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尊榮與謙卑的代名詞-獵人的消失與重生

尊榮與謙卑的代名詞-獵人的消失與重生

分類標籤: 原住民
尊榮與謙卑的代名詞-獵人的消失與重生

2011-03-06 中國時報 【高有智/專訪】
 「那是你的獵物,你有義務讓生命離開牠的身體時,一同承擔牠的苦痛,那是你對獵物生命的尊敬,和對牠身體的感恩。」排灣族作家撒可努永遠記得那一次跟著父親上山打獵,當獵人的槍打中山羊,父親該洋以傳統獵人的規範,要求兒子看著負傷的山羊眼睛,並將手按在山羊的胸口,直到山羊心跳停止。

 尊重生命 與自然和諧共存

 這是原住民獵人尊重生命的精神,也是撒可努想要傳承和分享的獵人文化。「當個獵人,在結束獵物生命時,必須代替獵物說出他對土地的不捨和眷戀。」台東拉勞蘭部落的撒可努,出身獵人世家,正職是森林警察,另一個身分卻是「獵人學校」的校長。他創辦獵人學校,不是教人打獵,而是希望找回尊榮與謙卑的獵人文化,找回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命哲學、生態智慧與土地倫理。

 在禁獵法令的限制下,原住民繳了槍,傳統獵人失去了尊榮,「獵人」成為即將消失的角色。撒可努不忍看到獵人文化就此失傳,在二○○六年左右,他創辦「獵人學校」,透過體驗營隊和文化課程,讓不同族群的學生和青年,都能學習原住民獵人的古老智慧與規範,「獵人文化是人類共同資產,或許有一天,未來的總統也可能在獵人學校上過課!」

 深入山林 才會懂得風和山

 「原住民獵人長期被誤解或汙名化,獵人不只是會狩獵技巧,最重要的是養成尊榮和謙卑。」撒可努說,排灣族的獵人是生態平衡者,懂得解讀和判別大地訊息,在部落扮演大自然的溝通和詮釋的角色。獵場也是人格發展與傳遞智慧的地方,讓孩子們知道文化和自然關係的搖籃,「原住民需要實際深入山林,風才會認識你,你也才會懂得山。」

 六十一年次的撒可努,經歷隔代教養,小時候因為家庭經濟壓力,父母親必須外出工作,父親放棄了獵人的職務,在台北工地,甚至遠征到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台勞」。撒可努在台北求學時,接觸到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伐楚古等人,啟蒙對原住民族文化認同與民族意識,關心原住民議題。

 警察學校畢業後,撒可努曾是台北保一總隊中維安特勤隊一員,身懷絕技,也曾參與圍捕通緝犯陳進興的任務,他始終不忘記自己就是排灣族人,曾經來回奔波台北和台東兩地,就是為了組織部落的青年會,喚起年輕人參與部落事務,重建部落的傳統。他前後出版了《山藸.飛鼠.撒可努》與《走風的人》等書, 他的文章不僅收錄於國中教材,也成為哈佛大學應用中文系的指定讀本,並拍成電影。

 獵人文化 絕非屠殺或濫獵

 撒可努對大自然難以忘懷的記憶與情感,源於獵人世家的基因,他小時候曾跟著祖父和父親上山打獵,土地的氣息始終留在血液中,也逐漸萌生「獵人學校」的夢想。

 因為他是森林警察,父親也放棄了打獵,但他認為,森林警察和原住民獵人不一定是衝突的。他說:「不肖濫捕的獵人,不管是原住民或漢人,都是森林警察的最大敵人,也是傳統原住民獵人所摒棄的。當傳統規範道德瓦解時,森林警察可以保障大部分公眾的利益,也是部落族人的權益。」他希望讓外界更瞭解原住民的獵人文化,絕非屠殺或濫獵。

 撒可努的獵人學校,目前成員約一百多人。除了舉辦不定期的學生營隊,體驗獵人文化,族群也擴大到非原住民。

 走風的人 緊追父親的腳步

 他強調,獵人養成不是一開始就教打獵,傳統獵人必須遵循部落原有的規範和禁忌,透過觀察大自然,運用直覺,學習掌握生命和自然律動的方法。過去不論有無抓到獵物,當獵人要離開山林時,獵人總會跟土地和祖靈說:「我的心是豐收的,滿滿的,我已獲得了無法取代的生命價值。」

 撒可努把自己獵人父親當成英雄,部落也稱他的父親是「走風的人」,在山林裡速度如風一樣快。雖然父子關係一度疏遠,但跟著父親上山打獵,彌補了親情的疏遠。他希望自己是跟著「走風的人」,讓獵人的足跡不會在土地上消失。