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邦查失土系列1:巴奈人生 反映土地失落

邦查失土系列1:巴奈人生 反映土地失落

分類標籤: 原住民
邦查失土系列1:巴奈人生 反映土地失落

2011-3-22 21:24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62歲的邦查(Pangcah)族人巴奈,2010年以《看見天堂》電視劇,入圍金鐘獎電視電影女配角獎,劇中反映她的生命片段。巴奈經歷過原鄉土地的失落與三鶯部落迫遷,她的人生比戲劇更加寫實。

1949年時,巴奈出生於台東縣池上鄉福文部落(Cicala'ay),「巴奈」意指美麗的稻穗,Cicala'ay是喉頭的意思。早期農業時代,每家都有2、30頭牛,大家戶甚至有4、50隻牛,族人以牛耕田維生。有一天,一位牧牛男孩,帶著牛從另一個部落走來,經過福文部落的農田,牛開始吃玉米田。族人很生氣,就將牛綁在樹上,將喉頭砍掉,插在部落的道路上,部落就命名「Cicala'ay」。後來農業機械化後,改用鐵牛,以牛耕田的方式慢慢地消失。

福文部落位於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間的縱谷平原,臨新武呂溪,部落雙邊都是溪水,以前種植花生、玉米、地瓜維生。

土地被政府侵佔
自從巴奈懂事以來,國民政府安排退役官兵來東部開墾,有好幾千甲的土地都被政府據為國有。福文部落一大片的農田,土地非常寬闊,都被政府收走。

當時農田有好幾頭牛,被軍人槍殺,老人家說:「你們怎麼可以把牛殺掉,你們要賠我!」政府劃定以水溝為界,不再繼續侵佔,但後來政府不守信用,仍越界佔地。

很多部落族人不識字,不會講中文,也沒有所有權觀念,政府說:「你不能種。」紅旗一插,全部變成國家的地,並且分配給軍人。族人們坐在一起談論,問巴奈父親說:「那塊土地該怎麼辦?」父親失落地說:「沒有就是沒有了。」

老人家篤定土地已經被佔去,沒有希望了。後來父親曾去鄉公所詢問土地,行政人員問他有無土地權狀,父親說:「從祖先開始,就一直耕種維生,哪有所謂的土地權狀!」土地從此要不回來。

國軍將地整平,一開始種花生、玉米,後來種植池上米,挖大圳引水灌溉。政府會僱用一些原住民幫忙採收。當政府採收完成,有些原住民會去撿剩下的菜。巴奈說,原本是自己的土地,卻變成乞丐去撿拾。原本退役老兵是單身漢,只分配到幾分地。後來娶妻生子,分配到更多土地,老兵將土地變更為私有地,並且蓋屋居住,也將土地繼承給小孩,有的甚至一戶擁有一甲多的土地。巴奈說:「我曾親腳踏過得土地,全部白白地流逝!」。

部落一部分農田變成台糖的地,種植鳳梨、香蕉、甘蔗,隨著農業蕭條,台糖也隨著沒落。台糖土地目前一部分開發為觀光區,但很大部分是荒廢的土地,雜草叢生。

原本部落一大片的農地,只剩下一點點田地可以耕種。農家時代,某一家插秧,鄰近部落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在插秧的日子,全部一同來幫忙插秧,今天沒插完,隔天繼續,直到完成。每戶人家彼此換工,割稻、蓋房子時也會互相幫忙。巴奈跟木瓦就是在換工的機緣下認識,之後結婚。

木瓦1938年出生,台東池上鄉慶豐部落(Kebuwa)邦查族人,木瓦的意思是芝麻,可撒在傳統食物麻糬上。慶豐部落靠近大埤池,日治時期,為了不讓山上的土石流往大埤池,設立堤防疏導水流。日治時期設立土堤、水泥堤,讓慶豐部落河川地成為可以居住、耕種的安全土地。當時周圍人民共管大埤池,在池裡抓魚、種菱角維生,但國民政府來,收回管理,並且填土,讓水池縮小。

巴奈說,農業時代最初沒有瓦斯,只燒柴火。族人去山上砍柴,拉著牛車安穩地生活。族人必須分工合作,才能收成。木瓦說,每戶人家人口少,要去割大片的稻田,十分困難,另外也為了因應隨時變換的天氣,必須要換工,以前必須要十幾個人腳踩著割稻機勞動。以前稻穀價格會上漲,農業機械化後,稻穀價格逐漸下跌。

巴奈說,1970年代,農業機械化後,有了割稻、插秧機、怪手、推土機,不必人工割稻、插秧,各種需要人力的工作都被替代,換工的模式就消失掉。無法做農的人,就前往北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