著工人上山,偶爾也在路邊歇息。太和國小家長會副會長黃百純說,災後一個月,太和的路才通,大家困在太和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太和國小的土方給清理完畢。當時土石流從太和國小校舍後方灌入,全部堆積在操場上;一部分的土石流沖入教室與廚房,力道大得把廚房的冰箱都抬離地面。

重建過程艱辛
太和國小旁有間開了50年的老雜貨店。老闆是70多歲的奶奶,她指著自家後方不遠處那片發生土石流的山壁說,政府來做過工程,可能會好一點吧?語氣不是非常確定。提到太和國小的學生們,奶奶記得以前學生人數比較多一些。

太和國小校長呂勇昇說,太和學生國小45人、幼稚園13人,家長絕大多數以茶業為生,爸媽們都在當地工作,但孩子上了國中之後,幾乎都得離家住校。

自從莫拉克風災之後,面對被摧毀的校園,社區積極尋找校園重建地點。災後初期,學生沒地方上課,只能擠在茶廠鐵皮屋裡念書。呂勇昇說,太和校園重建歷經多次流標,水土保持問題一關未過,建築計畫遲遲無法展開,許多工程公司投標意願降低。

目前正在進行建地可行性評估的地點鄰近太和村1鄰,呂勇昇估計大約6月底可以知道結果。如果評估順利通過,才能與認養企業台塑集團討論後續的校園建築與規劃。

提到校園未來的樣貌,家長會長郭俊男與呂勇昇都希望學校外觀若能融入在地人文特色,和太和的山水做「最柔軟的結合」。

發展特色課程
太和學生仍在原校地上課,每周中、高年級的學生都有一堂茶藝課,由體育老師黃美雲引領孩子進入茶道世界。每位學過茶藝課的小朋友,泡起茶來都相當有架式,散發著平和寧靜氣質,向來訪客人介紹茶葉的種類。

呂勇昇說,這是太和的特色課程,結合在地茶業資源,發展出豐富有趣的一堂課。不只小朋友可以學,老師也學得津津有味。未來預計將增加自然與生態課程,提供孩子更多元的學習空間。



師資一直是偏鄉小校的困境,許多老師都是從外地考到偏校,服務兩年後就調職。專任體育兼任茶藝的老師是太和村媳婦,算是少數的本地教師。呂勇昇感嘆在地師資人太少,學校要想持續推展長期業務,難度很高。

不過,郭俊男卻很樂觀。他認為老師進入偏鄉多半是初次任教,對學校的感情必定深厚,而在太和社區的親師關係的確相當緊密,無論老師去留與否,認真的教學態度仍能帶給孩子優質學習。

太和國小的學生畢業後,有3所國中可選擇。在距離太和村車程70分鐘以外的梅山國中,學生只能選擇住校。有的家長會把孩子送到嘉義市區的私立國中,管理較嚴格,車程約30分鐘;只有極少數家長選擇也是半小時車程的阿里山國中小,這是因族群不同存在的差異。

「國中就要住校,是嘉義偏鄉家庭長期以來都要面對的問題。」呂勇昇說,太和的父母們不能離開茶園,到都會區沒有土地、難以生存,孩子只能選擇與父母分離,山區教育至今很難服務到「九年一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